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校注
- 林家骊 邓成林
- 4829字
- 2025-04-27 16:12:21
《答陸士龍》四首并序 西晋 鄭豐
題解:此篇見《陸士龍文集》卷三,題爲《贈鄭曼季往返八首》,即此鄭豐之答詩。《鴛鴦》乃《谷風》之答,《蘭林》乃《鳴鶴》之答,《南山》乃《南衡》之答,《中陵》乃《高崗》之答。酬答陸雲贈詩,既美其篇章,表達了二人間的深情厚誼,又以道德互勉,盼來日相聚。又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晋詩》卷六。
其一
《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嶽,揚輝上京[1]。其兄已顯登清朝,而弟中蹔,婆娑衡門。[2]然其勞謙接士[3],吐捉待賢[4],雖姬公之下白屋[5],洙泗之養三千[6],無以過也。乃肯垂顧,惠我好音,思與其共游道德之樂,結永好之歡云爾〔一〕。
鴛鴦于飛,在江之涘。和音交暢〔二〕,捬翼雙起。朝游蘭池,夕宿蘭沚。清風翕習[7],扇彼蘭芭。淩雲高厲[8],載翔載止。(其一)
鴛鴦于飛,載飛載吟。有鬱凌藪[9],實惟桂林。芳條高茂,華繁垂陰。爰翱爰翔,爰憩其南。有馥其芬〔三〕,協我好音[10]。(其二)
鴛鴦于飛,乘雲高翔,有嚶其友,戢翼未翔。[11]澹淡素波,容與趨倡。[12]雖曰戢止[13],和音遠揚。我有好爵,與子偕嘗。(其三)
鴛鴦于飛,俳徊翩翻[14]。載頡載頏[15],顧侶〔四〕鳴群。有郁蘭皋,洌彼清源。[16]駕言游之,聊樂我云。[17]思與佳人,齊歡順川。(其四)
鴛鴦于飛,或矯〔五〕或游[18]。習習谷風[19],扇彼清流。春草揚翹,黿魚沉浮[20]。感物興想,我心長憂。[21]誰謂河廣,曾不容舟。企予望之[22],搔首踟躕。(其五)
鴛鴦于飛,載和其鳴。懷爾好音,寘〔六〕我中情。人亦有言,心得遺刑[23]。授我木爪,報爾瑶瓊。匪繄曰報,永好千齡。(其六)
【校勘】
〔一〕“思與其共游道德之樂,結永好之歡云爾”,《陸士龍文集》作“思樂結永好之歡云爾”。
〔二〕“交暢”,《陸士龍文集》作“反暢”。
〔三〕“其芬”,《陸士龍文集》作“清芬”。
〔四〕“顧侶”,《陸士龍文集》作“命侶”。
〔五〕“或矯”,《陸士龍文集》作“或飛”。
〔六〕“寘”,《陸士龍文集》作“寡”。
【注釋】
[1]揚輝:亦作“揚暉”,發出光輝。《後漢書·黨錮傳·李膺》:“虹蜺揚輝,棄和取同。”
[2]中蹔:暂时。蹔:同‘暂’。婆娑:盤桓;逗留。杜摯《贈毌丘儉》詩:“騏驥馬不試,婆娑槽櫪間;壯士志未伸,坎軻多辛酸。”衡門:横木爲門,簡陋的房屋,借指隱者所居。蔡邕《郭有道碑文》:“爾乃潜隱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用袪其蔽。”
[3]勞謙:勤勞謙恭。《易·謙》:“勞謙,君子有終,吉。”
[4]吐捉:吐哺捉髮。《漢書·王褒傳》:“昔周公躬吐捉之勞,故有圉空之隆。”
[5]白屋:古代平民所居之屋。此指平民或寒士。荀悦《漢紀·宣帝紀一》:“將軍輔翼幼君,將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今士見者皆露索、挾持,恐非周公輔相成王之禮,致白屋之意也。”
[6]洙泗之養三千:指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門下弟子三千。洙水和泗水,春秋時屬魯國地。後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洙泗之風,闡迦維之化。”
[7]翕習:風吹拂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祥風翕習以颯灑,激芳香而常芬。”
[8]凌雲:直上雲霄。宋玉《小言賦》:“體輕蚊翼,形微蚤鱗,聿遑浮踊,凌雲縱身。”高厲:上升;高高騰起。《楚辭·遠游》:“路曼曼其修遠兮,徐弭節而高厲。”
[9]凌藪:深藪,幽深的湖澤。凌,深。
[10]好音:悦耳的聲音。《詩·魯頌·泮水》:“食我桑椹,懷我好音。”
[11]有嚶其友,出自《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戢翼:斂翅止飛。趙曄《吴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猛獸將擊,必弭毛帖伏;鷙鳥將搏,必卑飛戢翼。”
[12]澹淡:水波動盪貌。宋玉《高唐賦》:“徙靡澹淡,隨波暗藹。”素波:白波。漢武帝《秋風辭》:“横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桌歌。”容與:從容閑舒貌。《楚辭·九歌·湘夫人》:“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遥兮容與。”
[13]戢止:停止。戢,收藏。《詩·周頌·時邁》:“干戈載戢。”
[14]翩翻:上下飛去、飄忽摇曳貌。劉向《説苑·指武》:“鐘鼓之音,上聞乎天;旌旗翩翻,下蟠於地。”
