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弟清河雲》〔一〕一首并序 西晋 陸機

題解:此詩作於元康六年(296)。這年冬天,陸機由吴王郎中令遷尚書中兵郎,陸雲繼任吴王郎中令。陸機約弟同歸故里,重踏舊地,感慨萬分,故作此詩。詩中追憶家世,讚美二兄之功德,表達不能繼承遺業的慚愧;寄予弟雲崇振祖業;又憶往昔兄弟離别相思,扶二兄柩歸鄉之急切,故鄉物是人非的痛楚,表達了親人零落後沉痛的傷感。《藝文類聚》卷二十一、《詩紀》卷二十五皆引其四、其九。

余夙年早孤[1],與弟士龍銜恤喪庭[2],續忝末緒〔二〕[3],墨絰即戎[4]。時并縈髮[5],悼心告别。漸蹈八載,家邦顛覆。凡厥同生,凋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興哀。而士龍又先在西,時迫當祖送〔三〕[6],二昆不容逍遥。銜痛東徂,遺情慘愴〔四〕[7],故作是詩,以寄其哀苦焉。

於穆予宗,禀精東岳。誕育祖考,造我南國[8]。南園克靖,寔繇洪績[9]。惟帝念功,載繁其錫。[10]其錫惟何,玄冕袞衣。[11]金石假樂,旄鉞授威。[12]匪威是信,稱丕遠德[13]。弈葉台衡,扶帝紫極。[14](其一)

篤生二昆,克明克俊。[15]導風結轍,承風襲問。[16]帝曰欽哉,纂戎烈祚。[17]雙組貳帶,綏章載路。[18]即命荊楚,對楊休顧[19]。肇厥敏績,武功聿舉[20]。烟煴芳素,綢繆江滸。[21]昊天不吊,胡寧棄予。[22](其二)

伊予鄙人〔五〕,允德[23]〔六〕之微。闕彼遺懿〔七〕,則此頑違。[24]王事靡盬,旌旆屢振[25]。委藉奮戈[26],統厥征人。祁祁征人[27],載肅載閑。騤騤戎馬,有駰有翰。[28]昔予翼考,惟新〔八〕伊撫。[29]今予小子,謬尋末緒[30](其三)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31]。王師乘運,席卷江湘。雖備官守,位從武臣。守局下列[32],譬彼飛塵。洪波電擊,與衆同湮。顛踣西夏[33],收迹舊京。俯慚堂搆,仰懵先靈〔九〕[34]孰云忍愧[35],寄之我情。(其四)

〔十〕我俊弟,嗟〔十一〕爾士龍。懷襲瑰偉,播殖清風。[36]非德莫勤,非道莫弘。垂翼東畿,曜穎名邦。[37]綿綿洪統,非爾孰崇。[38]依依同生,[恩]篤情結。義存并濟,胡樂之悦。願爾偕老,携手黄髮[39](其五)

昔我西征,扼捥川涯〔十二〕[40]。掩涕即路[41],揮袂長辭。六龍促節[42],逝不我待。自往迄玆,曠年八祀[43]。悠悠我思[44],非予〔十三〕焉在。昔并垂髮[45],今也將老。含憂〔十四〕茹慼,契闊充飽[46]。嗟我人斯,胡恤之早。(其六)

天步多艱[47],性命難誓。常懼殞弊〔十五〕,孤魂殊裔[48]。存不阜物,没不增壤。[49]生若朝風,死若絶景[50]。視彼蜉蝣,方之喬客〔十六〕[51]眷此黄壚[52],譬之弊宅。匪身是吝,亮會伊惜[53]。其惜伊何,言紓其思[54]。其思伊何,悲彼曠載。(其七)

出車戒塗[55],言告言歸。蓐食警駕[56],夙興霄馳。蒙雨之陰[57],照月之暉。陸凌峻阪,川越洪漪。[58]爰屆爰止[59],步彼高堂。失爾朔邁,良願中荒[60]。我心永懷,匪悦匪康。(其八)

昔我斯逝,兄第孔備。今予來思〔十七〕,我凋我瘁〔十八〕[61]昔我斯逝,族有餘榮。今予來思,堂有哀聲。我行其道,鞠爲茂草[62]。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拊膺泣血〔十九〕,灑泪〔二十〕彷徨。[63](其九)

