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工匠
- 大明1645:收拾旧山河
- 铁血明朝
- 2044字
- 2025-04-08 00:01:13
龙川千户府,位于老龙埠内西北角,距离朱宅非常的近。
天刚蒙蒙亮。
千户所府门外就聚集了一大群人,三五成群的或蹲或坐。
自从前两天,廖青将一杆老掉牙的火绳枪成功改造成一杆自生火铳后,朱顺就派人四处招募工匠。
无论是何种手艺人。
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通通来者不拒。
更是开出了令人无法拒绝的工钱。
每月白银二两!
消息很快在龙川周围四散传开,附近十里八乡但凡有点手艺的人,闻讯后都匆匆赶到了千户府应征。
“阿叔,朱公子花那么大的价钱,找这许多人是要干吗?”
一个半大小子,坐在装满工具的木箱上,手里捏着个饭团吃的正香。
他的阿叔叹了口气,说道:“建奴到了江西,很快就要冲咱这来。朱公子召咱们来,怕是因为要打仗了。”
“那打仗和朱公子花大价钱叫咱来有啥关系?”
“当然有关系,
我估摸是要造兵器盔甲啥的。”
“可咱只会放铁炮。”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时,不远处的拐角传来阵马蹄声响,大家抬眼看去,却只见位穿着青色长袍的贵公子信马而来,他在千户所门前翻身下马。
当即就有人起身小跑上前。
躬身行礼。
“朱公子您安好。”
朱顺微微颔首。
听见此人就是东家,众人纷纷起身围了过来。
“朱公子,您给开二两的工钱,可是真事?”
“这吃住也包可也是事实?”
现场喧闹不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疑问一股脑丢了出来,正当朱顺站在人群里不知从何答起时。
千户府的大门开了。
邹伺龙横眉怒目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瞎嚷嚷什么!老邹整日练兵累个半死,一个囵觉都睡不好吗?”
虎责团的训练是每天都进行的,从早到晚风雨无阻。
这和目前任何一支军队都不相同。
明军每月也就操练三次,而建奴号称训练有素,也不过就是每月比明军多操练那么一两次而已。这个时间段,对邹伺龙来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去校场上值太早,回去接着睡又太晚。
底下人的工匠们闻言,当即缩了缩脖子,眼底露出怯色,片刻后才有人解释道:“回千户大人的话,小民们是听见消息说千户所招募工匠,这才特意前来。扰了大人清梦,实在罪过,请大人恕罪,恕罪。”
邹伺龙虽然脾气暴,却也不是不讲理之人,四下一扫,发现来了不少人。
再一看......这马......
他心里陡然一惊。
随即果真在人群里看见了正与人交谈的朱顺。
“公子,您怎么也来了?”
邹伺龙的黑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横眉怒目,转瞬间就满脸笑容。
“这些都是请来造兵器的工匠,你那么大声作甚。”
朱顺不耐烦的摆摆手,这厮嗓门实在是有些大。
“噢!”邹伺龙恍然大悟。
“多有得罪,多有得罪!诸位师傅请进里头说话。”
听见造兵器,工匠们在他眼里马上变得可爱起来。
造兵器好啊!
这是一群宝贝啊!
现在虎贲团队列都练得有些模样了,可士兵们却连一套像样的装备都没凑齐,作为主将邹伺龙对此事自然是上心的。
朱顺领着众人鱼贯而入,在千户所大堂内各自找了地方坐好。
“我找大家来,都猜了个大概了吧?”
他坐在上首,开门见山的说道。
众人轰然答应。
龙川这段时间以来变化太大,百姓们私底下也没少议论,他们各个心里都清楚,知县老爷是为了拒敌。
“好,你们当中有人会被安排去打造盔甲兵器,有的会依据本身技能安排活计。”
“一律月钱二两,安排吃住!”
朱顺放下手,随即站直腰板,也不想再说客套的话。
话音一落,众人顿时喜出望外。
这年头虽然兵荒马乱,但二两银子还是够一家五口吃好长时间的了。
“大兄,我打算委任廖先生为总匠,将千户府改为我们的兵器工坊,你看如何?”朱顺含笑问道。
“这......”
邹伺龙有些始料不及。
虽然他的家眷都没有住在后宅,可这毕竟是龙川千户府!
而他是龙川千户。
如果千户所都没了,自己这个千户还有啥意义?
不过,邹伺龙还是爽快答应下来。
“既然公子有需要,我老邹没有二话!”
什么狗屁龙川千户,这玩意从公子决意起兵时,就已经不复存在,这个龙川千户的名头也是时候丢了。
“各位,至于你们的工作如何安排,总匠廖青廖先生一会来到这里后,会根据你们的手艺来分别安排。”
“我过来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安心!”
“证明此事无假!”
朱顺说完,就让众人留在此地等候廖青。
而他自己则带着邹伺龙离府而去。
“公子,我们养着一千兵,现在又养这几十名工匠,这银钱能跟得上吗?老邹我手头还有百十两,您要可得说话,我还得回田心找我那婆娘取。”
邹伺龙和朱顺骑马走在去往校场的路上,一路上他嘀嘀咕咕。
既心疼钱,又心疼公子。
“慌什么!这点花销算甚?”
“以后还要养十万,五十万的兵!成千上万的工匠。”
朱顺闻声骂道。
其实,这也不怪对方如此担心,自从集营以来发生的诸多事情,在邹伺龙看来,公子这哪里是养兵?
分明就是在养爹娘啊!
“光吃这一项,就能把您给吃垮!”他不服气的嘟囔道。
朱顺笑着摇头解释:“这段时间是为了给军士们养身体,把早前亏空的元气给补回来,等过十天半月,自然要清淡些许。”
不过话虽如此,每月的军费和工坊投入,必然也不会是个小数目。
在这一点上,他心知肚明。
确实应该考虑下财务问题了,总不能坐吃山空。
县衙那边,现在还是投入阶段,短时间内最多也只能给佃农提供些粮米,剩下其它的,恐怕还得朱顺自己想办法。
比如借给佃农们开垦的牛和农具。
这些都需要银子。
想到这些让人烦躁的事情,朱顺不由暗叹了声。
“还是杀狗大户来钱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