[15]頡、頏:鳥飛上下貌。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司馬相如《琴歌》之一:“何緣交頸爲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16]蘭皋:生著蘭草的涯岸。《楚辭·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冽:清澄。《易·井》:“井冽寒泉,食。”清源:清澈的水源。《楚辭·遠游》:“軼迅風於清源兮,從顓頊乎增冰。”
[17]駕言: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游,出行。阮籍《咏懷》第三十一:“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聊樂我云:且讓我歡樂親近。出自《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云。”
[18]矯:强壯,勇武。
[19]習習谷風:和煦的東風。《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20]黿魚:爬行動物,外形像鱉,吻短,背甲暗緑色,近圓形。生活在水中。也作元魚。沉浮:在水上出没。語出《詩·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葛洪《抱朴子·正郭》:“無故沉浮於波濤之間,倒屣於埃塵之中,遨集京邑,交關貴游。”
[21]感物:見物興感。韓愈《薦士》詩:“念將决焉去,感物增戀嫪。”
[22]企予:企,踮起腳;予,猶“而”,助詞。後以“企予”表示佇立。陸機《嘆逝賦》:“望湯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
[23]遺刑:同“遺形”,超脱形骸,精神進入忘我境界。賈誼《鵩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
其二
《南山》,酬至德也。君子在衡門〔一〕,脩道以養和,棄物以存神。人思其化,士懷其德。或思置之列位,或思從之信宿。詩人嘉與此賢,當年相遇,又屢獲德音,情歡心至,故作是詩焉。
陟彼南山,言采其蕭。樂只君子,邦家之翹。克茂厥猷,至道是收〔二〕。躭道以儉,廣愛以周。嗟我懷人,永好千秋。(其一)
適彼江潭,言釣其鱮。有美碩人,自公遐處〔三〕。羔裘逍遥,輶德退舉〔四〕[1]。白駒遯時,俗事孰與。思我猗人,寘之晋序。有客信信[2],獨寐寤語。(其二)
天高地卑,玄黄烟煴[3]。人道交泰[4],自昔先人。躭文合好,輔德與仁。管叔罕喬,曠載鮮鄰。脩組弛結,玄矢生塵。諮我與子,遘會當身[5]。琴瑟在御,永愛纏綿。(其三)
盤彼江深〔五〕,言泳其潭。所謂伊人,在川之陰〔六〕。養和以泰,樂道之潜。錦衣尚絅[6],至樂是耽。興言永思,繋懷所欽。愛而不見,獨寐寤吟。(其四)
詩以言志,先人是經。乃惠嘉訊,德音惟馨。欽咏繁藻,永結中情。華文傷實,俗士所營。達人神化,反之混冥[7]。交棄其數,言取其誠。思與哲人,獨寶其貞。(其五)
【校勘】
〔一〕“君子在”,《陸士龍文集》作“有退仕”。
〔二〕“至道”,《陸士龍文集》作“輶德”。
〔三〕“遐處”,《陸士龍文集》作“退处”。
〔四〕“退舉”,《陸士龍文集》作“是举”。
〔五〕“盤彼江深”,《陸士龍文集》作“瞻彼江澳”。
〔六〕“在川”,《陸士龍文集》作“在水”。
【注釋】
[1]輶德:易於實行的德行。班固《幽通賦》:“守孔約而不貳兮,乃輶德而無累。”李善注:“輶德,德輕而易行也。”
[2]信信:連宿四夜。《詩·周頌·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毛詩傳:“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3]烟煴:陰陽二氣和合貌。張衡《思玄賦》:“天地烟煴,百卉含葩。”
[4]交泰,出自《易·泰》:“天地交,泰。”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時也。”言天地之氣融通,則萬物各遂其生,故謂之泰。後指天地之氣和祥,萬物通泰。
[5]遘會:相逢;聚會。郭遐叔《贈嵇康》詩之一:“每念遘會,惟曰不足。昕往宵歸,常苦其速。”
[6]錦衣尚絅,化自《禮記·中庸》:“《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
[7]混冥:原始蒙昧的狀態。《淮南子·俶真訓》:“古之人有處混冥之中,神氣不蕩於外,萬物恬漠以愉静。”
其三
《蘭林》,歡至好也。有君子,代[世]濟其美,英名光茂。遭時蹔否,畜德衡門〔一〕。顧我殷勤[1],屢辱德音,思與結好,以永不刊[2]。
瞻彼蘭林,有翹其秀。有斐君子,邦之碩茂[3]。厥德伊何,固天攸授。如川之原,如山之富。回流清泉,啓襟開袖。搢紳晞風,人用胥附。[4](其一)
