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孫承》一首 西晋 陸雲

題解:陸雲由吴王郎中令遷尚書郎,孫承贈詩,陸雲作此以答。詩分十章,二章一組。首先,追述孫承家世,光大於晋世。其次,闡明興廢系乎時世,盛世亦有波瀾之理。再次,叙述已謬承恩澤,忝居官職既不能救亂又不能歸隱之無奈。復次,讚美孫承德志兼備,出守大都,施惠於民。最後,抒寫棄官歸隱,逍遥守志之念,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此詩充滿着出仕與歸隱的矛盾之情。劉運好《陸士龍文集校注》以爲“此詩當作于元康九年(299)十二月至永康元年(300)三月之間”。此篇又見《陸士龍文集》卷三。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晋詩》卷六。孫承,《陸士龍文集》作“孫拯”。

邈矣上祖,垂休萬葉[1]。廣門弘被,崇軌峻躡。[2]高山克荒,大川利涉。[3]繁兹〔一〕惟祜[4],風連雲接。(其一)

大人有作,二后利見。[5]九功敷奏,七德殷薦。[6]鼎實重飪,芳烈再扇。[7]弈葉[世]弘道,天禄來〔二〕宴。[8](其二)

道弘振古,祚來替今。[9]如彼在川,亦有浮沉。大韶既系〔三〕[10],響比〔四〕我音。豈曰荒止[11],塗弗克尋。(其三)

昌風改物,豐水易瀾。[12]。百川總紀[13],四海合源。在彼焉取,聿來莫觀。[14]曾是褊〔五〕心,敢忘丘園。[15](其四)

〔六〕暉偏照,玄澤繆〔七〕[16]。發彼承華,頓此增城。[17]托景靈雲[18],倦游户〔八〕庭。匪曰能之,實〔九〕忝長婴。[19](其五)

横矣金獸[虎]〔十〕,襲我皇猷。[20]孰云匪吝,仰愧倉〔十一〕流。[21]往蹇未〔十二〕反,弭迹一丘。[22]孌彼東朝,言即爾謀。[23](其六)

卓卓〔十三〕孫子,洪族之絶〔十四〕[24]志擬龍潜,德配鄜止〔十五〕[25]弘義服節〔十六〕,克明峻軌。[26]遵彼中皐[27],於穆不已。(其七)

於穆不已,大都是階[28]。之子于命,人應如頽〔十七〕[29]。厚德時邁,協風允諧。[30]惠此海湄[31],俾也可懷。(其八)

乃眷林澤〔十八〕,樂我〔十九〕河曲[32]。解紱投簪,披褐懷玉〔二十〕[33]遺情春臺,托蔭寒木。[34]言念伊人,温其在谷。[35](其九)

道俟人行,辭以義輯。[36]和容過表[37],餘未云執。惠音高〔二一〕播,清風駿集[38]。懷德形撫〔二二〕,臨篇景立[39](其一〇)

【校勘】

〔一〕“兹”,《陸士龍文集》作“藹”。

〔二〕“來”,《陸士龍文集》作“未”。

〔三〕“系”,《陸士龍文集》作“素”。

〔四〕“比”,《陸士龍文集》作“非”。

〔五〕“褊”,《陸士龍文集》作“徧”。

〔六〕“貞”,《陸士龍文集》作“員”。

〔七〕“繆”,《陸士龍文集》作“謬”。

〔八〕“户”,《陸士龍文集》作“紫”。

〔九〕“實”,《陸士龍文集》作“寔”。

〔十〕“横矣金獸”,《陸士龍文集》作“煥矣金虎”。

〔十一〕“倉”,《陸士龍文集》作“蒼”。

〔十二〕“未”,《陸士龍文集》作“來”。

〔十三〕“卓卓”,《陸士龍文集》作“振振”。

〔十四〕“絶”,《陸士龍文集》作“紀”。

〔十五〕“鄜止”,《陸士龍文集》作“麟趾”。

〔十六〕“弘義服節”,《陸士龍文集》作“引服朗節”。

〔十七〕“頽”,《陸士龍文集》作“隤”。

〔十八〕“林澤”,《陸士龍文集》作“丘林”。

〔十九〕“我”,《陸士龍文集》作“哉”。

〔二十〕“解紱投簪,披褐懷玉”,《陸士龍文集》作“解紱披褐,投印懷玉”。

〔二一〕“高”,《陸士龍文集》作“弘”。

〔二二〕“撫”,《陸士龍文集》作“憮”。

【注釋】

[1]垂休:流傳美德。《爾雅·釋詁》:“休,美也。”萬葉:萬世。

[2]廣問:同“廣聞”,指令聞廣大。被:覆。《釋名·釋衣服》:“被,被也,被覆人也。”崇軌:崇高的典範。

[3]高山克荒:指澤被萬物。《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毛詩傳:“荒,大也。天生萬物于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大川利涉:建立功業。《易·需》:“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4]繁兹:繁盛。祜:福。

[5]大人有作:指惠帝繼位。張協《七命》:“金華啓徵,大人有作。”劉良注:“大人,天子也。”二後:指惠帝和湣懷太子。利見:功業建。《易·蹇》:“利見大人,往有功也。”

