- 1对1面谈:高效管理者都在使用的员工管理技巧
- 周剑熙
- 1482字
- 2021-10-12 17:03:30
1对1面谈的结果一:增加提案
很多管理者都希望员工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提案,但如果不是1对1面谈,想要员工产生有效的提案往往很难。
周一上午,周洋召开部门会议,讨论新一期的营销计划。
周洋问:“大家都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员工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
见此情景,周洋点名:“王薇,说说你的看法。”
王薇面色迟疑:“这个……我一时也没有很好的想法,要不还是执行上次那个方案?”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周洋又问徐明:“你怎么看呢?”
徐明随意附和:“我觉得王薇说得挺好的!”
陆续又有几个员工被点名回答,都没有提出有用的信息,周洋最终没能得到有效的提案。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提出问题时,很希望得到员工的建议或意见,集思广益,进而找到新思路。但是在会议场景中,大多数员工的反应和案例中的员工很相似。不少员工会有“反正大家都在场,又不是非得我发言”的心理,即使发言了,也只是象征性地说几句,并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方案。
但是,在1对1面谈的场景中,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周文:“王总,最近公司的项目A好像出了点问题,执行方案需要做出调整。”
王总:“是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周文:“我觉得应该先做好……然后做……如果按照这个方案,项目就能继续推进了。”
王总:“我觉得你的建议很好,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个方案就会更完善了。”
周文:“好的。”
在1对1面谈的场景中,当周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后,王总紧跟着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周文针对问题给出方案。换句话说,在1对1面谈的状态下,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一定要讨论出方案,解决问题。
这就是管理者和员工进行1对1面谈的结果之一——增加提案。因为一旦进入面谈的状态,管理者和员工无论是沟通的态度还是沟通的技巧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如图1-3所示。

图1-3 1对1面谈会增加提案的原因
(1)管理者会引导员工提案
在会议或命令沟通方式中,员工提出问题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不能完全畅所欲言,问题也会无法解决。
例如,员工说:“张总,这个计划出现了问题,执行方案需要调整。”王总回答:“是吗?那是要改变了!”
话虽如此,但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观,员工也依旧很迷茫,甚至会产生抱怨:“算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不说了,反正说了也没用。”但是,如果从管理者的立场看,员工提出问题只是日常工作之一,管理者不可能对每位员工每次提出的问题都及时给予有效反馈。在员工提出问题的当下,即使管理者做了一定的思考,也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如会议时间的限制、有待处理的紧急事件等,员工的问题仍然会被搁置。
在1对1面谈的场景中,管理者在面对员工提出的问题时,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当时就能明确。因此,管理者不仅不会忽略员工提出的问题,还能引导员工详细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并询问员工的建议,引导员工给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真正帮助员工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处理问题。
(2)员工会积极思考并提案
在1对1面谈中,除了管理者会做出积极的改变以外,员工也会做出积极的改变。
在会议和命令场景中,大多数员工会充当“沉默者”的角色,认为自己没有发言的必要,或者因为对于要讨论的话题没有深入思考而无法发言,或者担心自己因发言不当而遭人非议或嘲笑等。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员工一般都不会积极地思考并提案,而是经常以沉默应对。
在1对1面谈中,员工在被管理者询问有没有具体的方案时不得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管理者也会对员工的提案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双方能共同进入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商讨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管理者还是员工的角度来说,1对1面谈都比其他沟通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产生更多务实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