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与奶奶的对话
- 穿越重生却拿错剧本没有逆天传承
- 慢热的Z先生
- 2580字
- 2025-04-30 19:23:08
深褐色药茶在玻璃杯里打着旋,枸杞子像几尾红鲤游到杯底。奶奶摘老花镜时,金属镜腿在判决书上压出月牙形凹痕:“上星期审了三个小毛贼。“她突然用庭审时的目光扫过来,“要是你,怎么判?“
林韬捧着茶杯的手抖了抖。前世七岁的自己,此刻应该被吓得打翻茶水,而现在他清晰记得卷宗第七页写着:主犯用赃款给妹妹买了退烧药。
“该...该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他故意结巴着,手指在杯壁划出蒸汽凝结的水珠,“就像我打碎花瓶,奶奶让我用糨糊粘好。“
老人正在研墨的手腕突然悬停,松烟墨条在端砚上投下细长的影。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着,把阳光剪成无数跃动的金鲤鱼。
“接着说。“奶奶的毛笔尖在宣纸上洇开墨点,林韬知道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三十年后那场阿尔茨海默症会抹去这些细节,但此刻笔尖悬停的角度都精确得如同量刑天平。
“要是他们饿肚子才偷东西...“林韬晃着悬空的小腿,塑料凉鞋啪嗒啪嗒敲着藤椅腿,“该送馒头还是送戒尺?“他说着从未来公益广告里学来的话,看见奶奶眼角笑纹突然活了似的跳动。
档案柜的铜把手映出个变形的世界,奶奶取卷宗时,法官袍袖口露出半截橡皮膏——那是常年写判决书落下的腱鞘炎。林韬鼻子发酸,想起疫情封控时视频里,护工说奶奶临终前还在病床缝补这件旧袍子。
发黄的案情照片上,三个少年站在废品站前,裤脚都短得露出脚踝。林韬伸出还带着肉窝的小手,指着照片边缘:“这个弟弟的凉鞋带断了。“
奶奶的钢笔尖突然在稿纸上划出长长的线,像道突然改判的诉讼请求。她从抽屉深处摸出牛皮纸袋,倒出三双崭新的塑料凉鞋:“本来要当证物销毁。“
穿堂风掀起《法制日报》的边角,露出压在下面的《黑猫警长》画册。林韬眼眶发热,想起前世总抱怨奶奶古板,却不知老法官的案头永远备着给孙子的童话书。
“管人就像熬中药。“奶奶把奶糖放进他手心时,指腹的墨渍在糖纸上拓出指纹,“火候重了会焦,轻了不出味。“她剥糖纸的动作像在拆机密档案,却把糖块掰成两半,大的那半塞进孙子嘴里。
夕阳把法徽染成柿子红时,奶奶忽然翻开那本包着《数学课本》封皮的《唐律疏议》。“特殊时期藏的。“她抚摸着书页间风干的玉兰花瓣,某页空白处画着戴手铐的小人——是父亲幼年顽皮的涂鸦。
林韬望着窗台上铝饭盒里发芽的蒜苗,突然明白前世奶奶为何总把判决书写成故事体。那些被他当成唠叨的训诫,都是老法官用半世纪光阴编织的护身符。
“回吧。“奶奶把青铜獬豸模型塞进他书包时,獬豸的独角划过空气发出无声的哨响,“记住,别人走出来的叫路,自己趟出来的才叫道。“
楼道里飘来韭菜合子的焦香,林韬在暮色中回头,看见奶奶正在窗台给蒜苗浇水。那截缠着橡皮膏的袖口,会在三十年后的博物馆展柜里,和《唐律疏议》一起成为法治教育的教具。铝饭盒里的韭菜合子还温着,林韬趴在掉了漆的五斗柜上,听着缝纫机哒哒声突然停了。母亲捏着被针扎破的手指,血珠在的确良布料上绽开暗红的花。
“王老师说你最近总往图书馆跑。“母亲用线头缠住伤口,窗外的夕阳把“安全生产“奖状染成橙红色。父亲蹲在门口给自行车补胎,沾满油污的手套蹭过褪色的劳模搪瓷缸。