猗猗碩人,如玉如金。沃〔二〕其明哲,克廣德心。習習凱風[5],吹我棘林。飛鴞萃止〔三〕,允懷好音。悠悠征徒,輶德鮮汪。[6]嗟我猗人,實味實耽〔四〕。(其二)
在昔延州,鵠鳴江涯。今我陸子,曠代繼奇。身乖千載,德音并馳。漸鴻遵渚,宛其羽儀。安得高風,騰翮天池。(其三)
飛龍婉蜒,山谷氣翳〔五〕。猛獸嘯吟,清風高厲。情同來感,數乖身逝。夷鮑齊歡[7],專名前代。愷悌君子,人之攸憩。諮予遘時,千載同愛。(其四)
垂隴之會〔六〕[8],匪詩不宣。嗟我懷人,斯恩殷勤。德音來訊,有蔚其文。趯趯儳菟[9],匪遜不存。誠在心德,愛法忘言。(其五)
【校勘】
〔一〕“畜德”,《陸士龍文集》作“福德”。
〔二〕“沃”,《陸士龍文集》作“凌”。
〔三〕“萃止”,《陸士龍文集》作“萃至”。
〔四〕“重味實忱”,《陸士龍文集》作“和樂實忱”。
〔五〕“氣翳”,《陸士龍文集》作“升氣”。
〔六〕“垂隴”,《陸士龍文集》作“垂龔”。
【注釋】
[1]殷勤:情意深厚。《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絶少分甘。”
[2]不刊:不變。古代文書書於竹簡,有誤,即削除,謂之刊。劉歆《答揚雄書》:“是縣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3]碩茂:大而茂盛。《漢書·叙傳下》:“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葉碩茂。”
[4]晞風:喻沐受教化。《宋書·蔡廓傳》:“夫建風立法,弘治稽化……晞風者陶和而安怡,畏戾者聞憲而警慮。”胥附:使疏遠者相親附。《尚書大傳》卷二:“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後、御侮,謂之四鄰。”
[5]習習:微風和煦貌。《詩經·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6]征徒:旅伴。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試與征徒望,鄉泪盡霑衣。”輶德:易於實行的德行。班固《幽通賦》:“守孔約而不貳兮,乃輶德而無累。”李善注:“輶德,德輕而易行也。”
[7]夷鮑:伯夷與鮑叔牙。
[8]垂隴:古地名,春秋鄭地,在今河南鄭州市西北。《左傳·文公二年》:“穆伯會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於垂隴。”
[9]趯趯:跳躍貌;跳動貌。《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其四〔一〕
瞻彼中陵[1],蘭蕙猗猗。顯允〔二〕君子,樂且有宜〔三〕[2]。沉仁育物,玄聰鏡機[3]。德充闈庭,名逸南畿。祁祁俊乂〔四〕[4],言酌言依。(其一)
鼓鐘于官,百里震聲。亹亹令問[5],歸我偉貞。厥震伊何,駿奔以驚。厥問伊何,人胥以寧。有鶴在陰,非子誰鳴,我有好爵,非子孰盈。(其二)
潜龍遁初,有鳳戢翬。王猷未泰,彝倫錯違[6]。皋問重管,系爾啓扉。庶績逌斁[7],非爾焉綏。翼翼京宇,爾瞻爾睎。人之胥望,如渴如飢。(其三)
德音來惠,覆玩三周。沉潤泉洞,逸藻雲浮[8]。結心所親,曷顯曷渝〔五〕。路隔津梁,一葦限殊。終朝之思,三秋是喻〔六〕。愛而不見,興言踟躊[9]。(其四)
【校勘】
〔一〕依前例,此當闕詩序。
〔二〕“顯允”,《陸士龍文集》作“允矣”。
〔三〕“宜”,《陸士龍文集》作“儀”。
〔四〕“俊乂”,《陸士龍文集》作“俊友”。《三國志·蜀書·楊戲傳》錄《季漢輔臣讚》,中有句“當時俊?扶攜翼戴”,當從《詞林》。
〔五〕“曷顯”,《陸士龍文集》作“曷變”。
〔六〕“是喻”,《陸士龍文集》作“是踰”。
【注釋】
[1]中陵:山陵之中。《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2]顯允:英明信誠。《詩·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
[3]鏡機:洞察幽微。語本曹植《七啓序》:“於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説焉。”李善注:“鏡機:鏡,照;機,微也。”
[4]祁祁:衆多貌;盛貌。《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5]亹亹:美妙;美好。曹毗《歌世宗景皇帝》:“亹亹神算,赫赫王旅。”
[6]彝倫:常理;常道。《尚書·洪範》:“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叙。’”
[7]逌:古同“悠”,悠閒自得。斁:盛大的樣子。《詩·商頌·那》:“庸鼓有斁,萬舞有奕。”
[8]逸藻:華麗的辭藻。
[9]興言:語助詞。《詩·小雅·小明》:“念彼共人,興言出宿。”馬瑞辰通釋:“興言猶云薄言,皆語詞也。”踟躕:猶豫不决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