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留给汤家人处理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一杯冰美式
- 2099字
- 2025-06-23 11:19:21
朱小宝冷冷地盯着他们,问。
“知道为什么抓你们吗?”
钱贾连忙说。
“殿下,草民冤枉啊!”
“冤枉?”
“呵。”
“这么说来,你们都是老实人了?”
钱贾赶紧点头。
“没错没错!还望殿下明察啊!”
朱小宝厉声喝道。
“放屁!”
“你们身为大明子民,国家打仗的时候,不为国家出力,反而帮胡人;不管汉家死活,只顾自己私利,难道不是见利忘义?”
“多少男儿戍守边关,血染战场,就是为了不让外敌入侵!”
“成千上万的边军将士,非死即伤,正是因为有他们为国尽忠,才换来了大明的太平!”
“多少人十五岁参军,八十岁才回来?要不是心怀忠诚,谁舍得让亲儿子去守边疆?”
“多少次战火烧到边关,多少次汉家子弟悲歌响起?多少次外敌南下,多少次中原大地被鲜血染红?”
“中原大地,被北方胡人欺负了多少次,咱们又拿起刀枪反抗了多少次?”
“国家不怕牺牲,就怕你们这些内奸卖国求荣,不管边军死活!”
朱小宝越说越激动,也越来越愤怒。
他猛地一拍桌子,指着地上的三个商人,怒吼道。
“你们把情报和兵器卖给蒙古人,他们拿着你们卖的刀枪来攻打我们汉家边军!”
“你们知道吗,这次被杀的,是信国公汤和的儿子!”
“信国公都病危了,可他为了守边,愣是连自己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
“你们踩着大明的土地,喝着黄河的水,读着圣贤书,可你们对得起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吗?对得起为国战死的英雄吗?”
这激昂的话像战鼓一般,被士兵们放大声音后,传到了洪武门,传到了护城河边的百姓耳中。
刚开始,百姓们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公审。
随着洪武门上传来振聋发聩的声音,百姓们才渐渐明白了公审的原因,也渐渐开始愤怒起来。
有些年纪大的,已是热泪盈眶!
不少人都是军人的父母、兄弟、儿女!
明朝初年重武,参军是光宗耀祖的事,即便是战死,也是光荣的!
几百年来,汉人被蒙古人压迫得太惨了!
在外族眼里,汉人的命连畜生都不如!
他们今天能堂堂正正地活着,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国家强大,他们才能安稳生活,才能像人一样活得堂堂正正。
被压迫的滋味他们太清楚了,心里满是痛恨,痛恨外敌,也痛恨汉奸!
现在,竟然有人为了钱,背叛同胞,背叛国家!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贵族,在爱国这件事上都一样!
信国公的儿子作为贵族,都能上战场拼命。
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他们可以战死,这是军人的使命。
但不该这么不明不白地死,更不该含冤而死!
百姓们知道这些商人的所作所为后,全都愤怒到了极点!
怒火在人群中爆发开来!
洪武门上,钱贾等晋商早已冷汗湿透,浑身发抖。
朱小宝眼里满是厌恶,说。
“要是你们敢作敢当,我还当你们是条汉子,可现下你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配做人!”
“今日要是证据确凿,我亦不会放过你们的家人孩子!”
朱小宝语气突然变得凌厉,怒声道。
“你们让边疆将士失去了依靠,今天我就血洗你们的全族!”
洪武门脚下,一群犯人被押到了护城河边。
朱小宝怒道。
“今日,我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背叛大明者,即便是他们的家人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抓回来杀掉!”
朱小宝大手一挥,脸上的狠厉尽显,这是他从未展现过的神情。
命令下达后,永定河旁的刽子手们,纷纷举起了屠刀。
噗!
噗!
噗!
人头落地的声音整齐划一!
鲜血顿时染红了护城河!
这血腥且震撼的场面,让所有人都对死亡产生了恐惧!
众人脸色惨白,惊恐万分,心更是跳得厉害。
“我给过你们机会了!”
朱小宝转头说。
“百姓、国法……也都给过你们机会了!”
声音在洪武门上回荡。
“殿下威武!”
片刻后,无数百姓高呼。
永定河前,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男女老少的尸体,血腥气冲天。
什么叫死无葬身之地?
这就是!
朱小宝一点都不心软。
对他来说,任何心软都是对北疆勇士的侮辱!
封建王朝有时候让人痛快的地方,就是善恶有报,能让大家出出心里的怒气和恨意!
钱贾此时不停地磕着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他还从没见过这种场面,吓得魂都快没了。
朱小宝没对他下手,是因为想将钱贾留给汤家的人处置。
他对汤鼎等人道。
“他就交给你们了,也算是我对老国公的一点心意,你们随便处置。”
“殿下,就算要杀要罚,也该让刑部定罪名,您不能这样私自用刑啊!”
钱贾哭嚎着,声音都在发抖。
朱小宝愣了一下,回头看了他一眼,道。
“出卖国家,引狼入室,罪该万死!”
汤鼎闻言,拔出刀来,一步步向钱贾逼近,眼里冒着火。
后面的事,朱小宝便不再管了,他知道汤家后人是不会轻易放过钱贾的。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汤家会怎么折磨他。
夕阳照在朱小宝的脸上,他的背影显得格外高大。
他的火气还没消,背着手,默默地走下洪武门的台阶,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百姓们抬头高呼,为那个少年,也为大明的皇长孙!
这一刻,不知道激发了多少年轻人的报国之心!
他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
现在他们知道,朝廷没忘记他们,皇长孙没忘记任何人!
忠良之士总会有人主持公道,皇室心里还装着百姓!
还有哪个朝代能做到这样?
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竟然能放下架子,为百姓主持公道?
城墙上,汤家兄弟流着泪,崇敬地看着朱小宝离去。
落日的余晖洒在正在批奏折的朱元璋脸上。
谷大用把洪武门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元璋。
听到城外百姓高呼的时候,他愣了一下,接着苦笑道。
“好,好的很呐!”
谷大用接着又道。
“殿下把钱贾交给汤家后人处理,他们已经把钱贾凌迟了。”
“很好!要是一刀砍了,那岂不是便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