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姜荣的地位彻底被确立了
- 我一个文科生,要什么学霸系统啊
- 一只废橘喵
- 2187字
- 2025-04-12 10:27:27
张敏学对姜荣真的是很羡慕的,能折腾到被三个诺奖得主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骂,这就说明了姜荣是真的刺痛了他们。
国内的高考考生选大学,选那些上了大漂亮国制裁名单的大学,绝对没问题;
国内的科研项目能被大漂亮国制裁,想都不用想,这些被制裁的项目,绝对是“国之重器”、绝对会出了不起的成果;
国内的企业要是被大漂亮国制裁了,那就是打上了“民族企业”的标签了,立马就会被推上“神位”。
所以虽然现在姜荣被“制裁”了、虽然全网都是网友对姜荣的各种否认和批评。
但那些真正有学识的学者,对姜荣的批评反而直线下降。
“隔行如隔山”,一开始的时候,那些理科的学者是真的看不上姜荣这个项目的,也真的觉得文科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们甚至也看不懂这篇综述。
但这篇由三位诺奖得主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表的、否认姜荣的综述,却给了姜荣一个很好的“背书”。
那些质疑姜荣的理科学者,立马重视了起来,他们虽然不清楚姜荣研究的是是什么,但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被“制裁”,意味着什么。
对他们来说,张敏学这样的没被制裁的社科学者,地位再高,他们也看不起。
只有被制裁了,而且被制裁的越狠,地位才越高。
所以,这篇综述发表了之后,原本对“姜荣产业理论”抱有绝对反对态度的理科学者,立马转变了态度。
......
办公室里,张敏学看着这灿烂的少年姜荣,他真的很羡慕姜荣,他这个“摄政王”,已经完全成为了给姜荣打工的“爱卿”了。
这位“新皇”已经彻底证明了他的能力了。
张敏学继续对姜荣开口道:
“抓紧收拾一下,今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领导有时间听你的汇报!”
“老师!”听了老师的话,姜荣一怔,有点难以置信地开口确认道:“是领导吗?”
“嗯!”张敏学点点头。
对此张敏学也有点紧张,万一这该死的小子在领导面前说他坏话呢。
张敏学有点后悔对姜荣要求太严苛了。
可是他也是出于爱护啊。
手底下有姜荣这么一个学生,张敏学比姜荣都紧张,他真的害怕在他手里上演一出“伤仲永”。
想到这里,张敏学心里就有点烦,看了一眼姜荣杂乱的长发,他不悦地开口道:“去把你那鸡窝头收拾干净!”
姜荣挠了挠头,他之前一直都是短发,但一直都想要换个发型。
姜荣好不容易把头发留长了,昨天刚烫的头,烫头的时候还差点被托尼老师忽悠地染个“红毛”呢。
现在就要剪掉,姜荣还没自恋够呢。
不过想着要见领导,姜荣也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遗憾早知道就晚点烫头了。
接着,张敏学指了指身旁一个不起眼的中年男子,对姜荣开口介绍道:“这位是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会负责你的仪表和仪态。”
“同志,您好。”被介绍的中年人笑着对姜荣打招呼。
中年人虽然不起眼,但他的举止令人觉得很舒服,尤其是那一句“同志”,让姜荣觉得这个称呼很是亲切,而且像是被赋予了某种使命一样。
“您好,您好!”姜荣立马点头回复,开口道:“走吧,我们先去剪发吧!”
中年人笑了笑,开口道:“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去剪发,领导并不是多么刻板,或许见到您这少年的样子,他会眼前一亮呢。”
“还是剪一剪吧!”姜荣还是觉得剪一剪,换一身严肃的衣服,才显得有礼貌。
中年人微笑了一下,没有强求,继续开口道:“只不过有些安保情况,我要跟您着重介绍一下。”
......
某部门,不远处的一家餐厅里。
“呼~”
留着短发、下身穿着黑色长裤、上身穿着一件行政夹克的姜荣,坐在餐厅的窗边,喝了一口水,松了一口气。
姜荣刚刚是在部门里吃过饭的,饭菜很简单,但质量很高。
领导胃口并不是太大,还把他的鸡腿给了姜荣。
姜荣不但吃了一份简餐,还多吃了一个鸡腿。
但吃饭的时候,姜荣太紧张了,现在让姜荣想想他刚刚吃了啥,他都想不起来了。
早上的时候,姜荣就啃了一个苹果,胃里本来就没有太多东西,所以即使刚刚吃过饭了,姜荣也没吃饱,他甚至怀疑自己刚刚是吃了饭吗?
所以从部门出来后,姜荣找了一家餐厅坐下了。
“贵人啊!”
等餐的时间,姜荣拿起了那本《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看了一眼。
虽然可能姜荣这辈子都别想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文章了,但是看到“韦斯顿·帕克森”、“奎恩·尼克尔森”和“内文·斯图亚特”三个作者。
姜荣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了一下他们。
对姜荣来说,这真的是妥妥的贵人啊!
“先生,您的卤煮!”
服务员给姜荣送上了卤煮。
“嗯!”姜荣点点头,心情很不错地大快朵颐了起来。
......
餐厅外,一辆保时捷帕拉梅拉轿车里。
坐在副驾驶的漂亮少女吴佳捧着手机、皱着眉头,看着一位财经博主对最新一期《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分析:
“这《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可是行业内顶级的权威期刊,能在这上面发一篇论文,是全世界学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这最新一期的《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刊登了一篇由三位诺奖得主共同完成的综述。”
“所谓综述呢,就是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而这篇由三位诺奖得主共同发表的综述,那就是行业权威了。”
“在这篇综述里,三位诺奖得主否认了当下国内最热的‘姜荣产业理论’。”
“从事经管领域工作的网友可能听说过这个‘姜荣产业理论’,但这个模型一直在国内发展,甚至从来都没有发表过外文文章。”
“简单来说,就是在‘闭门造车’。”
“之前就一直有人质疑这个由一个本科生主持的社科类项目,现在,这个项目更是被直接判了死刑了。”
“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项目,现在这篇文章从专业性的角度证明了我的看法。”
“我觉得,国家还是应该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正八经儿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姜荣产业理论’。”
“这个项目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