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识别驱动:审题计算不出错,考试零失误

现代人的学习多从上课听讲、读书识字做起。老师传授的知识、书本的信息是如何进入大脑的?让我们从一个案例说起。
一天早上,我刚刚在办公室坐下,约好的咨询电话准时响起。
“宋老师,我都快被整疯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位母亲焦虑的声音。
“欣欣妈妈,您别着急,先来说说情况。”
“前几天,我忙得不可开交。孩子的老师每天都会找我‘投诉’数次:孩子上课走神,作业少做了两道题,数学考试才考了70分……我真感觉要被逼疯了……”
欣欣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她妈妈眼中,她聪明伶俐、热爱阅读、思路清晰。但她在学校的表现却总是不如人意,这让妈妈很费解。
“您别着急,孩子上学不到一年,还在适应过程中。她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噢,对了,孩子右眼斜视,但视力正常。”
“欣欣妈妈,您刚才提到的右眼斜视可能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障碍。”我轻轻地说道。
“啊,真的吗?”欣欣妈妈有些震惊。
眼睛斜视会造成看东西有重影的问题,欣欣在读取信息时就容易出错,如将“11”看成“111”。欣欣的斜视问题显而易见,但是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影响欣欣的学习状态,只是简单地认为她马虎、贪玩、不认真。如果他们和我一样有过训练机器学习的经历,就不会草率地把问题归因到学习态度上,而是会先考虑学习的初始阶段——收集识别信息是否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