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学习系统是什么样的

在调研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如虽然清华大学的学生思维敏捷、知识丰富,但是他们从来不吝惜笔头功夫,即便是解答一道难度中档的题目,他们大多都会一步步规范作答,草稿纸上的字迹清晰工整。又如,当遇到难题时,清华大学的学生不会只静静地坐在那里“干想”,而是会在草稿纸上列出已知条件(哪怕有时只是誊抄题目信息)。调研结束后,我还与6名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深度合作,共同录制了《登顶者说》,这是一部关于学习经验分享及清华大学的学生父母教育方式的视频节目,为学生学习与家庭教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020年,我有幸成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为了深入探究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习系统模型,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科研设备,对清华大学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

例如,我们进行了一项引人入胜的实验:利用眼动仪与笔迹追踪设备,对十几位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开展了高考应试模拟研究。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这些学生佩戴着眼镜式眼动仪,端坐在模拟高考的考场中,手中握着能记录笔迹的笔迹追踪设备,聚精会神地攻克着历年高考真题(见图0-2)。

图0-2 清华大学的学生参与高考应试模拟研究

他们佩戴的眼动仪就像一个个精巧的思维侦探,通过捕捉角膜和瞳孔反射的远红外线,实时追踪并记录视线的每一个微小移动。精确描绘的视线焦点和移动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参与高考应试模拟研究者的思维过程。与此同时,笔迹追踪设备也在默默地工作,毫无遗漏地记录了他们书写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对眼动及笔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清华大学的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极高,能有效屏蔽干扰信息。举例来说,在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考试中,他们会特别关注数量、单位、关系、状态和符号等核心信息。在书写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也展现出了相似的行为模式。例如,他们会频繁地回顾题目或自己已写的内容,这种“回视”的习惯显然有助于他们减少错误,提升答题的准确率。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参与此项研究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无论是在草稿纸上演算,还是在试卷上作答,基本能做到书写规范、较少跳步;在回答大题时,他们经常使用不同级别的编号,如一、1、(1),以此条理清晰地展现解题思路或进行观点论证。这一系列的发现反映了高效学习者们在信息输入与输出方面的过人之处。

之后,我们还开展了日常学习研究:让清华大学的学生佩戴可以收集脑电和心电数据的头戴设备,完成课堂作业。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课堂作业时,他们普遍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度、适中的紧张和压力。这意味着,无论是处理简单学习任务还是完成复杂学习任务,他们都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认知,主动调节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其中。

就这样,经过五年多的反复实验和调研,我们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的学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信息输入与输出。他们对所收集信息的识别度高,能进行自动化校验;输出信息时,做到书写规范、作图精准,能用不同级别的编号条理清晰地呈现解题步骤或进行观点论证。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他们很少犯马虎类的低级错误。

· 信息的理解与记忆。他们为所学的学科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大脑在收集到新信息后,能快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数据,并将两者进行关联,表现出很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 信息的逻辑加工。他们普遍做到了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严谨。面对难题、新题,他们知道如何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逻辑通道,通过不断尝试找到解题路径。

· 学习相关的流程步骤。他们善于总结归纳,能在同类型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上形成标准化程序。他们的大脑拥有很多具有专属功能的应用软件,因此学得快,解题也快。

· 情绪、态度和意志。他们普遍善于管理情绪,积极乐观、抗挫力强,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