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痛喷博士,曹操讨诗

作为太常丞,太出名了可能不会是什么好事。

徐庶虽然被安排分管太学府,但主职还是辅助太常管理宗庙、祭祀、礼仪等事务。

昨日之事不过一夜的发酵,五经博士们这不一大早,就跑到太常那里举报徐庶乱讲课,不尊师法家法,没有半点太常丞的威严。

太常能怎么办?这可是曹操丢在他这里的大佛,世家也都不敢轻举妄动,他能把徐庶给办了?

笑死了,谁不知道现在的九卿之位就是依托答辩,曹操但凡不爽把你撸了也就一句话的事。

跟人徐庶打擂台,你有那个实力吗你?

可五经博士是谁?都是风里来雨里去,年轻时遍访这大汉天下到处求学,铁骨铮铮的老学究!

太常不敢说的事他们要说!太常不敢管的人他们要管!

“徐元直!你且出来!与我等论道!”

太学府院,十四位老学究各自捧着专职他们教导的经学,也顾不上烈阳高照,就静静站在那里。

自汉武帝设立之初仅授五家学说,既为《诗》、《书》、《礼》、《易》、《春秋》。

实际上授课者,都是各地大儒通过官方考试而来的。

而今已发展为十四家共授五经,其中也划分为几大派系,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儒家圣学的尊崇!

若是徐元直昨日授课乃是依照旧制,他们无话可说,即便讲得不对,大不了他们费些功夫纠正便好。

可这厮在那学府中讲什么“大孝”、“小孝”的言论,这和圣人所授可是半点不符合。

汉时尊师重道,西师东家,若你所授的课程不尊师法家法,不论天下人如何看你,官方都要开除你。

很显然,徐庶昨日就属于不尊师法家法的,但那又如何?

望着外面站着的十几人,徐庶完全没有感觉,罢工什么的他看的多了去了。

也别干站着啊,拉块横幅喊几句口号才有气势啊!

见徐庶躲在屋中不为所动,诸位五经博士那叫一个气啊,若不是在乎读书人的名声,此刻早就叫骂起来。

太常自然是知道这边的事,见徐庶没有意气用事正面硬刚,也便松了口气。

然而这口气刚刚松下,便又提了上来,只见那徐庶官衙外,一笔吏提着一块木板,颤颤巍巍走了出来。

其上所书,乃是圣人之言——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不可谓不恶毒,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话,大多也只用这一句话。

原本是孔子见原壤这位人才,见他坐姿放浪,便有此言。

徐庶故意放这些大儒在太阳下暴晒,见某些年老大儒的站姿开始变形,便写下这句话嘲讽。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尝有人敢这样去侮辱这些太学府的大儒了。

而今便有了!他不只是侮辱,他还骑脸输出!

“诸位大人觉得我这字怎么样?”

徐庶自官衙中走出,丝毫不在意那些老登的吹胡子瞪眼,脸不红心不跳的看着自己扭曲的字体。

“徐元直!休得放肆,我等都是天子钦点的博士!你一乳臭小辈岂敢狂言?”

狂言?徐庶一想到自己一会儿要干啥,就想笑!

“哦!这位大人!”

“本官亦为天子钦点太常丞!比秩千石,不知这位大人秩多少啊?”

那老者闻言面色一沉,比秩千石已经跻身官场一流序列了,他们这些五经博士也就秩四百石,少部分能入六百石。

论官职,在场的所有博士合起来也比不过一个太常丞,何况对方如此年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徐庶却不想给对方反驳的机会,直接开启绕舌模式!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尔等既食汉禄,承受天命!”

“为官见上官不拜!无视天子钦点命官,此为不忠!”

“为师聚众于此抛课弃业,令太学生无处求学,此为不义!”

徐庶每说一句,在场十几位博士面色便苍白几分,奈何徐庶所言并非虚构,乃是实话。

有人急于出口反驳,徐庶又怎么会给他们机会,先拿大义镇压,而后任他百口也难辩解!

