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少拍马屁,这又不是咱的功劳

几个官吏在离开时小声议论着。

王经历吓得身体都在发抖,好不容易才稳住了情绪。

“王大人,你说这事儿……”

“这解缙也太狠了!”

“他该不会真的是个官场愣头青吧?竟然敢杀大明的官员?胆子也太大了!难道……是皇帝下的命令?”

“陛下哪有功夫管交趾这边的事儿?京师那边现在还乱成一团呢!”

“可既然不是皇帝下的令,解大绅又怎么敢这么肆无忌惮呢?”

“谁知道呢,说不定过段时间他就倒霉了。”

“要是解缙一直安然无恙呢?”

“那就说明,在背后支持解缙,掌控交趾生杀大权的人……嘶!难道是皇储?”

众人想到这儿,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内心震撼不已。

“先别管那么多了,赶紧做事,看看情况再说。”

“对,对,先做事!”

在交趾,随着朱小宝的命令下达,各项事务也开始步入了正轨。

此刻,交趾也算是真正朝朱小宝预期的方向在发展了。

与此同时,应天城这边。

朱元璋回到皇宫后,那场血腥的杀戮也随之停止了。

洪武二十五年初,文英豪案终于结案。

在这场案件中,受到牵连被诛杀的官吏有三十五名,加上他们的家眷,将近千人的生命就此终结,永远埋在了应天城的黄土之下。

虽说这起案件牵连的范围不算特别大,但自从胡惟庸案之后,这是十二年来,洪武皇帝再次下令处决千人以上规模的大案。

朱元璋回到谨身殿后,立刻召见了吏部、礼部和户部的三位堂官。

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以及礼部侍郎李原此刻正战战兢兢地站在谨身殿外,等候着朱元璋的召见。

他们都不晓得,皇帝突然召见是为了何事。

老爷子掀起的那场腥风血雨,虽然表面上是结束了,但谁也不敢确定,后续还会不会有什么变数。

过了一会儿,郑和出来,宣了三位堂官进谨身殿。

朱元璋正低头批着奏疏。

三位堂官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殿,躬身站在一旁,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朱元璋开口问话。

“李侍郎,咱说个事,你听后说说看法。”

礼部侍郎李原心里“咯噔”一下,不明白老爷子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只能惶恐地说道。

“臣恭听圣上教诲。”

朱元璋头也没抬,一边翻阅奏疏一边说道。

“如今国家耕牛数量不足,若在田地两头分别搭建一个人字形的木架,木架上再装上轱辘,轱辘两头则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然后把耕犁放在中间,你觉得怎么样?”

李原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了一个字。

见皇帝不是要刁难自己,他心里才稍微松了口气。

同时,他开始在脑海里琢磨朱元璋说的这个装置。

把木架设在田地两头……加上轱辘、橛木……

他边想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傅友文和詹徽也在一旁闭目思考。

很快,三人的脸上突然露出惊讶的神情,彼此对视一眼,似乎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

朱元璋靠在太师椅上,抬头看着三位神色凝重的大臣,说道。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礼部侍郎李原赶忙说道。

“启奏陛下,用这样的方法耕种,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问道。

“能推广吗?”

李原激动地答道。

“当然可以!”

“这个代耕架的作用,比起当年从直犁到曲犁的改革都毫不逊色!”

“陛下圣明啊!这可是百姓的福气!”

这种农耕器具好不好,对耕地有没有帮助,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詹徽和傅友文也赶忙说道。

“陛下英明,这可是划时代的发明啊!”

“上天庇佑我大明,百姓能有圣上这样英明的君主,实在是苍生之福!”

“微臣无以为报,代天下百姓,感谢圣上的恩泽!”

李原愣住了。

他着实没想到詹徽和傅友文的舔功如此深厚。

圣上不是最讨厌别人溜须拍马了吗?

这两人难道不清楚么?

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

文英豪案才刚刚结束,陛下心里肯定还不痛快,他俩这样做,简直太不长眼了吧!

就在李侍郎满心担忧老朱会因傅友文等人的阿谀而发怒时,朱元璋却满脸笑意地说道。

“得了,少在这儿拍马屁!这又不是咱琢磨出来的,只要对百姓有益就行。”

“你户部和礼部商量商量,要是可行,趁着春耕赶紧推广开!”

傅友文一听,立刻欣喜地应声道。

“微臣领旨!”

这一幕,让礼部侍郎李原愣住了。

今天陛下的反应也太反常了!

难不成傅友文和詹徽早就摸透了老爷子的心思,知道这么说能讨他欢心?

李原满心疑惑,却也想不明白其中缘由。

夜已深,谨身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朱元璋还在认真地批阅奏疏。

时光匆匆,又过去了一年,朱元璋明显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前。

才批了不到半个时辰的奏疏,眼睛就变得湿润模糊起来,即便是戴上了眼镜,看起字来还是费劲。

夜晚时分,天空下起了雨,这让朱元璋的风湿腿也开始疼痛难忍。

毕竟已经六十五岁高龄,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他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在慢慢流逝,不服老真不行。

想当年刚登基的时候,他常常批奏疏到凌晨。

仅仅睡三个时辰,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

可现在呢,要是睡不够四个时辰,整个人就会犯困。

但朱元璋还是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捶了捶肿胀的双腿,用热毛巾敷了敷眼睛,然后继续投身于奏疏的批阅中。

目前,全国各地主干道的修建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

今年朝廷为道路建设拨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朱元璋计划在这一年把十五个布政司和三个都司的主干道全部修完。

对于布政司下辖的直隶州、府、县等行政单位,也以尽力完成道路修建为重要国策。

此外,各地驿站业务的收益日益增长,单月的净财政收入竟达到了五十万两白银!

这可是扣除成本后直接进入国库的钱!

算下来,每年单驿站这一项,就能为国库增收六百万两白银!

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