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倭寇猖獗,查无可查!
- 让你挽天倾,你篡位登基了?
- 自旋粒子
- 2705字
- 2025-03-26 11:45:08
清晨,太阳从窗户照入卧房。
陆行舟睡到日上三竿,才缓缓睁开眼睛。
“天鉴玄枢这个用法,消耗还是太大了。”
昨晚陆行舟虽然只用了两次天鉴玄枢,但其中包含太多数字和运算。
导致他这个九品武者,体力都有点难以支撑。
换做普通人,这个用法足够躺上两月了。
“大郎!你起来了吗?”
丫鬟在外面喊了声,想喊醒陆行舟吃午饭。
昨天知道他回来的晚,早上就没有打扰。
“起来了。”
简单洗漱后,陆行舟来到内厅。
婶婶今天穿着一件亮色的宽袖衣裙,正在盛饭。
旁边的陆青菡小手高举着,迫不及待。
“昨日先生教的功课背完了吗?”
“背了,背了!”
陆云帆依旧在象山书院学习,准备着接下来的乡试。
饭桌上。
叔叔陆振海一直皱着眉头,吃饭也漫不经心的。
“二叔,可有烦心事?”
陆行舟随口问了一句。
“的确有件事情,你脑子灵动,帮二叔合计合计。”
陆振海放下了饭碗,说起了兵马司当差的事情。
“最近倭寇的谍探猖獗,上面下命令全城搜查。”
“可唯独我这边,一个倭寇谍探都抓不到,不好交差啊。”
之前曹岩案揪出的倭寇谍探,拔出萝卜带出泥。
东城自然不用说,南城北城的兵马司靠着情报,顺带着查获了不少倭寇谍探,但唯独没有西城这边的份儿。
“倭寇谍探?”
陆行舟迅速回忆之前的案子,不需要天鉴玄枢,都给出了两个重点。
“二叔,首先要重点清查商人!尤其是走南闯北经历的行商和浙东福广人!。”
“其次,就是看对方有没有冤屈,或者家中有没有人犯过事被斩首或流放。”
他在刑讯房见了不少谍探,归根结底就这两个核心特征。
“有道理,行商,浙东福广人,家里有案底。”
陆振海的思路豁然开朗。
正常生活在大玄朝的百姓,很难被收买,心甘情愿地提着脑袋当谍探。
这可是掉头的买卖,一月几百文不到,拼什么命啊?
说罢,他饭也没吃完,就匆匆回衙署部署人手去了。
饭后。
陆行舟就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练武,运行着全新的气血运行法。
正如二叔之前嘱咐的,九品前期完全是水磨工夫。
不需要任何悟性,也不需要顿悟,只需要持续不断地运行气血。
让气血从小江小河,变成大江大河。
有家底的武者,可以通过服用丹药和各种药浴等手段加快这一过程。
但陆行舟显然没有家底,只能依靠日夜不停的锻炼。
晚上。
陆振海兴冲冲地走进家中。
“哈哈,行舟你是对的!”
他在饭桌上,对着陆行舟哈哈笑道。
“我听你的没有急着抓人和巡逻,而是去查案底,找到了一百多个有嫌疑的。”
“没想到里面三分之一都有问题,不是倭寇谍探,就是北漠的谍探,甚至还有西南那边的!”
立下大功劳被嘉奖的陆振海,特意让丫鬟开了一坛酒。
“二叔,你还能往上走吗?”
吃饭的陆行舟,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想到,原本脸上带着笑意的陆振海端着酒杯,迟疑片刻才说道。
“不好说,这一步太难了。”
“六品到五品,是一个大大的坎儿,几乎六品就是我们这些人的极限了。”
一般情况下,想要迈过这个门槛,是需要大量银子打点的。
陆行舟知道,二叔这个兵马司指挥,平日里也不少拿冰敬炭敬。
不过陆振海并非徇私枉法和贪污受贿之人,这些小敬奉加起来。
一半要补贴家用,一半入了陆行舟的嘴。
家里只能供养得起一个武者,导致陆云帆只能走花钱较少的书院这条路。
“算了,不说这个烦心事了。”
“今天你没去当值?”
