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过养老院爬满紫藤的铁艺窗棂,在林秋云膝头的蓝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眯起眼睛,将银针刺进布料,忽然听见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混着苏夏欢快的喊声:“奶奶们!新发现!“
沈念安从老花镜上方望过去,看见苏夏抱着个蒙尘的牛皮箱冲进来。箱子边缘磨损得发白,铜锁扣上缠着半圈褪色的红绸——正是她们年轻时藏在纺织厂更衣室的百宝箱。
“在档案馆整理旧物时发现的!“苏夏小心翼翼地掀开箱盖,泛黄的图纸、缠线板和褪色的工牌倾泻而出。最上面压着张卷边的合影,十七岁的林秋云和沈念安倚在纺织机台旁,梳着乌黑的麻花辫,嘴角的梨涡盛着蜜糖般的笑意。
沈念安的指尖抚过照片上自己年轻的脸,突然愣住。照片背面用蓝墨水写着歪歪扭扭的字:“给念安——下次我们要织出会发光的布!“这是林秋云刚进厂时写的,那时她们总爱趴在宿舍窗台上,看夜空中闪烁的星子。
“你们看这个!“苏夏举起块巴掌大的布料残片。褪色的靛蓝底布上,绣着半朵未完成的玉兰花,针脚间还夹着根银白色的丝线,在光线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林秋云的手突然剧烈颤抖,布料从指间滑落,她转身翻出床底的樟木箱,在最底层的丝绸帕子里,找出块同样的靛蓝布料。
两块残片拼合的瞬间,玉兰花完整地绽放在眼前。沈念安忽然捂住嘴,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滚落——这是1965年那场暴雨夜,她们在停电的车间里,借着月光偷偷试验新针法留下的。后来因为理念分歧,这块布被撕成两半,从此再未提起。
“原来你们早就织出过'会发光'的布。“苏夏轻声说,“只是当时的光,藏在了时光的褶皱里。“窗外的紫藤花簌簌飘落,有几片正巧落在拼合的布料上,像是为这段跨越半世纪的约定,缀上最温柔的注脚。
暮色渐浓时,林秋云将两块布料重新缝在一起,银针穿梭间,她忽然抬头看向沈念安:“念安,我们把这个故事,织进'云端'里吧。“沈念安伸手拭去她眼角的泪,在渐暗的天光中,两个老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恍若当年纺织机台前,并肩奋斗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