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段旧事,牵出命运之网

开学后的第三天,林浩忽然发现,学校的风向变了。

教导主任在黑板报评比时,突然将他评为“不合规范”;

班主任也接到通知,说林浩“私下组织学生聚众讨论”,需警告一次;

甚至有流言说,林浩家在村里“有问题”,母亲曾“非法摆摊”……

林浩心知肚明。

这背后,有人出手了。

王长根,镇工商所的骨干,常年和村干部打交道,手里拿捏得一清二楚。

他这是要从“上”和“下”两面,掐住林浩的脖子。

“先从学校开刀,再让村委施压,把这孩子在村里彻底压下去。”

——这是典型的“资源封锁”,现实世界中最常见的打压手段。

林浩冷笑。

前世,他也曾在某个公司中,被人这样从背后捅刀,吃尽苦头。

这一次,他早有准备。

下午放学后,林浩没有回家,而是绕路去了学校后院。

这里是老教学楼,已经废弃,只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校工还住在这里。

林浩把书包放在一旁,走过去打了个招呼:“王爷爷,我来帮你搬煤球。”

老校工姓王,听说是早年间的老兵,在学校干了四十年杂务,性子沉默寡言。

但林浩知道,这老头不简单。

因为——他在办公室的旧柜里,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

上面是他母亲十七岁的模样,站在一群学生中,旁边还有校长和……老王。

“你认得我娘?”林浩边搬东西边问。

老王手一顿,盯着他半晌,忽然笑了。

“你娘,是当年最聪明的学生,只可惜——命不好。”

他叹息一声:“她那年高考差两分,是全镇第一,却硬生生被人顶替了。”

林浩手猛地一震,眼神瞬间变冷。

“谁?”

老王摇头:“不能说,只能告诉你……那人后来家里有了权,进了镇里,风生水起。”

他又看着林浩:“你和你娘一个样,眼里有光。可记住——这世道,光不够,要有剑。”

晚上,林浩回到家,发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娘,怎么了?”

林母犹豫片刻,把一封皱巴巴的信递过来:

“是村委送来的。说咱家那块地建房违规,要罚款五百块。”

林浩眼神一沉:“有人在动手了。”

村委配合镇工商所,一张罚单,就能让他们家雪上加霜。

更狠的是——这招光明正大,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第二天,他没有立刻回信,而是悄悄托班主任,把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县教育局。

信里,他以“学生角度”写道: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校工,住在废弃楼里,清扫无人问津的角落,为人低调,从不邀功。他是我见过最正直的人,我希望校方能关注这些真正‘有光’的人。”

这封信,文笔真挚,情绪饱满,很快在县里教育系统内传开。

县里甚至派人下来看望这位老校工。

那天,校长亲自来到老教学楼,给老王送去慰问金。

而老王,突然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旧登记簿,交给校长:

“这里面,有一些当年的学生档案,或许该重审了。”

林浩站在旁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知道,风,已经开始变了。

而那个当年顶替他母亲的人,他已经隐隐猜到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