仚佇明路[64],言歡爾歸。心存言宴[65],目想容暉。迫彼窀穸[66],載驅東路。系情桑梓,肆力丘墓。栖遲中流[67],興懷罔極。眷言顧之,使我心惻[68](其一〇)

【校勘】

〔一〕此詩題,《藝文類聚》作“與弟雲詩”。

〔二〕《陸士衡集》無“續忝末緒”句,此可補足原序。

〔三〕“祖送”,《陸士衡集》作“祖載”。

〔四〕“慘愴”,《陸士衡集》作“西慕”。

〔五〕“伊予鄙人”,《陸士衡集》作“嗟予人斯”。

〔六〕“允德”,《陸士衡集》作“胡德”。

〔七〕“懿”,《陸士衡集》作“軌”。

〔八〕“新”,《陸士衡集》作“斯”。

〔九〕“仰懵先靈”,“懵”,《藝文類聚》作“惟”。

〔十〕“猗”,《陸士衡集》作“伊”。

〔十一〕“嗟”,《陸士龍集》作“諮”。

〔十二〕“扼椀川涯”,《陸士衡集》作“扼腕川湄”。

〔十三〕“予”,《陸士衡集》作“爾”。

〔十四〕“含憂”,《陸士衡集》作“銜哀”。

〔十五〕“弊”,《陸士衡集》作“斃”。

〔十六〕“喬客”,《陸士衡集》作“僑客”。

〔十七〕“今予來思”,“予”,《藝文類聚》作“我”。

〔十八〕“我雕我瘁”,《陸士衡集》作“或雕或疚”。

〔十九〕“拊膺泣血”,“拊”,《藝文類聚》作“撫”。“泣血”,《陆士衡集》作“涕泣”。

〔二十〕“灑泪”,《陸士衡集》作“血泪”。

【注釋】

[1]夙年:早年。《爾雅·釋詁》:“夙,早也。”

[2]銜恤:,含憂。《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鄭玄箋:“恤,憂。”

[3]忝:愧。《詩·小雅·小宛》:“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末緒:末業。

[4]墨絰即戎:銜喪從軍。《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杜預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凶服從戎,故墨之。”絰:喪服。《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鄭玄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麻在首在要,皆曰絰。”

[5]縈髮:盤髮,束髮。縈:盤繞。《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毛詩傳:“縈,旋也。”

[6]祖送:移送靈柩。

[7]遺情:往而情留。曹植《洛神賦》:“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8]造:建立功業。《詩·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毛詩傳:“造,爲也。”鄭玄箋:“上皆有德,子弟皆有所造成。”南國:江漢一帶,此指東吴。《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9]繇:由于。《爾雅·釋詁》:“繇,於也。”

[10]惟帝念功:帝念其功。語出《尚書·大禹謨》:“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載繁其錫:屢次賞賜以彰其功。張銑注:“始賜光大之德於子孫也。載,始。錫,賜也。”

[11]玄冕:達官貴族之服。《周禮·春官·司服》:“祭群小祀,則玄冕。”鄭玄注:“玄者衣無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謂玄焉。凡冕服,皆玄衣纁裳。”袞衣:上公之服,有龍飾。《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毛詩傳:“袞衣,卷龍也。”

[12]金石:音樂。《左傳·襄公十一年》:“魏絳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杜預注:“《禮》:大夫有功則賜樂。”假:授。《逸周書·史記》:“任之以國,假之以權。”旄鉞:旌旗與斧鉞。《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朕今授之以旄鉞之重。”

[13]丕:大。郝立權《陸士衡詩注》:“言其列祖列宗,不第以威耀人,其德亦足稱也。”

[14]奕葉:奕世,世代。《國語·周語上》:“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台衡:三公之位。王儉《禇淵碑文》:“具贍之範既著,台衡之望斯集。”紫極:紫微,指皇宫。《晋書·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里,其西番七,東番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

