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叛徒与内鬼

数以万计的士兵从周围的省份开始不断的向着北方聚集。

朱瞻玉却没有关注那么多,因为朱棣的事情,科举的事情延迟到了9月3号。

而且因为朱棣不在,所以这次派往安南的人选应该是由朱高炽定夺的。

朱瞻玉这眼神闪烁了一下他没想到老头儿会把这么大的权利给朱高炽。

但是他也看明白了,这是希望朱高炽能安排一些自己的人手开始掌握一定的兵力。

“看来这个阶段朱棣已经在内心里确定要把帝位给太子朱高炽了?”

“也不一定,很可能是因为徐皇后离去的事情对老朱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在这段时间内无心权位。”

朱瞻玉想了半天还是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如果是从这个阶段就已经决定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后面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大乱子。

人心就已经很让人难以测算了,更别说帝王之心了。

朱瞻玉翻开了手中的信是一个特殊的内鬼传递给他的。

“白莲教目前无碍,但私自藏有人员并未全部冲入军中。”

“这倒是有意思唐赛儿还真留退路啊。”

朱瞻玉看着信纸上的内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也不知道是你唐赛儿的主意,还是那个红莲的主意。”

“但是我安插的这个内鬼都不了解全部,那看来就是你唐赛儿的主意了。”

朱瞻玉笑了笑,尤其是现在唐软玉本来就在安南地区,唐赛儿给自己和自己女儿留下后路是很正常的。

他现在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尤其是如果另一件事情传回安南。

一反手上出现了另一封信,上面是景长宁给他写的。

“陛下离开之前为你安排了一桩婚事,应该是和蜀王第三女朱照月。”

朱瞻玉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说实话不愁是假的。

朱照月是蜀王的第三女,算是他的表妹。

在封建王朝这种事情很常见,更何况两个人也并不算是近亲结婚。

因为这朱照月本身就只是蜀国王的养女。

其父为保护朱椿也就是蜀王而死,朱椿就收养了其年仅2岁的女儿赐名朱照月。

朱照月在永乐5年刚刚受封为遂宁郡主。

年仅17岁算得上是京都一大才女。

朱瞻玉越看就越头疼,这种人他拒绝不了。

而且因为属地本来就是在四川和自己的大本营很近。

自己如果娶了朱照月,还怎么反叛?

想要进攻南京最基础的就是要先攻入四川地区。

自己真和自己老丈人打起来背负上一个骂名,自己以后怎么可能称帝?

“老东西!!!真是什么事情都让你算计了个遍!!”

朱棣一朝赐婚,直接险些让他破大防。

也在反叛的路上也给他搬了两座重山。

先不说四川打不打的事情,在唐赛儿不知道他被赐婚的情况下都开始截留部队不让白莲教的部队都进入明军里面。

这件事情如果让她知道了,她肯定得拼命的往手里攥底牌。

“哎,可是不娶还不行。”

朱瞻玉有些叹气,自己如果不娶妻,那么朱棣更得怀疑自己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朱瞻玉一甩袖离开了府衙当中。

永乐七年9月3日

南北两地无数学子早已经齐聚于南京,随便一条道路上都可以看到数十位身着光鲜亮丽的学子在与人论道论经。

而伴随着大量学子的涌入,会试考试正式开始。

上百名锦衣卫隐藏在各个角落,监督着整个会考的安全。

朱瞻玉坐在茶楼之上品着茶,对于会考的事情他反而是不太在意。

毕竟这个阶段的科举事儿很多也做不到所谓的公平。

“王爷,陈孝文真的有可能能被安排前往安南吗?”

“前20里面就他一个身份清白的,朱高炽不安排他安排谁?”

“你要是说朱棣,我反而没那么大把握,因为这位帝王太过于自负了,他不会去看这些学子到底是谁的人?”

“但是朱高炽绝对不会,这20名能进殿试的他绝对会细心的调查。”

“那他不会怀疑咱们科举舞弊吧…毕竟除了这个人,其他人全是皇亲国戚。”

“笑话。”

朱瞻玉白了旁边的男人一眼。

“我你还不放心?”

“小王爷,你我现在可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你干这些事儿也不要把我当傻子啊,唉,我岁数也不小了,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

“害,我之前谋害人命的时候你都没管。现在说这些有啥用?”

“某些事儿爆出来,我不一定会死,但你…”

朱瞻玉向着男人举了举茶杯,男人的脸上带着一丝苦涩,却还是举起茶杯一饮而尽。

只不过男人没有注意到的是朱瞻玉的目光始终没有看向那一身白衣。

科举考试一共持续了三天,朱瞻玉就在王府当中审阅着文书。

一个中年人快速的走了过来向他恭敬行礼。

“王爷,您找的人到了。”

“嗯”

这个中年人是他新找的管家,同时也是白莲教的一员。

一个身穿白袍的青年走了进来,向他微微的躬身。

“王爷,考完了”

“怎么样?”

“王爷教给我的两篇文章惊为天人,小生实在佩服。”

朱瞻玉笑了笑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对方的脸上戴着面具。

“按原计划行事,这次主要的选拔目标就是为了安南地区。”

“所以我给你写的那两篇国策策论一定要好好的背下来。”

“小生明白。”

“嗯,退下去吧。”

朱瞻玉打量了一下面前青年的一身白袍,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

“你小子倒是还挺聪明。”

“王爷过奖了。”

白衣青年退去,朱瞻玉然后有兴趣的看着自己手上的书信

书信的字体异常的娟秀,上面还有这种淡淡的胭脂味儿。

“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小姑娘,竟然观察的如此敏锐?”

朱瞻玉轻笑一声,然后让人背马直奔皇宫而去。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树立其中。

站在最前方的正是监国太子朱高炽。

“首先就是两广地区的水灾问题,目前水灾并不严重但是还是需要朝廷参与解决。”

“然后就是……”

朱高炽的性格比较柔和,所以和这些大臣相处的反而更加的融洽。

就在他即将宣布退朝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突然站了出来。

“臣举报科举存在舞弊,有人通过不法的手段进行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