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逍遥子授道

子夜的无量山被月华浸染成一片银白,剑湖如一汪巨大的墨玉,倒映着满天碎玉般的星辰。狄云负剑立于湖畔,玄铁重剑在身旁微微震颤,似在与山间游走的剑气共鸣。

他心中翻涌着无尽的思绪,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而那钥匙,正是老者刚刚的那句话——“剑重不如心重,峰高未及道高。”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薄雾,落在崖顶那飘然如仙的身影上。月光下,老者的身影如一幅淡墨山水,斗笠下的面容清瘦而飘逸,仿佛不属于这尘世。

狄云躬身长拜,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小子受教了,敢问仙长高姓大名,指点之恩,小子铭记在心。”

老者捻须而笑,声音如山间清泉般清越:“呵呵,老夫姓名早已忘却,闲云野鹤,山野村夫,自在逍遥,你就叫我逍遥子吧!”

“逍遥子?!”狄云闻言大惊,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雷击中。

眼前的这位老者,竟然是逍遥三老的师父,逍遥派创始人,天龙八部里从未出现但被公认天下第一的神秘人物。他的名字如同传说中的神祇,只在江湖的传说中偶尔提及,却从未有人真正见过他的真容。

逍遥子见狄云满脸震惊,眼中闪过一丝迷惑。他隐居在无量山剑湖畔多年,早已习惯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江湖中的风云变幻早已与他无关。

他微微一笑,问道:“小友可曾听过老夫的名号?”

狄云闻言顿时有些难以回答,他支支吾吾地嗯呀着,不知如何开口。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样一个夜晚,遇到传说中的逍遥子。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无数的念头如潮水般涌来。

好在逍遥子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他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直视狄云:“哦,老夫明白了,你的真气虽然融合多种,但却有着神照经的根基,莫非你认识梅念笙?”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狄云的思绪。神照经这套内功心法虽然战力平平,但却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治疗效果,这显然不是梅念笙自己能创造出来的。这种治疗长生的效果与逍遥派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如出一辙,看来梅念笙的神照经八成是从逍遥子这里学来的。

狄云连忙拜倒在地,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弟子狄云,铁骨墨萼梅念笙正是在下师祖。”

逍遥子长袖一挥,一股柔和的劲气顿时将狄云托了起来。这股力量虽然柔和,但却无可抵御,仿佛来自天地之间,以狄云大成的九阳真气也无法与之抗衡。

他微微一笑,语气淡然:“哦,原来梅念笙是你的师祖。他可不是我的弟子,只不过有缘从我这里学到了神照经罢了。这门功法也没啥了不起,只是个半成品罢了。你也不用尊我为祖。”

狄云早知逍遥子可能会这么说。

铁骨墨萼梅念笙并不擅长奇门八卦、医术星象、音律诗词之类,长得也不够英俊帅气,显然不配加入逍遥门,果然只是一个记名弟子,还是一个试验品。

他心中微微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逍遥子的敬仰。

逍遥子见狄云拘谨起来,也就没了兴致。

他最后指点一句:“小子,你既已经进入先天境界,就应该明白精气神三者的关系,如同天地人三才,日月星三光一样,形是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三者浑圆无碍,方可追求金丹之境。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金丹者,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

话音未落,逍遥子的身影已如鹤影般飘然而逝。

狄云沉思着抬起头,晨光初露,湖面上的冰棱在阳光中渐渐消融,只余一串清越的鹤唳在山谷间回荡。他望着那片空荡荡的湖面,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清明。

无量山的晨雾在狄云剑尖流转,玄铁重剑此刻轻若鸿毛。他闭目立于剑湖之畔,识海中浮现逍遥子以指刻空的“精气神”三字——那“神”字最后一竖,分明是道开天辟地的剑光。

“原来如此...”

重剑忽作“力劈华山“之势,却在斩落中途陡然凝住。剑身未动,三丈外的湖面却“嗤“地裂开十丈沟壑。水浪分涌处,可见湖底青石上深深刻着道剑痕——这正是昨夜逍遥子垂钓时,无意间以剑气丝留下的痕迹。

狄云长啸一声,重剑在掌心旋转如轮。九阳真气不再灌注剑身,反而在丹田凝成金色气旋。神念牵动间,玄铁重剑竟自行浮空,剑锋吞吐三寸青芒——那是以神念催发的先天剑气!