[15]篤生:厚生。《詩·大雅·文王》:“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二昆:指陸晏、陸景。克明克俊:能明其俊德。《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16]結轍:回車。《尉繚子·戰威》:“止如堵墻,動如風雨,車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承風:承其教化。《楚辭·遠游》:“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襲問:襲聞,因其名聲。襲:因。張暢《若耶山敬法師誄》:“歸來之子,跨古逢運,結轍承風,遵途襲問。”

[17]帝曰欽哉:帝曰恭敬其事。《尚書·堯典》:“帝曰:往欽哉。”孔安國傳:“敕鯀往治水,命使敬其事。”祚:禄位。《廣韵》:“祚,福也,禄也,位也。”

[18]組,《説文解字》:“組,綬屬也。”綏章:當爲“綬章”,綬帶與印章。古代以組綬别等級。《周禮·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玫而緼組綬。”載路:滿路。《詩·大雅·生民》:“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19]對揚:報答闡揚。《尚書·説命》:“再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孔安國傳:“對,答也。受美命而稱揚之。”

[20]武功:戰功。《詩·大雅·文王有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鄭玄箋:“武功,謂伐四國及崇之功也者。”

[21]烟煴:元氣。班固《東都賦》:“萬樂備,百禮暨,皇歡浹,群臣醉,降烟煴,謂元氣。”素:空。郝立權《陸士衡詩注》:“言武功聿舉,如烟煴之升天也。”江滸:江邊。《詩·大雅·江漢》:“江漢之滸,王命召虎。”鄭玄箋:“滸,水厓也。”

[22]不吊:不善。《詩·小雅·節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毛詩傳:“吊,至。”鄭玄箋:“至,猶善也。不善乎昊天,愬之也。”胡寧:何曾。《詩·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鄭玄箋:“寧,猶曾也。”

[23]微:衰微。

[24]闕:通“缺”。《禮記·禮運》:“三五而盈,三五而闕。”頑:愚妄無知。《尚書·堯典》:“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孔安國傳:“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

[25]王事靡盬:王事無止息。《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執稷黍,父母何怙。”旌旆:旌旗。

[26]委藉:受到朝廷重視。委:順從,聽任。《淮南子·本經訓》:“優柔委從,以養群類。”引申爲按照。奮戈:舉戈,指出征。曹植《責躬詩》:“甘赴江湘,赴戈吴越。”厥,《玉篇》:“厥,其也。”

[27]祁祁:衆多。《詩·商頌·玄鳥》:“四海來假,來假祁祁。”鄭玄箋:“祁祁,衆多也。”

[28]騤騤:馬强壯也。《詩·小雅·采薇》:“駕彼四牡,四牡騤騤。”駰:毛色駁雜之白馬。《詩·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駰,六轡既均。”翰:白馬。《禮記·檀弓上》:“戎事乘翰,牲用白。”鄭玄注:“翰,白色馬也。”

[29]翼:美。《爾雅·釋詁》:“翼,美也。”撫:憑藉。《禮記·曲禮上》:“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30]尋:繼。《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31]有命自天:自天而降命。《詩·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崇替:興廢。張華《雜詩》:“永思慮崇替,慨然獨撫膺。”

[32]守局:恪守職分。《晋書·刑法志》:“論隨時之宜,以明法官守局之分。”

[33]顛踣:跌倒,跌落。《荀子·正論》:“蹎跌碎折,不待頃矣。”西夏:西陵,指吴國。《三國志·吴書·陸抗傳》:“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爲西陵國之西門,雖云易守,亦復易失。”

[34]堂構:立基造屋。《尚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安國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爲堂基,况肯構立屋乎?”因喻先祖遺業。陳琳《檄吴將校部曲文》:“各紹堂構,能負析薪。”懵:同“懜”,慚愧。《廣韵》卷一:“懜,慚也。《國語》云:君使臣懜。”

[35]忍:克制。《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愧:通“愧”,慚愧。

[36]瑰偉:相貌魁梧美好,同“瓌瑋”,珍奇之物,此指奇异人才。播殖:播種。潘岳《藉田賦》:“後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

[37]垂翼:展翅飛翔。《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本指斂其翼,此取“於飛”之意。東畿:吴都。曜穎:光耀脱穎之才。曜,通“耀”,吴質《答東阿王書》:“雖恃平原養士之懿,愧無毛遂耀穎之才。”

