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官老爷出行

在东方国家,无论是私事还是公差,轿子是达官显贵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为没有平整便捷的大路,所以他们很少用马车,而且人们对旅行并不热衷。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古老国家,人们一直恪守着权贵与平民百姓之间的距离,根本不想缩小这个鸿沟。底层人民被贬与牲畜为伍,而官员从不肯屈尊步行,哪怕是咫尺之距,也要乘轿前往。

英国著名的外交大使马嘎尔尼勋爵,就曾被坐在轿子里的天朝皇帝深深震撼。皇帝的轿子和这幅插图中官员乘坐的轿子很类似,“在皇上驾到之前,会有马队载着弓箭手先行,不一会儿,一顶轿子就映入眼帘,上面饰盖着明黄的布,还有装饰着玻璃板的窗户。八人抬轿,另有八人随从,随时准备替换。轿子由一队穿黄制服的骑兵护卫,还有持盾牌的人跟随。”

官员纷纷模仿开始乘轿子。中国官员出行的情形,尽管在很多方面与英国贵族相同,但有些地方依然非常独特。轿子通常是敞开的,但披着帷帘,缀着流苏,一张交织着银线的丝网覆盖在轿顶,顶部有一圆球。两根长竹竿的两头分别穿过轿子两侧的锁扣,用绳索连在一起,一根短竹竿从绳索下面穿过,短竹竿的两端扛在轿夫的肩膀上,这样就把轿子的重量平摊到四个轿夫身上,另外四个轿夫跟在一旁,当抬轿的四个人稍微显露出一点疲态,就随时准备换班。轿夫的数量是有限制的,要么受制于当地法规,要么受限于舆论,通常只有皇帝才有乘坐八抬大轿的特权。这种对礼数的尊重和英国相同,英国只有王室成员才有资格在所有公开场合乘坐八匹马拉的马车,其他高级贵族最多用六匹马拉车。

一群仆人走在轿前,有的敲锣,有的高声吆喝,让闲杂人等给轿子让道,此外还有一众打伞或拿着锁链威慑周围看热闹的百姓,要求他们垂首肃立道旁。轿子抵达被拜访官员的门口,跟班的会递上一张红色的长简,如果被拜访者正在办丧事,就用白色竹简和蓝色字体,上面写着主人的姓名和头衔,并声明来意。假如来人头衔显赫,被访的官员会亲自到门外迎接;如果来人头衔小,被访的官员就会表现得不那么热情。这种区别并非中国特有,那些文明程度更高的国家也普遍如此,而且由来已久。

熟人之间打招呼的方式分外有礼,双手抱拳或合什,互致问候,嘘寒问暖,最谦恭的人还会行跪拜礼。拜访结束后,到访者回到轿中,再重复同样的礼节,当然顺序刚好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