“为经学传道者,尔等本该为圣人言论传道天下,却不思进取只记得那俸禄苟安于此,闭门不出沽名钓誉不愿布道黎民,此乃不仁!”

“为人子,尔等经年守于京师,家中父母枯坟却是遣外人打扫祭奠,此乃不孝!”

“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论道?我耻与尔等为伍!”

徐庶说完这句便不再停留,快步离开此处。

他的本意就是用大义去戳破这群老王八的外壳,方才却见有几位老者竟然脸色涨红嘴角溢血。

好家伙,胡白扯的言语,居然有人真的破防了,不溜等着这群老头死给他看吗?

吐血是不可能吐血的,这个时候但凡吐一点血那就是认可了徐庶所言,但这口气咽不下去啊!

“铭文,接下来我等该当如何?”

几位老迈的博士凑到人群中心之人身前长叹短嘘,那被唤铭文的人,乃是颜家三房的嫡系,圣人之徒颜回后代。(此处乃为虚构,实在是这群五经博士罕有记载,实乃查不到真人)

颜书,字铭文,是当今五经博士之首的存在,见众人看向他,颜书却是一笑。

“当初便告诫尔等勿要肆意妄为,现如今问我作甚?”

“当如何?回去好好讲学传经即可!”

颜书可不是这群家伙看不清形势,先不谈这徐庶敏思毒嘴,喜爱剑走偏锋。

单单就曹操对其的重用,都不是他们这群老东西能撼动的。

见颜家的大佬都打道回府,这些经学博士也便散了架,以往他们确实是天子倍为关注的存在。

而今朝堂曹操独揽大权,天子早已成为了一个象征意义的存在,更何况他们这群只会传经布学的老东西?

感叹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却也无可奈何,至于徐庶大逆不道的话,实际说来也算不上什么。

忠君爱国四个字,他们不敢说也做不到,为何不让徐庶去说呢?

说不定这个放浪的家伙,真的能做成呢?

只是不知道曹操听到那些言论,会怎么看待这个徐元直......

曹操会怎么看呢?曹操正坐着看呢,见徐庶将那雁门太守行一诗写下,整个人都爱不释手了。

其中词藻曹操虽觉有些华丽不太务实,七言之律也与大汉主流不符,但这诗词的核心才是关键!

若是他曹孟德来写,大抵会浓缩一下,但却不若这篇之瑰丽!

至于曹操为啥喜欢这首诗的核心,说来也是个人经历有关。

这些年来,北方诸侯没少和游牧民族打交道,但现今剩下的霸主,也只有曹操是实打实的把那些游牧民族当经验包刷。

你说这游牧民族是谁发明的呢,一打就爆牛羊?

故而曹操对于这首诗,顺其自然的以为是徐庶写来夸自己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赤霄为君死!”

“好!好啊!”

通读古今的曹操自然是知晓黄金台所述的燕昭王之典故,而那赤霄剑乃是刘邦的天子剑。

看似不合时宜的两个典故,若是放在一起加之他曹操的野心,竟变得合理起来了。

将那诗词放下,曹操面容轻松的望向徐庶,见院外已经散去的博士们,无奈摇头。

原本他在上门讨要那诗词的时候,这群老登便围了上来,当时他想出面解,却被徐庶拦了下来。

至于徐庶后面那些强行粘合在一起的绕舌之语,虽然卑劣但对于这些老学究却的确有用。

至于所谓的忠君爱国的言论,徐庶早已解释,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谁都知道他徐庶丧母的事情。

说到这里曹操有点坐不住了,毕竟罪魁祸首就是自己,莫说追究徐庶的责任,该如何补偿他都不知道了。

给人安排了个这种官职,要实权没实权,要名望没名望,图能天天跟一堆老头论道不成?

“元直!你要太常的位置不?”

“只要你一开口,我马上撸了他给你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