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龙蛇相化,天命可变也!
- 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 潇逸神
- 2140字
- 2025-02-15 12:01:09
枫林渡口。
琅琊王氏的船只,早已经准备就绪。
王羲之一行人来到后,便立刻准备出发渡江北上。
刘浚之家在钱塘江南,需要在渡口北上过江,钱塘县城那里才是吴越古运河的开始,方可一路船行至建康。
“郎主,可以登船出发了。”
王家老仆季安向王羲之禀道。
“浚之,记住我说的话,切勿懈怠荒废,凭你天资当为人杰翘楚,万不可荒唐嬉业。”王羲之作着临别前的叮嘱。
他对于刘浚之展露出来的天赋和才学,有着深深的欣赏和好奇。
若不是今天有这件事情,王羲之还要决定多住些日子,以便更好的了解刘浚之。
“恩师所言,浚之牢记于心,必谨遵而行。”刘浚之认真的答道。
这几天的经历,对于刘浚之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任谁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竟然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得意弟子。
从今天开始,就算自己什么也不做,哪怕是混吃等死虚度一生,也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王羲之点点头,心中还有许多话要嘱咐,但是却也知道没有那么多时间。
“三月之后,等为师的信,你我师徒再相会。”
王羲之说罢,便潇洒的转身,登上了大船。
王献之跟刘浚之道别珍重后,紧随其后登上大船。
刘浚之看着落在最后的王孟姜,从怀中掏出了金丝竹笛。
“师妹,你的笛子,应该完璧归赵了。”刘浚之轻声说道。
王孟姜看到笛子,想起她跟刘浚之传了一晚上书信,也没有讨回来的事情,不禁心中一哂。
不过,现在是从叔父去世的大事当前,她自然不能有什么出格的表情。
“刘兄教了我一段佳曲,这笛子便当时小妹答谢,赠与你了。”王孟姜柔声说道。
刘浚之点点头,也不虚假客套,“既然如此,那等三个月之后,再见之时,我再教你几首其他的曲子。”
“好,那一言为定,刘兄珍重。”
渡口的人很多,王家仆从也是不少,王孟姜知道不是久谈之地,一声道别上便也上了乌篷大船。
随着一声船工号子响起,一艘艘船只,离开岸边,向着江北而去。
刘浚之站在渡口岸边,一直到船只模糊不清,才终于是转身返程。
王羲之临别之际,给刘浚之留下一辆牛车和一名车夫。
从枫林渡口至西塘刘家,路程可是挺远的,要是徒步走回去,那可是半夜都未必赶到。
刘浚之独自坐在牛车中,随着颠簸的路程,进入了沉思当中。
自己现在成了王羲之的弟子,钱塘县,甚至是郡上的中正考评察举,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片坦途。
再加上王王羲之还要替他寻一门士族婚姻,更是牢牢巩固了自己的士族地位。
从今以后,自己凭借书圣弟子和门第的身份,便可以享受名望和地位,稍稍钻营一些,功名利禄也能加于己身。
但是。
刘浚之明白,自己跟王羲之他们不一样。
他想要的不是这种人生,不是这种价值观。
魏晋风流的时代,乃是士人们在几百年道德秩序的社会约束后,对于个体的一种追求。
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算一种进步的,无论是文学书法,还是音乐美术,亦或是宗教哲学,在魏晋风流时代算的巨大发展。
但是。
这一切的负面结果,却是天下动乱,民不聊生,野蛮对于文明的肆意侵害!
刘浚之真正的灵魂,让他更看重集体利益保障下的个人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眼前这江东的惬意平和,在将来会面临孙恩之乱、侯景之乱等,至于沦陷五胡之手的中原,更是连年累月的战乱杀戮。
“人杰翘楚,我自然是要当的,可也要当英雄。”
刘浚之看着路边田地里劳作的农户们,不禁暗暗想着。
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刘弘见到儿子回来,立刻关心询问了一番。
“王右军在路上,可跟你又说了什么?”刘弘问道。
刘浚之摇摇头,“并没说什么,老师只是叮嘱我不可荒废学业书法。”
老爹听到这话,稍稍有些放松下来,淡淡的说道:“如此便好。”
“父亲是在担心什么?”
刘弘叹息一声,然后说道:“如今荀羡和王洽,全都突然卒世,已经无人可制衡桓温,天子和王谢诸家必然不会甘心,为父怕你不知轻重,万一冒失行事啊!”
一听到这话,刘浚之顿时就笑了出来。
“阿父实在是太看得起孩儿了,我不过一介白身,想要掺和这种朝廷大事,只怕连有司大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呢。”刘浚之笑道。
刘弘顿时也是笑了起来,“我儿说道也对,实在是这两天跟王右军待在一起,竟然有些忘乎所以了。”
相处的两天时间,王羲之那么欣赏儿子,令刘弘在欣慰惊喜的同时,也是担心儿子的命运,唯恐牵连到朝堂上的涌动暗流。
现在一想,简直是有些可笑。
“阿父,陈操之叔侄三人,可送回去陈家坞?”刘浚之笑罢,想起此事问道。
刘弘点点头,“我派吕宽驾车送他们安然回去了,而且还按你意思,借予他们一匮藏书。”
“如此便好。”
对于即将要迎来新人生的陈操之,刘浚之对于结交的尺度,觉得如此程度刚好合适。
虽然带他们面见书圣的事情,不得不中途放弃,但是‘借书’这事儿,足以在不惊扰对方的前提下,把善意释放到最大了。
魏晋门阀可不仅仅是垄断政治和经济,更是垄断了知识!
哪怕在后世随手可得的什么《论语注释》《孟子》《道德经注解》等等,在当今这个时代,可是门阀士族才能尽情享受的知识特权。
毕竟,低等寒门或普通百姓,连书本都没有,你拿什么学?
借书,已经是当前关系最大的善意。
“陈家那一双小儿女,倒是着实聪慧,是可造之才。”父亲刘弘笑着说道。
“那陈操之呢?”刘浚之问道。
“寡言木讷,徒有其表耶?”刘弘疑惑的说道。
刘浚之摇摇头,笑着说道:“书圣少年之时,可也是寡言木讷呢。”
“世间能有几个如书圣王右军者?天命既定,他一寒门子弟,岂能跟王右军相提并论?”老爹不太赞同的说道。
刘浚之神秘一笑。
“龙蛇相化,天命可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