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研讨对象:首先是一直在宁夏生活工作的诗人,其次是在宁夏工作生活期间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建树的诗人,最后是宁夏籍和从宁夏调离的但与宁夏诗坛保持经常性联系的诗人。

二、学术原则:第一,中西诗学与当代中国诗歌的在场批评视域里参照西北河陇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第二,总体评述不脱离中国文学流变发展的现代性考察和哲学批判;第三,以意逆志,重视文本细读和个案研究,不能让诗歌批评远离了作品和读者。

三、研究内容:新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中讨论当代宁夏诗歌,今人写的革命情志和现实意义并重的旧体诗词一并纳入研讨和评述。上古以来的古体诗质朴、清新、生动,唐以来的近体诗整饬、典雅、蕴藉,五四以来的新体诗自由、奔放、细致,都是中国人诗意审美的历史积累,彰显了汉语诗的形式之美。旧体诗词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还有词和曲,新体诗指白话新诗。

四、行文要求:以时间为逻辑,在时代语境和诗人风格交互表现中分章节散论。从文本出发,知人论世,不求理论的宏大阐释。客观条理,尽可能打破自我框范,不求章节内容和形式上的完全统一。

五、学术基础:此著是笔者及学术团体研究当代宁夏文学第三个阶段的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五省区当代汉语诗研究”的中期成果,注重文献建设。请参考专著《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六、文献参考:批评研讨中重点参考、引用和借鉴了高嵩、余光慧、吴淮生、张嵩、张铎、杨梓、王武军、牛学智、瓦楞草、倪万军等人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致谢。

七、引文注释:第一,部分选录自刊物的作品标注出处;第二,行文中叙述交代的引文不再一一注释;第三,评述中出现的诗人作品及言论若出自诗人个人作品集,力求简明,不再详注。

八、为了查考方便,诗人作品集及相关参考文献目录附后。之所以重视个人诗集考证搜集,是因为当代诗人作品从发表到收入个人集,多有修订。诗人作品集首先是课题组文献建设收藏(藏),其次是宁夏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库藏书(区图),最后还借用了高耀山(高)、郑正(郑)等老作家部分私人藏书。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