林韬的塑料凉鞋蹭着水泥地:“奶奶家书多。“他摸出裤兜里潮乎乎的小本子,上面歪歪扭扭记着《十万个为什么》里看来的公式,“比学校图书室多十倍!“
“你奶那些书...“父亲拧着辐条扳手,喉结动了动,“去年我想借本武侠小说,她愣是给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补胎胶水的刺鼻味里混进一声叹息。
母亲撩起缝纫机台布,露出底下藏着的《射雕英雄传》:“你爸当年追我时,还学着郭靖给我雕木头簪子。“她眼角的笑纹还没完全展开,突然盯着儿子后脑上的伤疤,“头还疼吗?“
“不疼了。“林韬把作业本翻到昨天默写的《滕王阁序》,红色批注旁画着个小火箭,“还能给我讲天文地理。“他指尖点在歪歪扭扭的推进器示意图上,那是三十年后从航天论坛记下的公式。
父亲突然站起来,中山装裤子上的铁屑簌簌掉落:“你奶昨天打电话,说要把书房改成儿童房。“他沾着油污的拇指抹过搪瓷缸上的牡丹花,“但你要保证每天九点前睡觉。“
“我保证!“林韬蹦起来撞到吊在房梁的蒜辫,干枯的蒜头晃出沙沙响动。母亲伸手护住他的后脑勺,掌心的茧子蹭过刚拆线的伤口:“过去住可以,但周末得回来吃红烧肉。“
蝉鸣声忽然汹涌起来,林韬抱着印有法徽的枕头冲出门时,听见母亲在背后喊:“雨伞!气象台说要刮大风了!“他假装没听见,塑料凉鞋啪嗒啪嗒敲过筒子楼潮湿的走廊,怀里揣着从废品站捡来的《天体物理入门》,书页间还夹着奶奶给的奶糖纸。
法官家属院的老槐树下,奶奶正在给流浪猫搭防雨棚。她剪开旧法官袍的袖管当遮雨布,听见脚步声也没回头:“《时间简史》在书架第三层,《物种起源》压箱底了。“
“您怎么知道...“林韬的凉鞋陷进湿软的青苔里。
“上周你盯着新华书店橱窗的样子,跟你爷爷当年在琉璃厂淘字画时一模一样。“奶奶把最后一块木板钉牢,转身时法徽在暮色里闪过金光,“但记住,书不是粮食,嚼碎了才能长骨头。“
暴雨突然倾盆而下,林韬抱着枕头往楼道跑,听见奶奶在雨幕里喊:“书房抽屉有手电筒!别把我的《九章算术》注本当草稿纸!“雷声碾过屋顶时,他摸到那本包着《语文课本》封皮的《微积分原理》,扉页上有奶奶年轻时写的批注:“天上星辰与地上法则,原是同一种秩序。“
深夜的台灯把影子投在“执法如山“的条幅上,林韬蜷在藤椅里,脚边堆着《齐民要术》和《国富论》。雨水在玻璃窗上蜿蜒成河,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后那个租住在高新硅谷公寓的雨夜,此刻泛黄书页间的每一个批注,都比斯坦福图书馆的电子资料更有温度。
“还不睡?“奶奶端着药茶出现在门口,法官袍下露出印着米老鼠的睡裤。林韬慌忙用《青少年科普》盖住正在涂鸦的繁星图,却瞥见奶奶眼底狡黠的光:“当年钱学森回国时,用的草稿纸比你这还乱。“
惊雷炸响的瞬间,祖孙俩的笑声惊醒了窗台上的巴西龟。奶奶从法官袍口袋摸出块桃酥:“想研究天文是好事,但先得学会静下心来观察。“她指着书架上《浑仪图注》旁边的铁皮饼干盒,“你爸七岁时做的小地球仪还在里头。“
雨声渐弱时,林韬听着老座钟的滴答声,在《浑仪图注》扉页写下两行字。一行是孩子稚嫩的铅笔字:“我想近距离看看星空“,另一行是三十岁灵魂的钢笔批注:“从奶奶的书架到星辰大海——不知道能走多远。“
晨光穿透雨云时,床头柜上摊开的《混沌理论》,沐浴在知识的圣光里。林韬梦见自己掉下山崖,在未知的山洞获得绝世传承,在宇宙星空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