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元璋:又不是你孙子,你骄傲个甚?

啊?

黄子澄只觉得胸口又被重锤一记猛击,连忙道。

“不不不,大可不必!”

“黄大人,您太过谦虚了,这定是要的!”

听完那占城国使臣的话,黄子澄简直都快精神崩溃了!

谦虚个鸡毛!

你们这是在败坏老夫的名声好吧!

求求你们了,千万别这么做啊!

谈话间,詹徽便送朱小宝走出三进院子。

众人顿时全都看向对朱小宝,神情中满是敬畏!

占城国那位俊美的少年使臣,也凝视着朱小宝,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朱小宝和詹徽挥手道。

“詹大人请留步,您可别忘了咱托您的事哈,若老爷子遇上事儿了,一定要托人知会我一声。”

詹徽眨眨眼,笑道。

“朱小郎君请放心。”

这一幕,把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当朝吏部尚书什么时候这么好相与了?

传言可是说吏部尚书是笑面虎啊!

咋就对这身穿粗布衫的小郎君这般友好?

那小郎君的牌面也太大了吧?

他究竟是什么身份啊?

翌日。

朱元璋一大清早便已经开始批奏疏了。

他埋首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边看,边听着宫人的回报。

作为皇帝,他的耳目遍地都是。

可以说,他对大明的事务了如指掌,任何秘密都无处遁形。

当然,他并不关心黄子澄接待使臣的事,因为占城国在他眼中根本就微不足道。

他想了解的是朱小宝的情况,顺便再打听一下鹿鸣宴进行的怎么样。

“皇爷,朱小郎君对詹大人说担心您的身子骨,说您若是因政事繁忙,坏了身子,务必托人去告知他。”

“这臭小子!”

朱元璋面带微笑,略带自豪地说道。

“养儿孙为的不就是能老有所依吗?咋样?咱孙儿孝顺吧!”

宫人连忙道。

“孝顺,孝顺,朱小郞君如此孝顺,奴婢真替皇爷高兴!”

朱元璋笑了笑,继续埋头批阅奏疏。

似是想起了什么,朱元璋突然又不悦道。

“詹徽这家伙,竟然还真有脸让咱的皇孙拜托他?真是好大的脸啊!”

朱元璋越想越气。

在他眼里,朱小宝这番做法,就是在求詹徽!

这个仇,咱先记下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宫人道。

“继续。”

那宫人笑了笑,继续道。

“朱小郎君跟詹大人正用膳呢,鹿鸣宴那边出了事。”

朱元璋怔愣了片刻。

“出什么事了?”

宫人答道。

“黄学士之前不是遭受了朱小郎君的侮辱吗,可能是为了在众举人面前挽回颜面,因此为占城国出了一副对联。”

“那占城番国不仅解了那对子,还一口气给出了四个答案,最后还反给黄子澄出了一题。”

“现场虽举人才子众多,可愣是没一个能对出来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脸都黑了。

“一群废物!”

“一群国家精英,还有两位国子监学者在场,竟都不敌一个小小的占城番国!”

“他们学习我们汉人的文化才多久?”

“咱祖宗的颜面,都被那黄子澄给丢尽了!”

朱元璋被气得不行,怒道。

“赶紧说说这事是怎么解决的!”

外交事务至关重要,毕竟它影响着大明的形象。

若是处理不当,势必会损害大明的国威!

宫人连忙道。

“皇爷莫气坏了身子,这对子对出来了!”

朱元璋看向那宫人,一脸的狐疑。

“对出来了?”

“这对子中暗藏玄机,可以说是难如登天,哪有那么容易?”

“和赶紧跟咱说说,是谁对出来的?”

宫人笑道。

“这对子是难,就连詹大人都对不出来呢!”

“可就是这么难的对子,却被朱小郞君随口一说,就那么对上了,还对了四个呢!”

“末了,朱小郎君还同詹大人说,这对子简单的很呐!”

说着说着,宫人的语气都有些骄傲了起来。

朱元璋不由得白了他一眼。

“又不是你家孙子,你骄傲个甚?”

说完,朱元璋自己倒是骄傲的笑了。

“咱大孙真是牛!随口一对就是四个!”

跟朱小宝相处的时间长了,朱元璋口中也偶尔习惯性的冒出些稀奇的词来。

但想到此事皆因黄子澄弄巧成拙而起,朱元璋又立刻阴沉了脸。

他眉宇一簇,冷哼道。

“传咱口谕,罚黄子澄半年俸禄,齐泰三个月俸禄,以示惩戒!”

“你去吧。”

说完,朱元璋突然又道:

“把咱的战刀拿来,咱出趟宫!”

鹿鸣宴结束后,黄子澄和齐泰垂头丧气的回了翰林院。

“齐兄,都怪本官牵连了你,实在对不住啊!”

两人都是翰林院的修篆官,同时兼任国子监的学士职位,他们都属于清廉之士,原本收入就不丰厚。

而此次的罚俸,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齐泰摆了摆手。

“黄大人切莫自责,总有一日,你我等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齐泰说着,双目微眯,看着前方恭敬行礼。

“见过皇孙殿下。”

黄子澄这才发现正朝他们走来的朱允炆。

朱允炆走近后,关怀备至道。

“两位老师不必多礼,允炆得知两位老师受到了皇爷爷的惩罚,担心二位会对皇爷爷心生怨恨,所以特来询问一番。”

黄子澄和齐泰肃穆道。

“臣等岂敢!”

朱允炆点头。

“那便好!”

说话间,翰林院档案馆内,几个学士的攀谈声传来。

“我听说,寿州府的困局,并非为陛下所破!”

“什么?这巧妙的破局之法,居然不是陛下所为?那是谁?居然有如此高超的手段?”

“不清楚,但不管此人是谁,寿州的百姓,甚至是朝廷,都应该感激他!”

“没错!这样施义举却不图报的英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黄子澄惊呆了,寿州被围困,竟然并非圣上所为?

这可是拯救无数百姓之伟业啊!

如果这项功绩能被这些文人归功于朱允炆,那么……

黄子澄紧盯着朱允炆,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朱允炆摇了摇头。

“先生,此事并非学生所为。”

黄子澄抚须微笑。

“是不是皇孙你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相信是你所为。”

朱允炆急忙道。

“黄师,此事绝对不可!”

“若是被皇爷爷得知我如此冒进贪功,怕是难以承受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