陆行舟隐晦地提了一下兵部的案子,“沈百户让我休沐一天。”
二叔陆振海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喝下一杯酒。
“是好事,代表她现在很看重你,你的路以后就顺畅了。”
“好好干个两三年,成为小旗,你就是正儿八经的七品官了。”
从校尉到小旗,这一步同样是一个大大的门槛儿。
一百个力士里面,最多有十分之一能成为校尉。
这十个校尉,却不一定能出一个七品的小旗!
……
兵部。
沈元瑶的到来,并未让兵部的郎官惊恐。
反而有点有恃无恐,坐在主位上将账册清单随意扔在桌子上。
“沈百户,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市价是市价,修建战船可是要和倭寇在海上作战的,自然要选质量最好的。”
面对材料采购价格的不同,兵部郎官有十几种搪塞解释的理由。
“东南战事不断,这战船要得又急,只能花高价从各地采购质量上乘的材料。”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郎官就给出了四五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似乎听上去,价格高个三四成完全合情合理。
“还有工匠伙食费用,也对不上!”
沈元瑶又提出了质疑,依旧被对面的老油条轻易化解。
“沈百户,还是那句话,查案我们兵部不如你,可修建战船这事你们不如我们。”
“你知道打造一艘战船,需要耗费多少材料,多少人力,多少时间吗?”
兵部郎官反问道,让沈元瑶一时无法解答。
顿了顿,他站起身来摊开一本账册,看着沈元瑶一字一句地说道。
“沈百户,一艘耗费上万两的战船,需要两千根杉木,用的是底尖上阔结构,龙骨需整根铁力木,一根就要五百两。”
“隔舱与甲板,需要耗费樟木、松木八百余根,主桅用整根十五丈长的杉木。”
“更需要铁钉三千余斤、桐油两千余斤、桐油两千余斤,棉麻混织硬帆十二面,棕榈绳索三千余丈!”
“主木匠二十人,辅助木工百余人,锻造铁器与安装火器的专业匠人三十人,制作帆布与涂刷桐油的工匠五十人。”
“工期长任务重,为了加紧制造,多加些伐木与运输的人工,再正常不过。”
说完这些后,兵部郎官才放下账册,给沈元瑶一个台阶下。
“沈百户不懂这些,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术业有专攻嘛。”
“但大玄朝总有公道在的,总不能让我们这些多做事,干实事的人受委屈吃亏吧。”
面对早有准备的老狐狸,沈元瑶连夜找出的证据,被连消带打,作用荡然无存。
“兵部政务繁多,沈百户,就不送了。”
离开兵部后,沈元瑶的脸色不太好,没人敢触霉头。
还是卢剑星站出来,拱手试探地问道。
“沈大人,还查吗?”
“查,为什么不查!”
沈元瑶可不信这些说辞,“不管他们嘴上说什么,只有见到船,才能知道他们用的是好材料还是滥竽充数!”
她打算釜底抽薪,直接从战船本身下手。
沈元瑶不相信兵部的人,会真的和口中说的那样,采用最好的材料。
只要找到船的所在,就能按死对方!
下午,沈元瑶想要按照船舶记录,找到这批新制造的战船。
却被告知,战船被调用了。
“沈大人,这船可不在我们这。”
兵部的郎中,悠闲地端着茶杯喝茶。
“你言之凿凿,说这一百条战船是为东南抗倭紧急打造的,船呢?”
沈元瑶将剑鞘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对方分毫不惧,悠悠地说道。
“这个嘛,自然是有更紧急的事情,沈百户,你想找船得去工部了。”
说着,对方拿出一份朝廷正式的调令。
看到上面盖着内阁印章,被调到云南运木材,沈元瑶心中一凛。
最近大动工的,只有皇帝的万寿宫!
望着坐在对面冷笑的兵部郎官,沈元瑶只感到手中的调令步步杀机。
接下来,查无可查了。
谁敢继续追查深入,只有一个死字!
哪怕是她的家世,敢和这样的事情牵扯,也少不了罢官免职。
更会牵连到自己的家中。
沈元瑶放下调令,二话不说直接带人离开。
她知道兵部战船贪污案,到此为止了。
但沈元瑶不知道的是,此案带来的风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