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浅谈国运
- 大明:我姐姐开国皇后马秀英
- 扑街小叔叔
- 2257字
- 2025-04-17 07:00:15
戌时三刻,坤宁宫主殿。
“姐姐,你知道沈万三吗?”
聊得好好的马秀英听到马达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沈万三,疑惑道:
“沈万三?你是说沈茂、沈旺他爹沈万三?他早已死了!听说过他出资帮过张士诚。”
面色疑惑的马达反问:“死啦?我听说他不是帮姐夫修筑京城城墙及请求犒赏大军?”
“小弟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胡话?没有的事!”马秀英摆了摆手后继续开口:
“倒是他的儿子怕你姐夫迁怒他们,前几年在建城时主动出钱修了一些楼阁、道路。”
“犒赏大军更是无稽之谈,你姐夫怎能让一商贾收买军心?他们兄弟现在都是知命之年比你姐夫还大。”
“沈万三就算活着也耄耋(mao,die)之年走路都成问题还怎能帮你姐夫修筑京城?”
马达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原来如此。”
“小弟你找他何事?”
马达嘿嘿一笑:“嘿嘿,我想见识见识传说中的聚宝盆而已。”
“呵呵...”马秀英捂嘴笑了笑,再次开口:“你姐夫早几年就去找过,根本就没有什么聚宝盆!”
“他财物都是从海外得来,具体如何所得姐姐也不知。”
“哈~~海外?我真把这茬给忘记啦!只要开发海外就能打破王朝国运三百年的诅咒!”
被马秀英这一提醒,马达兴奋的站起身叫唤。
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在她们身后响起。
“什么王朝国运三百年诅咒?你小子胡言乱语,刘伯温可是算过咱大明国运有六百半。”
马达没穿越前对‘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说法十分认同。
来到大明进入皇宫后经过了解后发现这句传言水分很大,把刘基给严重神化。
刘基功劳很多这点不否认,也是朱元璋的智囊团核心人物也不假,但真要说帮其一统江山有点扯。
刘基是1360年加入朱元璋团队,这时的朱元璋已经盘踞金陵等地,且准备与强敌陈友谅大战。
期间谏言先打陈后攻张,不营救小明王等几件大事的结果来看,他并没有那么‘神’。
加上他自身性格原因,后期与朱元璋闹别扭是难免的。
之前马达还想拯救一下他,几次接触都是热脸贴向冷屁股,马达也没再往上贴,一切随缘。
“姐夫,那你好好查查史书,别一天天玩玄学。”
朱元璋坐在马秀英身边哼声:“哼!你小子是不是傻?商、周、汉、宋不就超了三百年?”
“啧啧~~你怎么不说远古?上古?商、周不算,要从始皇帝大一统开始算。”马达啧声反驳。
朱元璋再次哼声:“哼~那也有汉、宋。”
马达给他一个大大的白眼,“姐夫,你真是鸭子死了嘴壳硬!好,那就说说汉、宋。”
“汉朝约四百年,分为西汉、东汉,中间还有王莽弄出来的新朝,实际是被隔断。”
“前宋是超过三百年,但也分北宋、南宋,虽没被隔断,但是两宋只有半壁江山!”
一旁的马秀英听完,脑中稍作整理出声开口道:
“没错!小弟说得对,包括晋、隋、元,离三百之数还差距甚远,唐也差一些。”
朱元璋沉默了,他在登基之前经常和李善长、宋濂、刘基等人探讨过王朝更替的问题。
但他们从来没有对国运三百年这个问题深入探讨,都认为是末代皇帝暴政的原因。
刘基推算过大明国运的话,后世之君做得好有六百五十年,差一些六百年一半也有三百年。
作为开国之君,谁不想自己开创的王朝千秋万代?此刻朱元璋才开始深思这个问题。
马秀英和马达都没有出声打扰他,静静坐在一旁喝茶。
沉思中的朱元璋脸色变幻中。
李善长、宋濂、刘伯温等人肯定明白这个道理,几人都不敢说,还有刘伯温和咱玩心机?
哎~他们也怕说出事情,咱盛怒之下他们就会人头落地。
又一会后,马达出声道:“姐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何必着相呢?”
话落,朱元璋面色恢复正常,看了看两人露出微笑并淡淡的开口:
“小弟,你可在白玉京跟随高人学习,可有破解之法?你小子快给咱解惑。”
“姐夫办法肯定有,不然我也不会说出来,只是......”马达故意拖长声调。
马秀英虽是马达血亲姐姐,但她还是倾向朱元璋,见他这模样出声笑骂:
“小弟你快说,你别调戏你姐夫!别学那些大儒整天神神秘秘的。”
“你小子快说,只要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咱给你封王!异姓王!”
朱元璋笑呵呵的对马达抛出‘王炸’。
马达内心一喜,“果真异姓王?”
“果真。”朱元璋点了点头。
“好!我答应,事成之后封我为靠山王!嘿嘿...”
马达笑了笑继续开口:“不过这事光说难度都很大,实际做起来难度更大。”
哭笑不得的朱元璋点头道:“一一道来。”
马达整理一下思路,开口道:“明面上看是王朝末代的帝王昏聩,各地义军揭竿而起。”
“不是这样吗?”朱元璋不等他说完出声插话。
马达不悦的怼了一句,“姐夫不许插嘴!再插嘴我回去睡觉了。”
“就是,重八别插话。”马秀英跟着附和。
朱元璋笑了笑,“呵呵...小弟你继续,继续。”
“末代帝王昏聩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末代帝王并不昏聩,反而有明君之相!其实最大的原因是粮食。”
听到粮食二字,朱元璋和马秀英对视一眼重复开口。
“粮食?”
“粮食?”
“没错,就是粮食!”马达重重的点了点头。
在后世闲暇时常刷豆音,虽没有深度研究这方面问题,但也看到不少名师解说。
结合学来的观点继续解释:“王朝三百年诅咒,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粮食是其中最重要之一。”
“粮食原因之上一步就是自然灾害,是不是每个王朝末期粮食就会大量减产?”
“因为这是气候交替的周期性,每过三百年就会出现一次小冰河时期。”
“期间粮食产量低、绝收,导致发生人祸,当朝廷镇压不住人祸,王朝至此衰败或至灭亡。”
“待小冰河期过去,新朝建立,粮食增产,百姓丰衣足食,又一个轮回开始。”
“百姓们不知这些,会把发生天灾人祸归结到末代皇帝身上。”
“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文臣们也会逼皇帝下罪己诏,以求老天爷的宽恕。”
“罪己诏有用的话也不会让皇帝失去了民心,使得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姐夫你若不信,可以去好好查查史书记载的各王朝末期百姓的生活状况。”
话毕,一旁朱元璋满色严肃的对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