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燕王,天子也!但命数有变!

袁珙斜睨了他一眼,挖苦道:“你这贼秃,还想上城门?”

“是凭你这没毛的秃瓢,还是赛城墙的脸皮?”

“你顶天埋在城门石砖下,叫人一路踩哩。”

快活的怼完道衍,袁珙迈开腿,径直走到一个面具人面前。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下跪行礼:“草民袁珙,叩见燕王殿下。”

“久闻燕王殿下神武非凡,乃是雄主,为何轻身至此?”

其他人见状嘲笑道:“你错了,那不是殿下。”

“他就一个点检,哪里是殿下。”

“这就是江湖骗子,该杀!”

“把他的脑袋挂在城门上,挂在城门上。”

袁珙看向众人,嬉笑道:“他不是?他真不是?那你们骂他,骂他!”

众人看向他,登时闭了嘴。

“殿下看了这么久热闹,莫非还不想露面?”

袁珙声音恳切,“殿下若觉得草民只是沽名钓誉之辈,可直取我头,悬于城门之下!”

“袁先生请起!”

“老和尚常常提起,世间有能人异士,本领非凡,让孤好生寻找,收归己用。”

“其中,他着重提及袁先生之名,直言此人乃是天下第一相师,见面便可知吉凶祸福。”

“不知道孤这副样貌,在袁先生眼中,可称得上大富大贵之象?”

朱棣缓缓将面上的狰狞面具取下,看向袁珙的眼神中多出几分惊异。

他找来的这八人,形貌体态,同他几无差别。

便是熟悉他的人,不见相貌,短时间内也极难分辨。

可是袁珙竟能够在三言两语间,毫无滞涩的将他寻出。

这份本事,的确是天底下独一份。

他对于这所谓的相面之说,更感兴趣了。

袁珙细细观察朱棣面容,惊异不已,道:“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

“哈哈哈,先生可真会说笑。”

朱棣挥了挥手,戴着狰狞面具的八人即刻四散开,守在院子的各个角落。

他稍稍压低声音,问道:“既然孤有天子之象,那何时才能成为天子?”

袁珙掏出一副笅杯,退后两步,道:“原本殿下只需耐心等待,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可草民自殿下面相之中,察觉出些许异数,似乎天命有所变化,实在非同寻常,还需测算一番。”

朱棣盯着袁珙说话的姿态模样,见其语气不徐不疾,神色泰然,自信满满,不似作伪,心底不免多信了几分。

他心知此人是一个有本事的,所说的话应当有些不同寻常的道理。

而且这天命有变,他也很是好奇,便道:“先生只管测算,孤也很好奇你所说的,是什么天命。”

袁珙在院中好一阵摆弄,口中不知道念叨着什么,手里的笅杯时不时就丢在地上。

忙活了好一阵,袁珙将笅杯捡起收好,躬身道:“殿下,草民方才测算,殿下要撞大运了。”

“撞大运?何来的大运?”朱棣微眯着眼。

袁珙手指南方,笑道:“殿下身为燕王,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对殿下而言,能走的大运,只有一条,那便是九五大宝。”

“方才草民所说天命有变,即落于南方,殿下无需等待,便有入主大宝之资。”

“如果草民测算无误的话,殿下所撞大运,这个月底便见分晓。”

朱棣眼放精光,上前一步,颇有咄咄逼人的态势,问道:“先生此言可当真?”

“天数变幻莫测,然天命有定,草民愿以项上人头作保,此言不虚!”

袁珙斩钉截铁,丝毫没有迟疑。

如此坚定有力的话语,毫无疑问犹如一只强心剂,打在了朱棣心头。

他忽的想起来蒋瓛送来的那封密信,脑海中那些不确定的思绪,此刻一一得到了验证。

“哈哈哈,先生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本王先前心中惴惴不安,还想捧着老和尚的脑袋,去寻陛下认罪呢。”

朱棣喜上眉梢,道:“老和尚,你那脑袋孤不要了,收拾收拾,随孤一同,面圣!”

他神经质的笑着,眼角却涌出了泪花。

自从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道衍和尚跟随他来到北平的那一天起,王上加白这四个字,就成了他的向往和渴望。

一次又一次的深夜中,他和道衍密谋到凌晨,每一次密谋,都让他的渴望更进一步。

到如今,已经十年了!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个十年?

五个?六个?还是七八个?

人活七十古来稀,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公平的财富。

它不会因为你是王公贵族,就宽容的优待,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而选择厌弃。

它是公平的,是难以更改的,是命中注定的。

王上加白的美梦,从十年前开始,到现在忽然就能见到头了。

他不懂什么叫做命数,他只清楚,上个月自己的好大哥猝然离世之后,大明的命数,就捏在一个人手中。

他的父亲,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他密切的关注着应天的一举一动,同时关注着自己的兄弟。

皇储之位空悬,他的目光炽热,他的心情激荡。

只是他清楚,他的上面,还有二哥,还有三哥,他虽然也是嫡子,可生得太晚了。

朱棣痛恨自己为何生的这么迟,这种命中注定让他无力反抗。

但万一呢?

万一有奇迹呢?

朱棣抹了抹眼角泛起的泪花,笑声逐渐的收住了,冷峻的目光开始审视周围的一切。

半晌,他的体内又涌荡起激昂的力量,一种名为希望的激情在心底燃烧。

北平,燕王府,或许从今日之后,未来我不会再回来了!

……

注1: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注2: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