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求情(收藏追读)

  • 嘉靖仙朝
  • 扬镳
  • 2104字
  • 2025-04-18 17:00:04

回到内阁,杨廷和亲笔写了一篇劝表。

事实证明,能坐到这个位置的文臣,揣摩圣意的技能点都是点满的,如果他愿意的话。

杨廷和的这篇劝表,就是黄锦看了,都自愧不如。

人家也没用多华丽的辞藻,言辞恳切,拳拳之心为着想,任何人看了都得说一声,好舔。

“用修,你去,把奏本交给陛下。”杨廷和写完了,吹干墨迹,把折子递给了旁边的杨慎。

乾清宫门外散去后,杨慎没有回翰林院,而是一直跟着父亲来到了内阁,他似乎有话要说,又似乎在等杨廷和跟他说什么,就这样一直站在杨廷和的桌子旁边。

“父亲……”杨慎接过奏折,欲言又止。

杨廷和笑了,道:“你我父子之间,不必多说,也不必说。不管怎么样,你能得陛下赏识,能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便是为父平生夙愿了。我老了,你还年轻,路总是要自己走的。”

“嗯。”杨慎明白父亲已经说清楚了,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是辩解了,杨慎收好折子,离开内阁来到乾清宫。

“陛下,这是内阁的劝表。”

“拿来我看。”嘉靖这回显得很主动,亲自接过了劝表,打开一瞧,瞬间龙颜大悦。

“朕就知道首辅是个明事理,识大体的贤臣!朕真的是一日也不可无首辅啊,高忠,去内阁赐宴,午后请阁老们都来,朕要与阁老们共商国事。”

高忠领命去传旨了。

嘉靖看着杨慎一脸的肃穆,笑了起来,道:“杨爱卿是否觉得朕喜怒无常?”

“不,臣惶恐,陛下深具帝王之气,臣正因如此,才谨言慎行。”

“很好,但也不必如此。”嘉靖把折子搁在旁边,道:“只要你们懂天下事在朕这个道理,就不必过于谨言慎行。”

“杨阁老的心是好的,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嘉靖敲了下桌子,杨慎下意识抬头,正好迎上嘉靖的目光:“他想做权臣!”

杨慎心里一紧,这句话他早就想跟杨廷和说,但碍于父子之情,实在开不了口。

他没想到,年仅十五岁的嘉靖,竟也能一语中的。

“罢了,剩下的话,朕与首辅亲自说吧,你去忙左顺门的事情,此事不宜拖太久,朕给你三日时间。”

杨慎苦笑道:“陛下,臣埋首书海,实在没有查案的本事。”

“没事,朕给你派个助手。”说着对旁边伺候的小太监道:“把门口候着那位叫过来。”

“喏。”

很快,小太监领着一个人来了。杨慎一瞧,这不是张璁么?

“张璁。”嘉靖忍着笑,道:“新科进士,礼部观政士,馆选翰林。昨天你见过的,人是老了点,但能力还是有的,朕已简拔他入了刑部,任五品郎中。有他来辅助你查案,再拨给你锦衣卫一百人,想必就能快一些了。”

杨慎心道,你这是让我查么?你这是早就安排好了。

“臣遵旨,谢陛下体恤。”

嘉靖又看向张璁,道:“张璁,昨日辩论场上无大小,失礼之处,杨爱卿不会与你计较。但今日替朕办事,你要时刻谨记尊卑,多跟杨爱卿学一学。要清楚你们之间的差距,考个进士要三十年吗?我大明的学子要都像你这样,朝堂里面都是老头,朕还有可用之人吗?”

张璁满脸尴尬,连连称是。

杨慎却高兴不起来,这哪是捧我,这分明是在骂我爹!

俩人告退,茹瑶端着早膳过来,清粥小菜。

粥是茹瑶亲自熬的糙米粥,说是在尼姑庵的时候,天天吃的那种。小菜则是京城特产酱菜,俩人偷溜出去的时候恰巧碰见百姓们堵门买,便好奇是什么味道,挤了半天才买到的,果然味道不错,买了好几坛子回来。

茹瑶把粥从罐子里面盛出来,帮嘉靖吹凉,还没等吃上一口,小太监来报,说太后已经到了乾清门了。

嘉靖有些扫兴,但还是让茹瑶回避了。

等太后到了宫门口,嘉靖已经在等候了,迎入殿内落座。

张太后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开口道:“皇帝,屏退左右吧。”

嘉靖一愣,旋即道:“你们都出去,朕和大娘娘有话说。”

“喏。”

一干人等都出去了,殿门也关上了。

通过窗棂的纹路,日光斑驳地洒进来,映在年轻帝王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哀家替不争气的弟弟向皇帝认错。”张太后的声音响起,嘉靖看向她,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太后这是在说什么?朕听不明白。”

“那日杨廷和来哀家宫里传达陛下的意思,哀家心中虽然恼怒,但也明白皇帝的回护之意,便派人让他们交出军械买卖,三日内离京回直隶老家。”

“但谁成想,这两个顽劣之徒不思改过,竟然撺弄起是非来,左顺门外挑起骚乱的人,就是他们安排的。”张太后看着嘉靖的脸色,没有看出丝毫意外,便知道他早已掌握了情况。

此时张太后心中万般庆幸,如果自己再不来低头,张家的下场就不好说了。

“竟有此事!”嘉靖迟来了一个震惊,旋即一脸受伤的表情,起身跪在张太后,张太后想把他拉起来,却怎么也拉不动:“太后,朕早已明言,若太后不愿朕来做皇帝,朕可以回安陆,何以至此啊!”

张太后拉不起来,只好对着跪下,哭泣道:“皇帝,诸多事情,都怪哀家过于骄纵他们了,哀家实不知情。若皇帝不信哀家,哀家只能自封于冷宫内,以明心迹了!”

“唉!!”嘉靖也懒得再演,听到这话,立刻就信了,扶起张太后,道:“朕可以相信大娘娘,可是如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朕不得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再说——”他停顿了一下,道:“左顺门外死了伤了那么多人,这些官员也绝不会善罢甘休。寿宁侯他们做的事情,朕可以看在太后的面子不计较,但万一被捅了出来,公之于众,祖训国法当前,朕也无法视若不见啊!”

张太后当然知道这个情况,否则她也不会赶来求情。这世间的所有龌龊事情,就怕一个公之于众,事到如今,她也没什么办法,只好道:“求陛下可怜哀家,救救这两个不争气的弟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