“着!”

剑指遥点,重剑化作乌虹贯入山壁。没有预料中的碎石崩飞,剑身如穿腐土般没入岩体,只在洞口留下个完美的圆形。狄云心念微动,重剑又自山腹倒射而出,带回截晶莹的钟乳石——石心藏着朵万年石莲,正是逍遥子提过的“剑意灵种”。

湖畔试剑三日,狄云渐悟神御之妙。重剑时而重若千钧,劈山断岳;时而轻似柳絮,点水无痕。最奇的是某夜暴雨,他神念所致,万千雨线竟在空中凝成柄透明巨剑,将百丈外的孤峰削去一角。

临行那日,狄云将石莲种在剑湖岸边。转身时忽见自己影子投在岩壁上,竟呈现三重叠像:执剑的武者、凝神的修士、最后那道通透虚影,已与山间流云无异。

玄铁重剑在鞘中轻鸣,不再有金铁之声,倒像段思平六脉剑气破空的清吟。狄云抚过剑柄上新生的“神”字纹路,终于懂得逍遥子所言——

原来这天地,本就是柄最大的剑。

原来重剑剑法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草木皆为剑,甚至不是无剑胜有剑。这些独孤求败走过的路也还是停留在以气驭剑的层次。

重剑剑法的最高境界是以神御剑,给自己的剑法注入真正的意境,这才是真正的剑意。有意境的武学,甚至不需要真正攻击对手的身体,一施展出来就能击溃对手的心神,让他避无可避束手就擒。

其实神雕中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已经触摸到了这个境界的门槛,只不过杨过并没有真正跨过去,而是与小龙女重逢后心境发生变化,反而退了回去,连黯然销魂掌都施展不出来了。

狄云终于明白了自己晋级先天后的道路,整个人都通透了。

晋级先天,又在重剑剑法上更进一步,此时狄云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前世巅峰时期,就算是再遇上慕容燕然也能轻松将其击退。当然,如果慕容龙城不顾自己的宗师身份亲自出手,狄云还是要撒丫子跑路的。

慕容龙城已多年未行走江湖,所以这件事狄云倒也不怎么担心。所以他放心大胆地离开大理,一路向北,准备回毛坞村找师妹戚芳去。

出了大理国,狄云一路上纵马扬鞭,倒也没遇到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

秋雨初歇,徽州古道上弥漫着淡淡的水汽,空气中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

狄云骑着枣红马,沿着古道缓缓前行。他的腰间挂着一柄玄铁重剑,剑鞘古朴,剑身却隐隐透出一股威严之气。

此时,古道两旁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青翠,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卷,然而这份宁静却被一阵金铁交鸣之声打破。

狄云策马疾行,玄铁重剑在鞘中嗡嗡作响,竟与那厮杀声共鸣出一种奇特的韵律。他心中一凛,暗道前方必有变故。

转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翡翠峡口处,二十余黑衣悍匪正围住一辆倾覆的马车。马车的车轮已经断裂,车厢歪斜在一旁,车夫的尸体倒在不远处,鲜血染红了土地。

当先的虬髯大汉手持一根蟠龙棍,棍影翻飞,如同黑龙盘柱,气势惊人。狄云认出,这正是后世史书所载的太祖盘龙棍法。

这个棍法在后世已经成为人人都会耍两手的江湖玩意,但在这个大汉手中却完全不一样。他的棍法精妙无比,每一招都带着潜龙在渊之势,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原始的力量。

狄云看得啧啧称赞!

大汉身后护着一个青衫少女,少女鬓发散乱,衣衫上也沾染了点点血迹,但眉宇间却隐现贵气,气质不凡。

“赵九重在此,狗贼休想伤京娘分毫!”

大汉暴喝如雷,声音震得四周的树叶簌簌作响。他一棍扫出,棍影如山,瞬间扫断了三柄钢刀。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左肩却添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顺着伤口流淌下来,染红了他的衣衫。

狄云心中一惊,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他自然是听过的。那么眼前这位大汉自然就是赵匡胤了!

只不过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山西,这里是徽州,相差万里。不过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与历史有细微不同,这就不可详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