[6]九功:九職,泛指百官。《尚書·大禹謨》:“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孔安國傳:“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樂,乃德政之致。”敷奏:奏陳治理之言。《尚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孔安國傳:“敷,陳;奏,進也。諸侯四朝,各使陳進治理之言,明試其言,以要其功。”七德:泛指德行。《國語·周語》:“若七德離判,民乃携貳。”韋昭注:“七德,謂尊貴至親舊。”《左傳·宣公十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杜預注:“此武七德也。”殷薦:厚進。班固《典引》:“以崇嚴祖考,殷薦宗配帝。”吕向注:“殷,厚。薦,進。”

[7]鼎實重飪:鼎重烹飪,喻帝業重新鼎盛。《易·鼎》:“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王弼注:“亨飪,鼎之用也。”芳烈:流芳後世的功業。班固《典引》:“扇遺風,播芳烈。”

[8]奕世:即“奕代”,前代,世世。《國語·周語上》:“奕世載德,不忝前人。”韋昭注:“奕,亦前人也。”天禄:天賜之禄。《尚書·大禹謨》:“願四海困窮,天禄永終。”宴:安寧。

[9]振古:自古。《詩·周頌·載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祚:福。替今:廢於今。《爾雅·釋言》:“替,廢也。”

[10]大韶:舜樂。《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樂。”

[11]荒:荒廢。止:語助詞,無義。《詩·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

[12]昌風:化育之風。鮑照《還都口號》:“維舟歇金景,結棹俟昌風。”

[13]總紀:合而理之。

[14]焉:何。聿:語助詞。王引之《經傳釋詞》:“聿,惟也。皆以爲語助。”

[15]褊心:心胸狹窄。《詩·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丘園:隱士所居之地。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16]玄澤:聖恩。繆盈:当作“謬盈”。

[17]承華:太子門。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弛厥負簷,振纓承華。”增城:高城。《楚辭·天問》:“增城九重,其高幾里?”

[18]托景:托身。《雲笈七籤·許邁真人傳》:“師友之結,得失所宗,托景希真,在於此舉也。”靈雲:瑞雲。《雲笈七籤·茅山玄静李先生》:“靈雲降室,芝草叢生。”

[19]能知:才智。《莊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長嬰:侍臣之服。嬰,同“纓”。江淹《雜體詩·陸平原羈宦》:“朱黻咸髦士,長纓皆俊人。”

[20]金獸:即“金虎”:星宿名,太白星。襲:襲擊。皇猷:皇帝所乘輕車。猷,通“輶”。《玉篇》:“輶,輕車。”蕭慤《發白馬》:“大蕃連帝室,驂駕奉皇猷。”

[21]匪吝:不惜生命。倉流:同“蒼流”。流水。蕭慤《發白馬》:“鐘聲颺别島,旗影照蒼流。”

[22]往蹇來反:進則入其險,反則居其所。《易·蹇》:“九三:往蹇,來反。象曰:往蹇,來反,内喜之也。”王弼注:“進則入險,來則得位,故曰往蹇來反。”弭迹:隱居。《玉篇》:“弭,息也,止也,滅也。”

[23]孌:美也。《詩·邶風·泉水》:“孌彼諸姬,聊與之謀。”毛詩傳:“孌,好貌。”東朝:太子宫。即:就。

[24]卓卓:特立;高超出衆。劉義慶《世説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洪族:世家大族。絶:當爲“紀”,緒,嗣。

[25]龍潜,即潜龍,《易·乾》:“潜龍勿用。”此指隱者。鄜止:當爲“麟趾”,信厚守禮。《詩·周南·麟趾》序:“《麟之趾》,《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

[26]弘義:大義;正道。《後漢書·荀彧傳》:“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服:《廣韵》:“服,行也,習也,用也。”克明:能明。《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安國傳:“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

[27]遵:遵循。中皐:山澤中。陶潜《游斜川》序:“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皐。”皐,《玉篇》:“皐,澤也。”

[28]大都:郡守之都城。《周禮·地官·司徒》:“以大都之田任畺地。”鄭玄注:“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是階:是因。曹植《應詔詩》:“遵彼河滸,黄阪是階。”李善注:“《爾雅》曰:階,因也。”

[29]之子于命:你受命而往。於,往。頽:同“隤”,安。

[30]時邁:時行。《詩·周頌·時邁》:“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協風:和風。

[31]海湄:海畔。嵇康《琴賦》:“邪睨崐崘,俯闞海湄。”

[32]河曲:泛指河流彎曲處。

[33]解紱:解下印綬,指辭官。劉向《列仙傳·酒家》:“屈身佐時,民用不匱,解紱晨征,莫知所萃。”投簪:丟下固冠用的簪子,喻棄官。陸機《應嘉賦》:“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谷。”披褐:身穿短褐,多指生活貧苦。《孔子家語·三恕》:“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如何?”懷玉:懷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34]春臺:泛指春游登眺覽勝之處。《老子》:“荒兮其未央,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寒木:耐寒不凋的樹木,多指松柏之類。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陸機《演連珠之五十》:“是以迅風陵雨,不謬晨禽之察;勁陰殺節,不凋寒木之心。”

[35]言念:我念。《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鄭玄箋:“言,我也。念君子之性,温然如玉。”温谷:冬暖。形容温暖。

[36]俟:待。輯:聚集。《玉篇》:“輯,和也,集也。”

[37]和容:和樂。《周禮·地官·鄉大夫》:“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賈公彦疏:“杜子春讀和容爲和頌,謂能爲樂也。”

[38]清風:清惠的風化。張衡《東京賦》:“清風協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薛綜注:“清惠之風,同於天德。”駿集:驟然而集。《爾雅·釋詁》:“駿,速也。”

[39]景立:兀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