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识盛唐

李教授从酒肆中出来,长安的日光毫不吝啬地倾洒而下,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却驱散不了他心头那因身处陌生时代而滋生的丝丝寒意。他站在酒肆门口,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长安街,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彻底融入这盛唐的喧嚣之中。

脚下的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虽有些坑洼不平,却也见证了无数行人的足迹。街边的建筑错落有致,清一色的土木结构,飞檐斗拱高高翘起,好似要展翅翱翔天际。朱红色的漆在日光下泛着微光,门上的铜环擦拭得锃亮,反射出的光芒刺得人眼睛生疼。偶尔有微风吹过,檐下悬挂的铃铛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交织在街头嘈杂的人声里,别有一番韵味。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绸缎庄里,五彩斑斓的丝绸在风中轻轻飘动,仿若天边的云霞被裁剪下来,陈列于此。绣娘们坐在店铺内,手指灵活地穿梭于丝线之间,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便跃然锦上。瓷器店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白的似雪,青的如玉,釉彩在日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店主正拿着一件青花瓷瓶,向一位衣着华贵的顾客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它的来历与工艺,那顾客不时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李教授信步前行,集市上的喧闹声愈发震耳欲聋。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卖糖葫芦嘞,又甜又脆的糖葫芦!”一位头戴斗笠的小贩扛着一根插满糖葫芦的草靶,在人群中穿梭叫卖。那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引得一群孩童跟在小贩身后,眼中满是渴望,嘴里还不时叫嚷着:“爹爹,娘亲,我要吃糖葫芦!”

水果摊前,摆放着色泽鲜艳的各类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还有那浑身带刺却香气扑鼻的榴莲。摊主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手中的秤杆上下翻飞,熟练地称量着水果的重量。“客官,尝尝这刚从西域运来的葡萄,甜得很嘞!”一位摊主笑着招呼李教授,顺手递上一串葡萄。李教授接过,轻轻咬下一颗,甘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四溢开来,那浓郁的果香让他不禁想起了现代生活中的水果超市,可此刻,这小小的葡萄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独特滋味。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李教授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潜藏的混乱。街角处,几个地痞流氓正围着一位卖艺的老者,肆意地哄笑着,言语间尽是挑衅与侮辱。老者身着破旧的衣衫,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他手中紧紧握着一把破旧的二胡,眼中满是愤怒与无奈。周围的行人虽面露不忍,却无人敢上前制止。李教授心中一阵愤慨,刚想迈步上前,却又犹豫了。他深知自己身处古代,人生地不熟,贸然行事或许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在他踌躇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员骑着高头大马,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而来。行人纷纷惊慌失措地避让,摊位被撞翻,商品散落一地。官员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依旧策马狂奔,口中还不时叫嚷着:“让开,让开!”李教授亲眼目睹一位老妇人因躲避不及,被马匹撞倒在地,官员却只是回头瞥了一眼,便扬长而去。周围的人们纷纷围上前去,将老妇人扶起,脸上满是愤怒与无奈,却又敢怒不敢言。李教授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不禁对这看似繁华的盛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混乱与繁华交织的长安街上,李教授不知不觉又走进了另一家酒肆。这家酒肆比之前那家更为热闹,店内坐满了酒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香与汗臭味。酒保穿梭于人群之间,手中端着托盘,上面摆满了酒壶和菜肴。李教授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壶酒和几盘小菜。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人。

此时,邻桌的一位年轻书生正口若悬河地谈论着当今诗坛的趣事。“你们可知道,最近诗坛出了个李白,那可是个奇人呐!”书生眉飞色舞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我们自然知晓,听闻他的诗豪情万丈,别具一格,真乃当世奇才也!”另一位书生附和道,一边说着,一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可不是嘛,我还听说,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酒量惊人。常常与朋友们在酒肆中畅饮,一醉方休,酒后所作之诗更是妙笔生花,令人拍案叫绝。”第一位书生接着说道,脸上满是敬佩之情。

李教授听到“李白”二字,心中顿时一动。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据说李白曾在一次诗会上,即兴赋诗一首,技惊四座。在场的众多文人墨客皆自愧不如,纷纷对他赞誉有加。”书生继续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仿佛他亲眼所见一般。

“如此才华,当真令人钦佩。只可惜,像我们这般平庸之辈,怕是难以望其项背咯。”另一位书生略带遗憾地说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虽比不上李白那般天才,可也不能就此放弃。只要勤加练习,说不定哪天也能在诗坛崭露头角呢。”第一位书生鼓励道。

李教授听着他们的谈话,心中对李白的好奇愈发强烈。他想象着李白在诗会上挥毫泼墨、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渴望,渴望能早日与这位诗坛巨匠相见。

这时,酒肆的门被猛地推开,一阵喧闹声传来。李教授抬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公子哥走进酒肆。他们身后跟着几个家丁,手中提着酒壶和食盒。这群公子哥大摇大摆地走到酒肆中央的一张桌子前坐下,大声吆喝着酒保上菜。

“给我们来几壶最好的酒,再把你们这儿的招牌菜都端上来。”为首的一位公子哥傲慢地说道。

“好嘞,几位公子稍等,小的这就去准备。”酒保满脸堆笑地应道,转身匆匆向厨房走去。

李教授看着这群公子哥,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厌恶。他们衣着光鲜,举止傲慢,一看便是家境优越、养尊处优之人。在这盛唐的繁华之下,这些公子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全然不顾民间百姓的疾苦。

不一会儿,酒保便端着酒菜走了过来。公子哥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这酒怎么如此难喝,去,给我们换一壶更好的来!”他大声呵斥道。

酒保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说道:“公子,这已经是小店最好的酒了。”

“哼,最好的酒?就这也配称最好的酒?你们这小店,莫不是在糊弄本公子?”公子哥满脸不悦,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公子息怒,小的这就去再找找,看有没有更好的酒。”酒保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转身跑向柜台。

李教授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不禁感叹这世间的不公。一边是为生活奔波、饱受欺凌的普通百姓,一边是肆意挥霍、傲慢无礼的富家公子。这就是盛唐的真实写照吗?他心中不禁对这个时代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就在这时,酒肆外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歌声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李教授被这歌声吸引,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向酒肆外走去。只见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站在街边,手中拿着一把琵琶,正轻声吟唱着。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这喧闹的市井之中,让人心旷神怡。周围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着她的歌声。

李教授静静地站在一旁,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他看着眼前的女子,心中不禁感叹这盛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繁华与混乱交织的时代,竟能孕育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和如此多才多艺的女子。

歌声渐渐落下,女子收起琵琶,向周围的行人微微鞠躬致谢。人群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纷纷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女子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转身准备离开。

李教授心中一动,他快步走上前去,拦住了女子。“姑娘,请留步。”他礼貌地说道。

女子微微一愣,抬起头看着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公子,有何事?”她轻声问道。

“姑娘的歌声宛如天籁,在下听后,久久不能忘怀。不知姑娘能否告知这歌的名字以及出处?”李教授问道。

女子微微一笑,说道:“公子过奖了。这歌名为《清平调》,乃是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所作。小女子偶然间听到,觉得甚是好听,便学了来。”

“李白?”李教授心中一惊,没想到在这里又听到了李白的名字。“姑娘,你可认识这位李白?”他急切地问道。

女子摇了摇头,说道:“小女子只是一介女流,怎会认识如此大诗人。只是听闻他才华横溢,所作之诗皆为佳作。”

李教授点了点头,心中对李白的好奇愈发强烈。他谢过女子,目送她离去。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长安街上,将整个城市染成了一片金黄。李教授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在这盛唐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李白,将是他这段旅程中最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