[38]綿緜:綿延不絶。《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洪統:大統,大業。《尚書·牧誓》:“惟九年,大統未集。”崇:立。《詩·周頌·烈文》:“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毛詩傳:“崇,立也。”

[39]黄髮:長壽之徵。《詩·魯頌·閟宫》:“黄髮台背,壽胥與試。”鄭玄箋:“黄髮臺背,皆壽征也。”

[40]扼捥:同“扼捥”,手腕相扼…… 手腕相扼,形容情緒激昂的樣子。《戰國策·燕策》:“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

[41]掩涕:拭泪。《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洪興祖補注:“掩涕,猶抆泪也。”

[42]六龍:傳説中駕日之龍,喻日光。曹植《與吴質書》:“思欲抑六龍之首,頓羲和之轡。”促節:指時光流逝。陸雲《愁霖賦》:“矧百年之促節兮,又莫登乎期頤。”

[43]曠:相隔。《孔子家語·六本》:“齊高庭問於孔子曰:庭不曠山,不直地。”王肅注:“曠,隔也。”祀:年。《尚書·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

[44]悠悠:憂思貌。《詩·邶風·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45]垂髮:童年。《後漢書·吕强傳》:“垂髮服戎,功成皓首。”李賢注:“垂髮,謂童子也。”

[46]契闊:聚散。曹操《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此爲偏義復詞,指相聚。飽:滿足。《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47]天步多艱:天行艱難。《詩·大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毛詩傳:“步,行。”

[48]殊裔:邊遠夷蠻之地。《辨亡論》:“化協殊裔,風衍遐圻。”李周翰注:“裔,夷狄之國也。”此爲异鄉。

[49]阜:繁盛生長。《國語·魯語上》:“獸虞於是乎禁罝羅,矠魚鼈,以爲夏槁,助生阜也。”没:同“殁”,死亡。《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殁觀其行。”

[50]絶景:落日之影滅。張協《七命》:“絶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奥。”

[51]蜉蝣:也作“浮游”,一種朝生暮死生物。《大戴禮記·夏小正》:“浮游,殷之時也,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稱有何也。”指人生短暫。喬客:客居他乡的人。寄托。《廣韵》:“僑,寄也,客也。”

[52]黄壚:黄泉。《淮南子·覽冥訓》:“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黄壚。”

[53]亮會:良會。劉運好《陸士衡文集校注》:“此二句言我并非吝惜自己身軀,而是吝惜那美好的兄弟聚會。”

[54]紓:缓和,解除。宽舒。縈繞。劉運好《陸士衡文集校注》:“何以吝惜美好相會,因思念之情縈繞於心。”

[55]出車:駕車。《詩·小雅·出車》:“我出我車,於彼牧矣。”戒:準備,具備。《詩·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

[56]蓐食:食於寢蓐,形容早起。《左傳·文公七年》:“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潜師夜起。”

[57]濛雨:細雨。《詩·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58]阪:山坡。漪:波紋。《廣韵》:“漪,水文也。”

[59]爰:於。《詩·邶風·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鄭玄箋:“爰,於也。”屆:至。《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60]中荒:荒野。宗炳《明佛論》:“若使回身中荒,升嶽遐覽。”

[61]思:語助詞,無義。《詩·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凋:同“雕”,零落。瘁:劳累,疾病。潘岳《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李周翰注:“在疚,居喪也。”

[62]鞠爲茂草:全爲茂盛之草。鞠:同鞫。《詩·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爲茂草。”

[63]拊膺:捶胸,形容哀痛。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望城拊膺,震動郛邑。”彷徨:此指眼泪飛濺。

[64]仚:同“企”,踮起足跟。《説文解字》:“企,舉踵也。”

[65]言宴:童年的歡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66]窀穸:墓穴。《左傳·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謂爲靈若厲,大夫擇焉。”杜預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猶長夜。春秋謂祭祀,長夜謂葬埋。”

[67]中流:中道,正道。《荀子·禮論》:“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禮之殺也。文理情用,相爲内外表里,并行而雜,是禮之中流也。”

[68]心惻:内心傷痛。《易·井》:“井渫不食,爲我心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