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献策

利簋将他数月来的经历,事无巨细的向姜爷爷作了汇报,并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姜爷爷,此时的西岐可谓内忧外患,西伯侯虽是一位仁主,却无天时与地利,短时间难成大事呀。但是有一点,我非常的感概,西岐百姓生活才是真的生活。所以,我打心眼里想,只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假以时日一定能取代殷商。”

听了利簋的汇报,姜尚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最近几日好好休息。

跟随西伯侯来到西岐,就被封为了右大夫,总览一切事物,见他如见西伯侯本人。这数月间,姜尚却只是陪着西伯侯处理政务,寻览西岐,但是未曾发过一言。

梳理好利簋的汇报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晃了晃脑袋:“急不得,七十年都等了,不差再等二十年,现在的西岐必须休养生息,一心发育,走了,既然已经了解全貌,那我献策的时机成熟了”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青铜兽形烛台上的牛油烛滋滋作响,在众人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姜子牙抚着银白长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厅内诸位大夫,率先打破沉默:“主公,西岐如今内忧外患,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务之急,需从内政、外交、军事三方着手,徐徐图之。”

他起身,踱步至墙边悬挂的羊皮舆图前,粗糙的指腹重重按在岐山脚下:“内政上,先解百姓燃眉之急。岐山脚下受灾农户,赋税可暂免三年,再从官仓拨出粟米、麦种,助其春耕复产。”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兽皮,展开时众人围拢上前——上面用朱砂绘制着精细的田垄分布图,不同颜色的标记区分着受灾程度,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记录着各村人口、耕牛数量。“此乃我在磻溪垂钓时,与乡野老农探讨所得,或能一试。”姜子牙指着兽皮上的一处,“比如这片盐碱地,可引渭水支流灌溉,种上耐盐的胡麻;而那些坡地,宜改种耐旱的粟米,辅以草木灰肥田。”

他转头看向主管农事的大夫:“即刻召集各村耆老,三日后在县衙开个田事会。让老农们讲讲地里的难处,咱们也把新法子教给他们。”又吩咐文书:“将这些种植之法刻成简牍,每村发十份,再派农官下去指导。”

谈及商业,姜子牙眉头微皱:“西岐本土织物滞销,根源在品质与样式。”他从案头拿起一块粗麻布,用力揉搓几下,“这布料又硬又糙,怎比得过东夷的云锦?”随即下令:“在城南旧粮仓设纺织坊,召集城中织工,高薪聘请东夷织匠来传授技艺。改良麻布质地,融入岐山特色的云雷纹、凤鸟纹,打造独树一帜的西岐布。”他还规划起销售渠道,“每月办一次布市,让商户、百姓都来看看新货。再派商队带着样品,去临近诸侯的市集售卖。”

说到铸币,姜子牙神色一凛:“铸币一事虽险,却也为盘活经济的关键之举。新铸钱币,可暗刻岐山云雷纹为记,限量发行,与朝歌币并行。”他详细说明:“工坊要选在隐秘处,派亲兵日夜把守。铸币工匠需立下血契,家眷安置在官邸‘照料’。每枚钱币的重量、成色都要严格把控,以官府信誉作保,稳定物价,活络市场。”

散宜生面露难色,开口道:“太公所言极是,只是赋税豁免,官仓储备恐难支撑,且新币推行,朝歌那边……”姜子牙抬手打断:“无妨,这便要说到外交之策。”

他转身,望向东方,目光穿透雕花窗棂,似要看破重重山峦:“纣王好大喜功,沉迷酒色,西岐可佯装顺从,每年朝贡时,献上奇珍异宝、美女歌姬,投其所好,麻痹朝歌。”他详细谋划进贡细节:“派能工巧匠打造金玉器皿,去南蛮之地采购象牙、犀角,再从民间挑选色艺俱佳的女子,集中训练礼仪歌舞。”

“暗中,却要广结诸侯,与对纣王心怀不满者互通有无。”姜子牙展开另一张舆图,用红绳在冀州、崇城处打了个结,“冀州苏护,为人正直,因拒献妲己而遭纣王记恨;崇城崇侯虎,虽效命殷商,却也对纣王的暴行颇有微词。可派能言善辩之士,带着西岐特产前去拜访,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情义。若能结成同盟,朝歌便不敢轻举妄动。”

“可那朝歌监税官,整日催逼赋税,如何应对?”有大夫发问。姜子牙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此等鼠辈,不足为惧。寻个由头,比如庆祝岐山神庙修缮完工,大摆宴席。将其灌醉后,再安排几个舞姬,迷其心智。趁其沉醉,伪造账本,虚报赋税进度,拖延时日。”他补充道:“宴席上多安排些伶人表演,奏乐声要大,好盖住账房里誊抄账本的声响。”

军事上,姜子牙神色凝重:“西北犬戎扰边,不可不防。当务之急,是加固边境城寨,招募精壮,扩充戍卫。”他指着舆图上的关隘:“在陈仓道口、大散关增设烽火台,五里一座,台上备足硫磺、桐油。每座城寨增派两百士卒,城头多备滚木礌石。”

“我有一套练兵之法,可使士卒短时间内提升战力。”姜子牙拿出一卷竹简,上面画着阵型图和兵器操练要领,“每日卯时晨练,先跑十里山路,再练刀盾配合、弓弩齐射。每月组织一次实战演练,胜者重赏。”他还提及兵器改良:“让铁匠铺打造新的青铜戈,加长戈柄,利于车战;箭矢改用三棱箭头,增加杀伤力。”

“此外,渭水渡口至关重要。”姜子牙压低声音,“表面维持商贸往来,暗中将商船改装。船舱夹层藏兵,甲板下设置暗格放兵器。每艘船安排心腹水手,一旦有变,可迅速成军。”

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西岐欲图大业,需有长远布局。如今暗中储备粮草、兵器,训练士卒,积攒实力。待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便是挥师东进,推翻殷商暴政之时。”姬昌起身,长揖至地:“太公金玉良言,如拨云见日。西岐上下,愿听太公调遣,共图大业!”

一时间,议事厅内众人纷纷起身,齐声应和,誓言在梁柱间回荡,似在宣告西岐即将迎来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