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茄子面

被宋晴薇问及这件事,桂妈妈眸光一暗,本想隐瞒,但一想到姑娘慧眼如炬,便也张口说了实话。

“跑了大概两三个铺子,压价压得都有些厉害,都不如从前行市,但好在比先前的铺子能多给几文,勉强还能赚上一点。”

看起来,的确是她们两个技不如人。

赚钱什么的,是越来越难了。

对此,桂妈妈十分沮丧。

宋晴薇挽起桂妈妈的胳膊,笑道,“我这儿找寻到一个抄书赚钱的营生,桂妈妈这儿自然也就不能再像从前那般,否则这天底下的钱全让咱们赚了去,那还怎么行?”

是打趣,也是安慰。

桂妈妈欣慰之余,越发觉得窝心,伸手摸了摸宋晴薇的脸颊,“姑娘说得是。”

她自小看大的姑娘,当真是长大了。

从从前那个娇弱的小苗,慢慢长成了小树,迎着朝阳,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单单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心中舒畅。

桂妈妈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这才是了,笑一笑十年少嘛。”宋晴薇挽着桂妈妈的胳膊,“时候不早了,咱们早些回去吧。”

“走,回去。”桂妈妈笑眯眯地应声。

两个人一路往家而去。

路过肉铺之时,桂妈妈买上了一小块肉。

三两重,肥瘦相间。

来的时候时辰早,到了县城之后两个人分头做事节省了时间,此时往回走,日头也不过是升到半空之中,没那般晒人,也没那般炎热。

再加上发现了新的赚钱营生,两个人心中皆是欢喜,回去路上有说有笑,并不觉得乏累,便也没有乘车,一路走回到了雨霖庄。

到家之时,日头已是快到了正当空。

留在家中的白芷已是按桂妈妈晨起吩咐的,和好了面,擀成了面条。

桂妈妈将肉剁成了碎碎的肉丁,准备给宋晴薇做上一碗用料十足的肉酱面,而她和白芷,则是打算吃个葱花清汤面。

宋晴薇想了想,道,“回来的时候见庄户菜地里头种了许多茄子,刚结了第一茬,看着喜人,妈妈不如去买上两个茄子,与肉沫一并做成卤子来吃吧。”

见姑娘想吃茄子,桂妈妈应声,让白芷去庄户手中买茄子,自己则是把肉切了一半下来,多余的则是预备着晚上给宋晴薇做肉蛋羹。

宋晴薇,“……”

想了想后再次开口,“妈妈,我今天晚上想吃韭菜鸡蛋盒子,这肉怕是得放到明日吃,天气又热,明儿个再吃怕是就坏了,还是晌午一并都做到卤子里头吧。”

得,这是变着法儿地让她和白芷一并都吃上一口肉。

桂妈妈明白宋晴薇的心思,只得道,“那就听姑娘的,我和白芷也沾姑娘的光。”

“可别这般说,若是吃口肉沫都算沾光的话,成什么了?妈妈这不是奉承我,是打我脸呢。”

宋晴薇笑道,“待回头妈妈和白芷跟着我吃香喝辣,穿金戴银时再说这样的话,我听着也才能舒坦。”

吃香喝辣,穿金戴银……

自家姑娘竟是有这般大的志向?

桂妈妈有些晃神,片刻后用力点头,“好,等那个时候再说这话!”

宋晴薇笑眯了眼睛。

桂妈妈和白芷进了灶房忙碌。

青皮茄子,椭圆形,个大皮嫩,生吃有甘甜味儿,是极好吃的品种,也不必削皮,是切成粗条,拿盐稍微腌上一腌。

一为杀一杀水,二来碰过盐的茄子煸炒时不会变色发黑。

等腌的差不多,稍微挤一挤水分,搁在不放油的锅中煸炒变软,再与炝炒过后的肉沫一并翻炒,放盐巴、酱油等调味即可。

临出锅时,桂妈妈往锅里放了些许红薯芡搅合的水,这样做出来的茄子肉卤浓稠味足,与那煮好的面条拌在一起时,卤子能充分粘合在每一根面条上头,滋味也会更加浓郁。

为了能让这顿面条吃得更加爽口,桂妈妈额外拍了两根黄瓜,拿炸熟的花生米一并凉拌,吃起来格外美味。

面条筋道滑嫩,茄子肉卤滋味浓郁……

宋晴薇每往口中送上一筷子面条时,都觉得似吞下了大片的香浓,非但没有将早如擂鼓一般的肚子一点一点给填饱,反而是将肚子里面的馋虫尽数勾了出来,越发觉得饿得厉害,只得拼了命地将这茄子面不住地往口中塞。

这样的结果就是,宋晴薇吃上了足足两碗的面。

尽管她所用的碗并不算大,但也是打破了她的饭量记录。

这让桂妈妈欢喜无比,只觉得自己的面做得好吃,更觉得能吃是福,自家姑娘身体见好,福气是要跟着来的。

晌午饭罢,宋晴薇稍作歇息,开始写字。

绣活眼看着往后越来越不赚钱,桂妈妈便只自己慢慢地绣,让素日便有些坐不住的白芷去帮着宋晴薇打下手。

磨墨,铺纸,沏茶,打扇……

周到无比。

宋晴薇哑然失笑,但也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开始抄录书本。

《三字训》,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都是常用字,写起来并不费劲。

但也正是因为不费劲,抄录之时容易分心走神,十分容易抄错,而抄错的话,一整张的字便是前功尽弃。

为此,宋晴薇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边读一边写,确保不会写错。

虽说这般一来,书写速度没有想象中的快,但宋晴薇此时心静如水,没有停歇,一整本书写下来,倒是也只是用了半个时辰。

还不错!

宋晴薇将写好的字交给白芷放到旁边晾干墨渍后装订成册,自己则是起身喝上一杯茶水,做一下伸展运动,活动一下全身的筋骨,尤其是手腕、脖子和肩膀。

片刻后,继续坐了下来,拿起了笔。

抄写上几本《三字训》,换成《千家诗》,待《千家诗》也抄得乏味了,换成《小学》……

接连三四日,宋晴薇除了吃喝、睡觉、上厕所和保持必要的活动量,增强体质以外,一直坐在桌前,不停分毫。

抄写好的书本,一本一本地摞了起来,已是有一定高度,看起来十分喜人。

宋晴薇自觉成就感颇强,只让白芷数上一数数量。

白芷兴高采烈地应声,一边翻着书本数量,一边口中嘟囔,“三十文,六十文,九十文……”

宋晴薇,“……”

恍然间,她自觉并非是在抄书写字,是在印钞写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