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偶遇丁幼微
- 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 潇逸神
- 2025字
- 2025-02-16 06:00:11
在拜访完汪县令之后,天色已经是傍晚,返回刘家庄园自然是来不及了。
这个年代的夜路可没有路灯,道路又崎岖,可是非常难走。
更何况,钱塘县在江北,要返回刘家坞堡还得渡江。
在县城之内,刘家也有一处宅子,一直有人搭理,刘浚之也就直接留在城中。
自从来到东晋之后,他一直忙于读书和学习,还真的没有机会好好看看钱塘城,小住两天本来也是他的打算。
汪县令派几个县衙役员用牛车,送刘浚之来到了县城内的别院。
县衙役员知道这是县尊的贵客,一路小心伺候,不敢有半点颠簸。
刘浚之到了别院后,让吕宽取出一串铜钱,亲手赏给了几个役员。
几个人非常惊喜,作揖跪拜,千恩万谢之后才兴高采烈的返回。
……
半夜时分,一场大雨落下,令初夏的闷热消散殆尽。
次日,四月初八。
刘浚之清晨醒来,在别院两个老仆的服侍下,用完了早饭。
虽然也是士族之家,但是克勤克俭的风气,还是大部分家族的信条。
早饭非常的简单,两张胡饼,一碗白粥,另加两碟菜蔬和一碟咸肉脯。
刘浚之现在每日练习武艺,这点饭菜当然是不够,索性直接让老仆另煮了二十个鸡蛋,与吕宽等人分食,这才是勉强饱了。
别院的老仆,对于小郎君的改变,显得非常的惊讶。
以前的小郎君虽然见得不多,但总是那么松懈懒散,浑然不似如今这般精明干练。
刘浚之简单询问老仆几句话,便知道此人老实本分,怪不得祖父、父亲一直都让他在别院照看。
“吕宽,随我出门逛逛。”
刘浚之换上一身青葛布单襦,准备出门在县城内转悠,领略一下东晋的城市风光。
“小郎稍后,我去备车。”吕宽连忙说道。
刘浚之挥手拦住他,“不用车,步行即可。”
他想要尽量低调一些,特意换上了普通的葛布单襦,怎么可能再出门坐什么牛车。
漫步在钱塘城内的街道上,刘浚之不禁心中感慨,古今差距之大,简直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自古以来,钱塘便是江东翘楚之地,宋代的柳永更是盛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只是在刘浚之看来,东晋的钱塘城内实在太过于有些单调。
各种商铺摊贩虽然不少,但是商品种类远远不足,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当今乱世影响。
不过,钱塘城内街道上的人们,还是非常满足的。
随着太阳高升,街道上愈发热闹起来。
刘浚之在吃了一些小食又与几个店家闲聊之后,便来到了东城的集市上。
如今的城池布局,主要的买卖交易,还是在专门的集市区域,其他街道上的商铺其实很少。
刘浚之进入集市后,才终于是想起来这个事情。
钱塘东市,其实就是一个被矮墙围拢起来的区域,分别有东南西北四个小门。
官府的税吏在每个门口收税,只收卖东西商贩的卖税,不收入内的客人的买税。
“真是热闹啊!”
素来少言寡语的部曲吕宽,在进入东市后忍不住赞叹一声。
刘浚之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东市虽然热闹,但是刘浚之狂了一会儿,便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主要商品还是以粮食、农具、布匹、丝绸、生丝、竹木器等为主。
正当刘浚之逛到一家卖布匹的摊子前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身后两个女子的谈话。
“娘子,你看这匹布真好看,做成短单襦,男孩子穿着肯定喜欢。”一个清脆欢快的少女声道。
“可惜有些太贵了。”另外一个温柔低沉的声音轻声说道。
“小郎君都八岁了,正是长得快,原来的衣服肯定小了,买点好布料,也不过分的。”
“这布料好是好,可要是买了,叔父和叔母只怕又会恼怒怪罪,还是看看买点别的吧。”
“唉,那好吧。我只是觉得,陈家日子朴素节俭,宗之和润儿这几年也没添一件漂亮的衣服。”
“君子重行,锦衣华服,也不应是小孩子的穿着。”
听着两个女子的对话,刘浚之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宗之、润儿,不就是陈操之的两个侄子侄女吗?
难道说……
刘浚之蓦然转身,只见在隔壁摊贩前有两个穿着绣腰襦裙的女子。
矮个子的女子梳着双环斜月髻,身姿娇小,明显是少女打扮;另外一个女子高上许多,大概一米六出头,云髻青丝如漆,素色的淡黄绣腰襦裙,勾勒出盈盈一握的细腰,令她整个背影显得苗条又古典,风韵别致,勾人心弦。
“难道真的是她?”刘浚之心中一动,忍不住移动脚步上前,准备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正在这时候,一个推着双角车的行贩,装载着一车拨浪鼓、风筝、桃木剑等玩具吆喝着走了过来。
两个女子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上前看了起来。
“娘子你看,这纸鸢做的真好看。”
矮个少女拿起一个兽脸图的风筝,笑着说道。
“终归是嬉戏之物,宗之和润儿都长大了,以后要专心读书上进,不能沉湎于玩乐。”云髻少妇玩笑着说道。
“那真是可惜了。”少女惋惜道。
正在此时,一个声音忽然在旁边响起。
“非也,人生苦短,可不仅只有读书一事,寓教于乐岂不更好。”
二女略带惊讶,半转身子望去。
只见一个身高七尺,挺拔清峻的青年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正在微笑的站在旁边。
“寓教于乐?”
对于这个陌生,却又很好理解的词,丁幼微心中不禁有些好奇。
再过些日子,宗之和润儿就要来丁家团聚,作为母亲的丁幼微自然要准备一些送给儿女的东西,今日这才来东市。
陌生男子随便搭话茬,着实有些唐突冒犯。
“你是何人,为何偷听我们说话?”婢女小婵鼓起勇气,对比她高出一头的刘浚之责问道。
只可惜,她慌乱的小眼神,说明内心其实慌乱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