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天下,该朱允炆来坐!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监国
- 吟游沧海
- 2147字
- 2025-03-12 21:21:09
黄子澄自是不会有半点推辞之意,立刻便接话:“殿下有什么事情,尽管说与微臣,微臣必当尽心竭力,为殿下办好。”
“黄师在翰林院中,那也数一数二的饱学之士,这事情对黄师而言,相当简单。”
朱允炆先是给黄子澄戴上一顶高帽子,夸奖一句,才将事情和盘托出:“黄师闲暇之余,可在坊间散播消息,描绘我之纯孝。”
“无需真实,只要让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即可,就算是夸张了一点,也无过错。”
黄子澄即刻反应过来,眼前一亮,赞道:“殿下果真天纵之资,如此一来,天下人人都知道殿下仁孝之名。”
“到那时,即便有人想要同殿下相争,在名声上,也绝对不是殿下的对手。”
“陛下又极为看重仁孝,如此对比明显,再有老翰林上书陈奏,大事可成!”
朱允炆点了点头,苍白瘦削的脸上浮现出几抹兴奋的潮红。
他不忘叮嘱:“这件事情要办的谨慎,可以慢些,千万不要着急。”
“自从父王薨逝,东宫之内多了些生面孔,我估计是锦衣卫安插进来的探子。”
“多事之秋,做事以稳妥为主,黄师不可操之过急,徐徐图之,不要让人发现。”
“请殿下放心,微臣回去之后会和老翰林、尚礼等人商量,有十足的把握才会施行。”
黄子澄自无不可,直接答应下来,“殿下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为日后大业,还要再委屈一阵。”
……
回到翰林院,齐德已经将编修农书的人选确定下来。
以他为首,一共十二人,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入翰林院不久的新人。
没办法,进入翰林院时间长一些的士人,一听是这种苦差事,立刻退避三舍,说什么也不想掺和其中。
按照他们的话讲,做这种事情,费力不讨好,还容易挨骂。
就那帮在地里面讨食的泥腿子,哪里值得他们这些寒窗苦读十数载的读书人花费心思?
他们要做的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是辅佐天子创造盛世的宏伟壮举。
编修农书?还是为了那帮泥腿子,他们配吗?
故此,即便是刘三吾传达朱元璋旨意,还有齐德亲自镇场子,诸多翰林院学子,也无动于衷。
仅有十一人,迫于压力,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
现如今,这十一人都去搜寻历朝历代的农书,决定将此事尽快做完,好向朱元璋交差。
齐德不免感慨:“学士,之前您说陛下不喜我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学生还以为是夸大之辞。”
“现在看来,的确是如此,翰林院学分之虚浮,人心之浮躁,简直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人人只为高官,只为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没有想着为百姓做一件实事,学生心底实在是五味杂陈。”
刘三吾翻看着王祯的《农桑辑要》,对于齐德所说,也颇为赞同:“陛下圣明天纵,洞察人心,眼光比你我更加长远。”
“之前我也不以为意,觉得陛下此举乃是做无用功,现在看来,无论怎么讲,陛下都能看到一些,隐藏在平和下的波澜。”
“你我更需小心谨慎,老夫有所预感,未来这一段时间里,绝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他话音刚落地,黄子澄便急急忙忙的回来,嚷道:“老翰林,尚礼,有大事要做!”
“什么大事?你不是去太子灵前守灵了?”
刘三吾将《农桑辑要》放下,看向黄子澄,有些疑惑。
守灵哪有这么快就回转的,叫别人看见,少不得又是一番非议。
这多事之秋,文武百官行事都是小心翼翼,唯恐触怒陛下,怎么黄子澄做事,还是风风火火的莽撞模样?
黄子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未听出刘三吾弦外之音,进门先是将门关紧,才有些兴奋的道:“是殿下的意思!”
他将事情挑挑拣拣的说了,隐去自己献策的部分,只是吹捧一番朱允炆。
“老翰林,尚礼,如今皇储未定,你我更需要早做准备,提前落子。”
“未雨绸缪,先为殿下扬名,这往后的路子也就更好走了。”
齐德微微皱眉,道:“此事是否操之过急了些,太子新丧未久,坊间就出传闻,实在过于刻意。”
“锦衣卫监察百官,虽说近年来职权有所下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子澄兄可不要火上浇油啊。”
刘三吾也是劝诫:“尚礼所说不错,如今形势敏感,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陛下不喜。”
“为殿下扬名是迟早要做的事情,只是现在就做,实在操之过急了些。”
“殿下年幼,不知道其中关窍,老夫尚且理解,子澄你怎么也跟着胡闹,你可知这事情的后果?”
黄子澄显然有几分不喜了,面色略显阴沉,道:“老翰林,尚礼,我又怎么不知道如今形势敏感。”
“可是你们也瞧见了,陛下如今心绪未定,连番召见六部堂官,做的都是些怪事。”
“且不说这无用的编修农书,我还听闻,陛下要对《大明律》重修。”
“这些哪有重定储君的想法,分明是麻痹你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殿下每日为太子守灵,形销骨立,难道你们瞧不见?你们不心疼,我还心疼呢!”
“如此一位圣主明君的好苗子,如果不能助他登上皇位,叫那秦王坐了皇位,天下百姓还想要有好日子过?”
“或是五皇孙朱允熥,顽劣不堪,生性怯懦,哪有三皇孙殿下英明神武?”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三皇孙殿下就是最佳的人选,其他人,都不行!”
黄子澄的声音压得很低,仅仅只有他们两人能够听到。
但即便如此,刘三吾和齐德,依旧被惊得面色大变,眼神直接直了。
这番话若是叫锦衣卫得知,那他们三个,都跑不了抄家灭族的大罪。
……
注1:洪武八年夏四月戊申,皇第二孙济熺生,晋王长子也。(《明实录》卷之九十九)
注2: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皇第三孙允炆生,皇太子次子也。(《明实录》卷之一百十六)
注3:洪武十一年秋七月癸巳,皇第四孙高炽生,今上嫡长子也。(《明实录》卷之一百十九)
注4: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戊寅,皇第五孙允熥生,皇太子第三子也。(《明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