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校注
- 林家骊 邓成林
- 1267字
- 2025-04-27 16:12:17
《贈長沙公族祖》一首并序 東晋 陶潜
題解:長沙公與淵明同出一祖,因世代漸遠,未曾謀面,以爲路人。今偶相逢,遂又分離,寄詩寫心。先寄其初見之感嘆,接着稱讚長沙公,再次惜别,最後予以勉勵。此篇又見《陶淵明集》卷一。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晋诗》卷二八。
余於長沙爲族祖,同出大司馬,已爲路人〔一〕,經過臨别贈此詩〔二〕。
同源分流,人易代疏〔三〕。[1]慨矣寤嘆〔四〕,念兹厥初[2]。禮復[服]遂悠,歲月眇徂。[3]感彼行路[4],眷然躊躇。於穆令族[5],允搆斯堂。諧氣冬暉〔五〕[6],映懷珪璋。爰來春菀〔六〕,載敬秋霜[7]。我曰欽哉,寔宗之光[8]。伊余云遘,在長忘同。[9]笑言未久,逝焉西東[10]。遥遥湘渚〔七〕,滔滔九江[11]。山川阻遠,行李時通[12]。何以寫心[13],貽此話言。進匱雖微,終在爲山〔八〕。[14]敬哉離人,臨路悽然[15]。欵衿或遼〔九〕[16],音問時先〔十〕。
【校勘】
〔一〕“已爲路人”,“已”,《陶淵明集》作“以”,且此句前有“昭穆既遠”四字。
〔二〕“經過”,《陶淵明集》作“經過潯陽”。
〔三〕“人易代疏”,“代”,《陶淵明集》作“世”,當是。
〔四〕“慨矣”,《陶淵明集》作“慨然”。
〔五〕“冬暉”,《陶淵明集》作“冬暄”。
〔六〕“爰來春菀”,《陶淵明集》作“爰采春花”。
〔七〕“湘渚”,《陶淵明集》作“三湘”。
〔八〕“進匱雖微,終在爲山”,《陶淵明集》作“進簣雖微,終焉爲山”。
〔九〕“欸衿”,《陶淵明集》作“款襟”。
〔十〕“時先”,《陶淵明集》作“其先”。
【注释】
[1]同源:本源相同。《後漢書·延篤傳》:“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日)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引孔文舉《與祖弟書》:“同源派流,人易世疏。”
[2]寤嘆:睡不着而嘆息。《詩·小雅·大東》:“契契寤嘆,哀我憚人。”厥初:最初。《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3]禮復:当为“礼服”,舉行重要喪禮時按規定所穿的衣服。眇徂:遠逝。
[4]行路:路人。《後漢書·黨錮傳·范滂》:“行路聞之,莫不流涕。”
[5]令族:指名門世族。
[6]諧氣:和氣的精神,此形容風貌。
[7]秋霜:形容威勢盛大、品質高潔。《後漢書·孔融傳論》:“懔懔焉,皓皓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可也。”
[8]寔:通“實”,確實。
[9]遘:相遇。長,讀音zhǎnɡ,年紀長、輩分高。
[10]西東:泛指四方,無定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
[11]滔滔:大水奔流貌。《詩·齊風·載驅》:“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12]行李: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此指音信。
[13]寫心:抒發内心感情。張華《答何劭》:“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
[14]進匱:同“進簣”“進蕢”,堆土成山時增加一筐土。爲山:成山。喻事業有成。《論語·子罕》:“譬如爲山,未成一蕢。”
[15]臨路:臨行。盧諶《贈劉琨一首并書》:“亦奚必臨路而長號,睹絲而後歔欷哉!”
[16]欵衿:同“款衿”,衷情襟懷。欵,亦作“款”,直誠,誠懇。《荀子·修身》:“愚欵端愨,則合之以禮樂。”衿:胸懷,心懷。《北使·魏彭城王勰傳》:“初,勰之定壽春,獲齊汝陰太守王果、豫州中從事庾稷等數人。勰傾衿禮之,常參坐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