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社会学是什么

一 职业社会学的内涵

职业社会学(sociology of occupation)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它是系统地研究职业行为、职业过程与职业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的新兴学科。职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作为全社会现象的职业,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职业地位、职业声望、职业流动性、职业形象、雇主、文化、职业结构、职业酬劳、就业途径和职业管理(控制)等。根据邓肯·米契尔(Duncan Mitehell,1968)的界定:职业社会学是一门探讨职业结构、职业现象、职业作为、职业形态的特殊社会学,其内容是讨论职业与家庭、经济、教育、阶级等有关的议题,并说明分工的原因与结果;劳动的功能、意义以及有关现象,如休闲、失业、退休等。另外,其领域还包括计算报酬的方法、人力补充及训练、角色冲突、人格及职业间的关系、人力的分配以及职业的尊严等论题。

概括地说,职业社会学:一是研究职业的内部结构,即从职业志愿、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直至退休等;二是研究职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研究职业的环境、职业的地位、声望,以及由职业的多样性、差异性引起的职业流动性等;三是研究职业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职业社会学努力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职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职业发展与管理为主要目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职业社会学最根本的是能够在把握职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不同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出职业现象的特殊规律性。

二 职业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职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探究职业结构和职业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会变迁等现象。具体而言包括职业结构、职业过程、职业关系与职业行为四大部分。

(一)职业结构

人类社会是由一定社会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系统。其发展牵涉许多关系,既有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有社会系统与其系统的关系,还有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关系。各种关系犹如一个大网络,构成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只有在各种关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社会有机系统才可能正常运行。职业结构包括职业与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民族、社区等实体结构的关系,也包括职业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价值规范、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结构的关系,这两种结构是整合在一起发挥其功能的。

(二)职业过程

与结构相关联的是社会过程,其内涵有职业互动和职业变迁。若职业结构属于“社会静态”研究,则职业过程属于“社会动态”研究。职业互动指的是职场中人际互相作用的方式,诸如:合作、竞争、冲突、顺应、同化等。职业变迁是指社会现象的变动,包含前进、后退,既有长久的,也有短暂的,它的范围包括职业群体、组织、制度的突变、发展、衰弱等于时间上呈现的一切变化情形。

(三)职业关系

职业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因此,研究职业关系必然要研究职业生活。职业群体与组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职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的表现。因此,研究职业关系也必然要研究社会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等。

(四)职业行为

职业现象和职业问题都是由人们的职业行为造成的。因此,研究职业行为必然要研究职业现象和职业问题等。职业社会学的研究不在于描述这些职业现象和职业问题的表面现象和发展过程,而在于探求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的职业行为规律,从而把握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将采取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对他人会产生什么影响,会产生什么社会后果等等。

社会学形成一门学科已有一个多个世纪了。职业社会学是把职业当作整体来研究的综合性科学,是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职业形态、职业结构方式和职业活动规律,并探讨职业现象、职业关系、职业结构、职业过程、职业生活以及职业问题等。

人们学习职业社会学,不是因为期盼对工作、行业、职业、劳动力、劳资互动、劳工运动、职业阶层这些名词比较熟悉,也不是因为对职业角色、职业结构、医疗关系、工会组织、劳资争议、职业变迁感到好奇,更不是因为其属于应用社会学的重要部分,而是由于职业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职业结构的特点,掌握人们职业行为的规律,预测职业的变迁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整体社会运作中,人们对这门知识投以青睐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