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烽烟将至
- 南明亡,我崇祯太子开启沙盘大明
- 历史学大家
- 2015字
- 2025-04-27 21:11:49
败了……王皇后的这一言既出,大堂中的众人齐齐打了个寒蝉,明明还是此时还不到入秋,可他们却仿佛感受到了彻骨的凉意。
“不止是陛下就连广府的伪帝都被清兵冲败,广东已失。”王皇后面色沉重的开口道。
若是此前,听到绍武伪帝兵败,这些拥立永历帝的老臣们或许会幸灾乐祸,可在听闻永历帝兵败的消息之后,对于绍武伪帝的败绩他们也提不起丝毫快意。
值此国难之际,他们这些拥立永历帝的心腹大臣固然各有想法,妄图用这从龙之功位极人臣,可他们胸中的一腔报国热血却不是假的。
永历帝和绍武帝一同兵败,哪怕是对大明前景最为乐观的大臣,此时心中也升起了大明要完的想法。
燕京、应天已失,大明朝极具政治意义的两都已然沦落到清虏之手,此时就连实力最为强劲的桂王和唐王都已经兵败。
大明朝已经不存在任何具备力挽狂澜实力的宗室成员了,根据漫长的华夏史来看,国都沦陷和天子毙命哪怕加在一起,旧有王朝也不会失去复国的机会。
可要是宗室实力派不再,那么旧王朝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就算有旧王朝的大夫挺身而出,重新建立的新王朝也和旧王朝扯不上关系了。
在一家一姓的国朝体系里,没了宗室实力派,那么改朝换代就是必然结果。
“此外,清兵分了两路,近五万大军已经朝着贵州府开来。”兵部尚书瞿式耜面色肃穆道。
“什么!”众臣失声,清兵南下的消息宛如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了他们的心里。
这永历朝也真可谓是多灾多难,在立朝之初便在同绍武政权爆发了三水之战,被绍武朝打得丢盔卸甲。
原本他们这些老臣都应该在肇庆府,同永历帝开朝执政。可绍武帝挥师西进搞所谓的“讨逆”,把永历帝困在了肇庆,把他们这群老臣撵到了贵州府。
他们现在之所以能在贵州府扎下脚跟来,也是拥着永历帝不满一岁的嫡长子朱慈爝为主。
若是永历帝横遭不测,被绍武政权俘获,那他们就拥着朱慈爝登临大统。
可没想到,他们的临时布置未曾用到绍武政权身上,反而是在清兵南下覆灭绍武政权,攻陷肇庆府后起到了作用。
“那依瞿老之见,我们能否守住贵州府,击退清军?”有不死心的年轻大臣发问。
“守如何守?”瞿式耜叹了口气道:“且不提贵州府内身怀异心的土司各部,便是贵州府外的也有不少不服王化的夷酋,那贼寇黄台吉便是夷酋出身。”
贵州府在“奢安之乱”后臣服了朝廷,可绝大部分土司都不过是见朝廷势大,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俯首称臣。
现在鞑子西进,在八旗兵的兵锋下,这群占山为王的土司肯定会借机作乱。
内有身怀异心土司,外有连战连胜的八旗兵,仅凭贵州府内老弱病残的明军,这局面哪怕是诸葛武侯再生,也守不住这贵州城。这几乎是知兵事的老臣们的共识。
“不过这贵州城是守还是……,还要看诸位合议。”泼完冷水,瞿式耜一转话题,将战守之事丢给堂内众人。
听了瞿式耜的问题,在场朝臣们也纷纷沉默,知兵事的朝臣自然明白此事轻重,不敢轻易置言,不知兵事的朝臣也只能看向知兵事的前辈,指望这些前辈出个主意。
“不如我们试试求问鬼神的占卜之术,求问守城的吉凶,测一测成败,如何?”一位朝臣干脆提议。
顿时,在场的国朝重臣们纷纷点头称是。
若是一向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的孔夫子看见这一幕,必然破口大骂。
不多时,便有侍从取来了寺庙内求签的签筒,就连解签的传教士毕方济也一并入府,太子的乳母也抱着酣睡中的朱慈爝赶至大堂。
这位永历帝太子的块头看上去反而比平常富贵人家的婴儿更小,像是不足月子又营养不良的积贫之家的生子。
天下大乱,永历帝朱由榔在还是永明王之时,遭流民军侵袭,同前任桂王逃出封地。他的这位太子朱慈爝,便是在缺衣少食的逃亡路途中诞下,在饿死人的时节,有的吃就不错了,自然不会给彼时为孕妇的王皇后留出补充营养的余暇。
这位生来便被永历帝寄予厚望,希望能荫袭大明江山的幼儿,就如永历帝的江山一般,诞生的不合时宜且先天不足。
带着签筒到来的毕方济面色沉重,能被邀请到永兴王别居,出现在这种秘密会议之中,他在永历朝堂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毋庸置疑。
对于清兵来袭,而众臣却无心守城之事,他自然也是洞若观火。
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生来就在西班牙人统治下的他,自然明白,亡国奴的日子究竟有多么难熬。
不论是出于个人感情,还是自身利益,他都希望永历朝的大臣们能奋然崛起,将入侵明朝的鞑子们赶出去。
是以,他并不曾按照某位朋友所说的那般,将签筒中的签全部换成凶和大凶,以此为朝臣们弃城逃亡的借口。
他决定将贵州府的命运交给上帝,让上帝来决断。
说来也有趣,毕方济在来到明朝之前从不相信神启占卜之术,觉得那些都是女巫和魔鬼的邪术说辞。
到了明朝,他反而学会了求卦,并真心相信卦象就是来自神明的启示,也是颇为有趣。
乳母拉着朱慈爝的不足二岁的小手,按照毕方济的嘱托,由朱慈爝摇着签筒,由僧侣问询着潜在的鬼神,问询守城抵抗鞑子的作战结果。
燃香弥漫,大堂中的众臣们集体注视着那一盏签筒,就连最不耐寂静的永兴王朱由榛,此时也没有妄动。
咔哒一声,签筒中摇出了一枚竹签。
签词上的诗文赫然:
“阴云散尽,否极泰来。”
“守城的结果出来了,签词……卦象为大吉。”解签的毕方济语带喜意,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