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语音裂缝
窗外的暴雨把合作社的铁皮屋顶砸得噼啪作响。阿南缩在实验室的藤椅里,手背上冻裂的口子蹭着电话机发黄的塑料外壳。听筒里传来滋滋的电流声,混着周小雨遥远的嗓音:“这次的基因编辑仪能精准定位抗病基因......“
他低头看向账本,前天的暴雨让芒果裂果率升到了17.3%。圆珠笔在“农药开支“栏停顿许久,最后还是把数字改小了些——这笔钱该留给村里小学修漏雨的屋顶。
“我们试了钙肥喷施,效果不明显。“阿南用袖子擦了擦话筒上的水汽。电话那头传来敲键盘的声音,周小雨似乎正在记录数据:“可以考虑转入抗裂基因,用CRISPR技术......“
突然一阵雷声炸响,电话里传来陌生的男声:“这些农民连PCR原理都不懂,做基因编辑简直是......“电流声吞没了后半句话。阿南的手猛地攥紧,圆珠笔尖在账本上戳出个窟窿。
####**(回忆与现实交错)**
十年前的老教室里,周小雨也是这样敲着计算器教他算成本。那时的计算器还是太阳能板的老款式,她总抱怨数字跳得太慢。“等去了省城,咱们用电脑算。“少女的麻花辫扫过他的练习本,在本子上留下几道蓝墨水印。
此刻听筒里的键盘声清脆得刺耳。阿南望着墙上发霉的《果树栽培技术》,封皮上的出版日期还停留在2001年。实验室新买的显微镜用塑料布裹着,发票上那个带小数点的数字,抵得上合作社半年的芒果收入。
“最近......还好吗?“周小雨的声音突然放轻。阿南看着雨水顺着窗缝流进培养皿,菌株在污水里浮沉:“韦金花家屋顶修好了,她小儿子考上县中了。“说完才想起,上个月她问过一样的问题。
####**(阶级差异的具象化)**
暴雨在凌晨四点转成细雨。阿南摸黑去仓库检查芒果筐,手电筒扫过墙角的旧课桌——那是当年周小雨用过的,抽屉里还粘着褪色的课程表。他忽然想起前些天在账本上看到的运费数字:寄往美国的菌株样本,快递费比整筐芒果的收购价还高。
电话突然在身后炸响。周小雨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刚做完实验,你上次说的裂果数据......“阿南的视线落在她当年留下的钢笔上,笔帽的校徽在黑暗里泛着冷光。他说到一半停住了,因为听见电话那头有人用英语催促她去开会。
####**(无声的裂痕)**
天亮时阿南在暴雨纪念碑刻下新裂痕。凿子碰到藏在砖缝里的银链子——是周小雨当年落下的,链子已经发黑,吊坠里封着的菌株标本早就成了粉末。合作社的大喇叭开始广播台风预警,他摸着石碑上深深浅浅的刻痕,想起她临走前夜说的话:“等实验室建好了,我教你用基因检测仪。“
风裹着雨点砸在脸上。阿南把钢笔别进账本,纸页上的裂果率数字被雨水泡得模糊。远处传来货车的喇叭声,他知道今天又该去县城谈收购价了。经过村口老樟树时,树皮上歪歪扭扭刻着的“一起考大学“已经肿成了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