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幼微初印象
- 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 潇逸神
- 2067字
- 2025-02-16 06:00:11
丁幼微的心中也是略微有些发慌,毕竟眼前的年轻人身量高大挺拔,万一是有歹意的狂徒,在这市集上闹出什么动静来,必然会影响到钱塘丁家的名誉。
她每一次出门,都要经过家主叔父丁异的几度为难,才能出来一次。
若是闹出影响家族声誉的事情,只怕以后只能困居在小院中了。
“君之所言,甚是有理,妾身钱塘丁氏女,在此谢过。”丁幼微谨慎的作出回应。
她自称‘妾身钱塘丁氏女’,意思就是隐隐带着警告的意味。
钱塘丁氏乃本县士族,意思便是已经出嫁的丁家的女儿。
刘浚之穿着葛布单襦,很明显不是世家高门子弟经常穿的锦绣衣衫,猜想他是寒门子弟。
搬出来钱塘丁氏的名头,自然可以让对方不会敢有出格的举动。
刘浚之一听这话,便是笑了起来。
丁幼微的心思细腻敏捷,还真是不一般,明显是把自己当不怀好意的登徒子对待了。
“请恕在下唐突,只是我觉得,八岁男孩除了读书学文,还应当寓教于乐,熟悉一下驾驭射礼,也是六艺之属,比如这一把精巧的乌漆弓,必然会让令郎喜欢的。”刘浚之淡淡的说道,“男孩的心思,还得是男人才能知道。”
他也是从七八岁的年纪长大的,自然知道男孩子,对于刀枪弓箭有些本能的喜欢。
刘浚之依旧记得,前世的自己小时候,手中若有一支笔直的棍子,奶奶家的油菜花往往就会遭殃。
“乌漆弓?”
丁幼微闻言,心思稍动,转身看向小贩车上,果然有一把制作简易的乌漆竹弓。
这把竹弓只有一尺多长,正是给孩童玩耍练习之物。
小贩在一旁见状,连忙热络的向丁幼微推销起来,而且给出的价格也不贵。
“操弄弓箭刀枪,那是兵户的事情,宗之小郎君恐怕不合适吧。”侍女小婵在旁边轻声说道。
丁幼微连忙制止了她,“小婵,不可乱说,圣人有言,君子具六艺,射礼正在其中。”丁幼微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想要跟旁边的男子致歉,小婵的话毕竟是对人家有些冒犯。
可是,丁幼微转身后,却发现刚才的身量高大的年轻男子,已经不知道径自离开了。
她抬头望去,便看到此人已经在人群中走远矣。
“咦?刚才那个高个子呢?”小婵发声疑惑道,她的个子娇小,被人群把视线挡得严严实实。
丁幼微并未回答,适才心中的紧张已经一扫而空。
很明显,对方并不是什么登徒子。
一想起自己刚才‘钱塘丁氏’的话语,心中不免有些惭愧,自己是小人之心了。
“小婵,给钱。”
在返回丁家的路上,丁幼微看着手中的乌漆小弓,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她一直在回想刚才男子的最后一句话。
“男孩的心思,还得男人才更知道。”
夫君陈庆之去世多年,自己这个母亲又不能时时刻刻在儿女身边,难道真的连儿子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了吗?
她甚至开始矛盾起来,既想着宗之能喜欢这个乌漆小弓,又害怕他真的喜欢。
若真是那样的话,令她心中更加疼惜愧疚于儿女,宗之和润儿在陈家坞虽有祖母和小叔看顾,可有些事情,还是不如有父亲陪伴教诲。
“娘子,你怎么又不开心了?”侍女小婵察觉到异常,立刻关心的问道。
丁幼微勉强一笑,淡淡的说道。
“我没事,只是有些想宗之和润儿,恨不得现在就能见到。”
小婵连忙宽慰道:“娘子莫急,再过十几天,便是母子团聚的日子了。”
明明是至亲儿女,一年却只能相聚短短数日,丁幼微听到这话,心中更加哀伤失落。
不过,她不想再令小婵担心,强打起精神,微笑着说道。
“小婵说的对,很快就能见到宗之和润儿。”
……
在察觉到丁幼微的不适心思后,刘浚之便悄然转身走掉。
对于这个令人敬佩又怜惜的女子,刘浚之并不想再惊扰她。
至于她跟一双儿女无法相聚的事情,那也不需要他去操心。
刘浚之知道,再过一些日子,当全新的陈操之出现后,便会想办法让丁幼微母子三人团聚的。
在逛完整个东市后,天色已经是中午。
刘浚之带着吕宽,在一家食肆中要了两大碗汤饼填肚子。
所谓汤饼,其实就是面条,魏晋时候把一切用小麦面粉做的食品,全都唤作各种‘饼’,比如馒头、包子一类称为蒸饼;面条、削面、鱼儿面等称为汤饼;烘烤制作的囊、火烧、烧饼等称为胡饼……
自从练习武艺后,刘浚之的胃口逐渐增大,只靠一碗汤饼当然是不够的,所以让店家又额外加了许多炖肉。
盛满香喷喷卤肉的汤饼,令人食指大开,刘浚之很快就一扫而空。
正在此时,街道上的人群忽然一阵骚动,向着集市东门涌去。
“明师来了!”
“杜明师来了!”
人群之中,旋即又发出一阵阵惊喜的欢呼声,所有人全都着魔一般,向着东边望去。
刘浚之顿时非常惊讶,起身顺着人群的方向望去。
只见集市东门的位置,许多手持熏香、道旗等物品的五斗米教徒,簇拥着一个坐在宽大牛车上的老道,正在缓缓走来。
这老道身穿赭黄玄纹道袍,头戴玄青冠巾,手持塵尾,须发皆白的脸上泛着充满血气的红晕,双目微闭,其鹤发童颜的外表,仙风道骨的气场,竟然丝毫不弱于小仙翁葛洪。
那些涌上前迎接的百姓们,此时全都虔诚的跪在道路两旁,仿佛在膜拜神仙一样,一个个虔诚无比。
“这就是杜灵杜子恭啊。”刘浚之心中颇感惊讶。
他知道东晋时代,无论是高门士族,还是寒门百姓,全都笃信五斗米道,就连刘浚之的父祖也是如此。
毕竟,他的名字里‘之’字,便是表明他家的道教信仰。
但是刘浚之没有想到的是,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居然是如此之大。
整个东市的人们,全都涌上去迎接这个杜天师了。
“怪不得几十年后,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卢循可以聚众十万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