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批奏疏是一个辛苦活

朱小宝一愣,顿时明白了。

皇宫里的这些宫殿,只有自己不用通报就能进去,其他人都没这个特权。

朱小宝感动道。

“多谢爷爷信得过孙儿。”

朱元璋点了点头。

“开始吧。”

朱小宝应道。

“是。”

一天的政务就这样开始了,这是朱小宝第一次以皇长孙的身份正式处理国家大事。

他坐在龙椅上,专注地批阅奏疏,朱元璋在旁边拿着几本古籍翻看。

朱小宝看了山东布政司的奏报。

青州有民众闹事,恐怕是白莲教在捣乱,请求派兵剿匪。

他皱着眉头把情况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让他以自己的口吻来批。

于是,他在奏疏上批复道。

“命令山东都指挥使司马上派兵剿匪,一定要严守军纪,不能骚扰百姓,也不能急功近利。”

“所有情况都要如实报告,不能借着剿匪的名义,心生异思。”

这是朱小宝第一次用自己的名义批阅奏疏,目的是让地方官员认识自己。

朱元璋的考虑很深远,朱小宝心里感慨。

下一封奏疏来自北平布政司,报告了北疆有鞑靼、瓦剌部落劫掠的迹象,还有燕王府请求恢复士兵的棉布俸禄。

朱小宝怀疑朱棣可能故意引来外敌,借此让朝廷增加军费预算。

他想了想,批道。

“命令北平燕王府加强防御,共同保卫国土,别让圣上担心。”

“北疆虽然重要,但北元残余势力已经很弱了,燕王这么有本事,肯定能打退敌人。”

至于财政的事儿,朱小宝一句话都没提。

批复完毕,他便又开始批第三封。

这三封奏疏都是重要的国家大事,朱小宝这才真正体会到“国事催人老”是什么意思。

这第三封是山西按察使司送来的,奏疏里写着。

“臣是山西按察使罗承天,怀疑山西钱氏商人有和北疆胡人私下做生意的嫌疑,臣斗胆请求派山西锦衣卫密探去调查。”

晋商,是因为开中制,而发展起来的。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实行用盐养兵的政策,商人要拿到“盐引”,就得把粮草等军需物资运到北方边疆,用粮食换“盐引”。

后来出现了更优质的盐,大明的制盐业也越来越发达,山西商人的优势便慢慢减小了。

再加上陕西大面积种粮,大运河疏通后,往北疆运粮食更方便了,开中法逐渐被冷落。

因此,山西晋商从两年前,便开始走下坡路。

希望这些商人,别冒险做卖国求利的事。

朱小宝提笔批复道。

“准奏,马上派锦衣卫和按察司一起办案。”

批完后,朱小宝又埋头在一大堆奏疏里。

批着批着,他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朱小宝抬头看看窗外,发现竟然快到中午了,怪不得肚子开始跟他抗议。

他扭头看看旁边,见朱元璋正轻轻打着呼噜,便不忍心打扰。

朱小宝轻手轻脚地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又坐了回去。

他喝了口浓茶,继续低头批奏疏。

这时候,谷大用端着水果和点心进来了。

朱小宝示意他把托盘轻轻放在桌边后,便挥手让他退下了。

谷大用看看专注批奏疏的朱小宝,又看看睡着的朱元璋,心里很复杂。

有人能帮朱元璋分担压力当然是好事,但宫里人多嘴杂,朱小宝代批奏疏的事要是传出去,恐怕会有麻烦。

所以谷大用出去后,就严厉地命令太监们不准随便进谨身殿。

时间飞逝,桌上的奏疏也渐渐被朱小宝都批完了。

他感觉累极了,眼睛酸涩,脑袋胀痛,眼前直发黑。

刚想站起来,突然一阵头晕,又重重地跌回了椅子上,发出“轰”的一声。

朱元璋微微睁开眼,见朱小宝一脸疲惫,看了看桌上批完的奏疏,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连忙起身坐了起来。

朱小宝愣了一下,赶紧起身给老爷子倒茶,却觉得头晕眼花,甩了甩头才勉强好点。

朱元璋心疼坏了,连忙起身扶住朱小宝。

“你这傻小子,批奏疏批到现在都没正儿八经吃口饭?”

朱小宝勉强笑着说。

“就垫了点糕饼填肚子。”

朱元璋脸色一沉,大声骂道。

“外面的奴婢都死绝了?午饭也不送!想把人饿死不成?一群混账玩意儿!”

说着一脚踢向跑过来的谷大用。

朱元璋平时脾气就暴躁,对别人还算能忍住火气,对宫里伺候的太监却经常打骂,大家都见惯了。

谷大用慌忙跪下磕头。

“奴婢知道错了,奴婢知道错了。”

朱小宝赶紧拉住老爷子,轻轻拍他胸口劝道。

“爷爷别生气啦!是我让他们别进来吵您的,您好不容易睡个踏实觉,犯不着动肝火呀!”

“来,喝口茶顺顺气。”

说完给谷大用使了个眼色。

“还不退下!”

谷大用心里感激,急忙弯腰退了出去。

朱元璋还在生气,板着脸教训朱小宝。

“咱这把老骨头没几年折腾了,可你不一样啊!”

“国事要紧,可也犯不着这么拼命,中午咋不喊咱起来吃饭?”

看到朱小宝眼睛发红,朱元璋心疼地走到铜盆边,把毛巾蘸湿递过去。

“敷敷眼睛,咱让你适应政务,可不是让你学咱这么拼命。”

朱小宝接过毛巾敷在眼上,含含糊糊地说。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保证没下次了!”

“还敢有下次?”

朱元璋假装生气,按住朱小宝让他躺在摇椅上,粗糙的大手轻轻揉他的太阳穴。

感受着掌心的力道,朱小宝觉得挺舒服。

但让长辈伺候自己实在不合规矩,他赶紧拿下毛巾站起来。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也没再坚持。

不一会儿,尚膳监的太监们陆续端来一桌好菜。

两碟三河米饺、一盘庐州烤鸭、一碟青菜、一盆瓦罐老母鸡汤、一碟胡适一品锅、一碟凉拌马兰头。

朱小宝看着满桌饭菜有点惊讶。

“爷爷,这么多菜咱俩哪儿吃得完呀?”

朱元璋大手一挥。

“吃不完赏给侍卫。”

“快吃,你一天没好好吃饭了,多吃点!”

朱小宝笑道。

“好!”

爷孙俩各自端起一碟三河米饺,大口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