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文人士子的傲慢

问罪从来都不是朱元璋的目的。

假借问罪,实现政治上的资源利用,才是他的目的。

“咱刚才提起的诸子百家的学说,从今日开始,必须要和儒家经典一样,全国推广。”

“具体的章程,咱给你们七天时间,给咱讨论出来。”

“詹徽,这件事情,就由你牵头,完不成咱交代的任务,咱拿你是问。”

詹徽深吸一口气,领旨道:“臣定会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很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先知先觉。

詹徽此人,在《明史》上记载,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然性险刻。

《国榷》中更是评价其人“徽才敏果决,上所最委任。然好窥上旨,终及于祸。”

一个阴险小气又刻薄的人,能够爬到这个位置,除去能力突出之外,靠的就是擅长揣摩上位者的心思。

方才詹徽站出来,就在朱元璋意料之内。

事实上,他也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刘三吾求情。

否则,无人求情,他就是想要就坡下驴,也只能够将刘三吾就地法办,罢官革职。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翰林院还需要刘三吾这样的老将镇住场子!

交代完第一件事,朱元璋便提及第二件事情。

“编修农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苦了几千年了,大明不能让他们继续这么苦下去。”

“众位爱卿都是人中龙凤,一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朝堂上也是呼风唤雨的存在。”

“咱心里清楚,让你们去理解农民在田地里耕作的辛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朱元璋的目光中似乎有些感慨,继续道:“咱当年家里穷,种地放牛咱都干过。”

“说实在话,种地真是一件苦差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起来浪漫。”

“可一天都泡在太阳底下,晒得身上流汗爆皮,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太苦了!”

“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老百姓苦巴巴的过着日子,咱看着心里难受,你们作为大明的官员,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你们难道就没有半点触动吗?”

“咱叫翰林院编修农书,结果呢?翰林学子养尊处优,不仅玩忽懈怠,还恶言相加。”

“如果翰林院都是这样的读书人,那未来他们当了大明的官,是不是也要拼命地剥削压榨百姓?”

“咱希望,大明朝的官,都是心系百姓的好官,都是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而不是张口闭口天下苍生,写得一手道德文章的庸官贪官。”

“咱这一辈子,最痛恨这样的官!”

“可现在,在翰林院这帮读书人身上,咱看到了熊熊燃烧的官气。”

“还没有当官,他们就已经有这样的做派,如果他们当了官,会是什么样的做派?”

朱元璋语气越发的严肃,神色也阴沉着。

大明立国已经有二十五年时间,随着局势的稳定,文人士子也逐渐的活跃。

对于这群人,朱元璋并不是特别喜欢。

他能够清楚的嗅到,这些人身上浓郁的傲慢和官气。

仿佛,他们才是人,而老百姓,则是猪狗。

像这样脱离了百姓,甚至是背叛了百姓的人,一旦得势,那就是百姓的灾难。

苦一苦百姓这样的话,也只会从这些人嘴里面吐出来。

朱元璋决心改变这个现状,让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也沦落凡尘。

让他们睁大眼睛看看,大明不仅有诗酒趁年华,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朱元璋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响起在每个人耳边:“翰林院中,没有官职在身的学子,都给咱下到农村里面。”

“现在正好是耕种的好时节,咱要他们,学得一手好耕种,也体会一下老百姓的辛苦。”

“刘三吾,这件事情,咱交给你去办,就在应天周围,让你手底下的读书人,都去。”

“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秋收之后,每人写自己的思考,合格的人,便可以入朝为官。”

刘三吾心头苦涩。

他想过数十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坏的也不过是这小部分学子,被摘了脑袋。

可现在发生的事情,着实让他有些难以理解。

天底下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进了翰林院的学子,竟然被打发去田里种地。

这些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是天下读书人中的优等生,他们去种地,那岂不是浪费了人才。

他心底想着,可是现在也不敢有丝毫反驳,只得领旨道:“臣遵旨。”

……

退朝之后,众人陆续离开。

詹徽正思索着百家学说推广的问题,身后响起呼喊声。

“詹兄,且慢。”

他扭头一看,户部尚书赵勉快步而来,很快便到了他身边。

赵勉拱了拱手,神色间满是感激,道:“适才在朝堂之上,多谢詹兄仗义执言,救下岳丈性命。”

“凉国公言辞犀利,实在可恨,如果不是詹兄求情,我真不知该如何做。”、

说着,赵勉躬身一拜,詹徽忙伸手搀扶住,道:“你我同朝为官,自然该守望相助。”

“更何况,刘学士乃是当世名儒,若是因此遭受无妄之灾,实在可惜。”

“我不过就事论事,赵尚书无需客气。”

赵勉正色道:“一码归一码,这一次如果不是詹兄出手,谁能劝的动陛下。”

“方才朝堂之上,我心急如焚,可是顾忌身份,不敢开口。”

“如果不是詹兄,这一次我岳丈吉凶难料,他这般年纪,真要吃了苦头,恐怕……唉。”

早朝之上,赵勉并非不想开口辩驳。

只不过他身份敏感,是刘三吾的乘龙快婿,他一开口,反而会被蓝玉抓住把柄。

到时候再扣一顶帽子下来,恐怕是连他都要一同遭殃。

好在詹徽站了出来,也算是全了他心意。

詹徽边走边说:“这一次刘学士能够逢凶化吉,也是全靠陛下并没有重罚之意。”

“如果陛下有心处置刘学士,即便是我劝谏,也是无用功。”

赵勉点了点头,他自然看出来这一点,环顾左右无人跟着,这才压低了声音,道:“自从太子殿下薨逝之后,陛下行事愈发的古怪起来。”

“编修农书这件事情,愚弟实在是不能理解,有钦天监的人在,为何还需要翰林院编修农书?”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詹兄,你胸有丘壑,深得圣眷,可知道其中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