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二十二回中,贾环编了个极不通的灯谜: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哪有一个谜面打两个谜底的?
这个谜语除了表现贾环愚顽,与小说情节没有任何关联。《红楼梦》中是凡出现莫名其妙的闲笔,又是作者在打哑谜了。
贾环的谜语,最恰当的谜底是:玉玺。
贾环说的兽头,是指龙的九子之一“螭”,常安放于的屋檐顶端。“螭”也是古代玉玺的标准配置(《汉旧仪》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玉玺的下面四四方方像个古代的方枕。
贾环的大哥是贾珠,二哥是贾宝玉,“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已经死了,这里是否暗指二哥贾宝玉就是玉玺呢?这个说法看似荒唐,却是《红楼梦》索隐派的一致观点。
蔡元培在1915年写的《石头记索隐》一文中说:“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但蔡元培不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清末孙渠甫《石头记微言》中说:“宝玉即宝玉,传国之玺”,清末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民国时期的红学家寿鹏飞在《红楼梦本事辨证》一书中还进一步猜测了宝玉、蒋玉菡、蒋玉菡所居紫檀堡的关系:
宝玉是指传国玺,因系国宝,所以叫做“宝玉”。蒋玉菡是指藏玺之函椟,所以名曰“玉函”,且住紫檀堡,明言玺函以紫檀为之。
贾宝玉影射传国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他的灵玉上刻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关于传国玉玺的文献驳杂,记载不尽相同,但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三国演义》,“匿玉玺孙坚背约”一回对传国玺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对于传国玉玺的样貌,书中这样描绘:
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红楼梦》作为一部猜谜全书,贾宝玉的玉石上刻着的“仙寿恒昌”,不就是暗扣传国玉玺上的“既寿永昌”四字吗?
为什么玉玺上“傍缺一角”?这在《三国演义》也有介绍:
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
这说的是刘邦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将玉玺献出,成为刘氏承受天命的象征。到王莽篡权之时,王莽向皇太后索要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砸出去,于是摔掉了一个角。
“玉玺缺角”一事就解释了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说的一句奇怪的话:
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四角俱全”就是说贾宝玉现在“四角不全”,暗指玉玺缺角之事。
关于传国玉玺,一个流传最广的传说就是秦始皇用和氏壁雕琢而成,最早记载传国玺的《汉旧仪》并未提及此事,而是说由蓝田玉制成,而且从玉璧的尺寸大小来看,和氏璧也不可能改制成玉玺。罗贯中大约也发现了其中蹊跷,介绍传国玉玺来历时,保留了卞和献玉的故事,但没提及和氏璧:
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这说的是卞和在荆山下看见凤凰栖息于一块石头上,卞和就将这块石头进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石头切开,果然得到一块好玉。后来秦始皇命人将玉雕琢为玺,李斯在上面题了八个字。
《红楼梦》第七回,有两个地方影射了秦始皇“琢玉为玺”这件事情。
秦钟出场时,有一段奇怪的脂批:
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里的“情种”并不是说秦钟,而是随文衍义,由“情种”二字联想到宝玉,因为宝玉也是“情种”,这可由《红楼梦组曲·引子》中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为证。
宝玉是传国玺,传国玺由秦始皇所制,故言“来时本姓秦”,传国玺由良玉琢成,故言“未嫁先名玉”。《红楼梦》通部书都隐喻明清双方对皇权、华夏道统的争夺,故言“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这一回有一首奇怪的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诗中“惜花人”自然是指宝玉,那为什么要说宝玉是“家住江南本姓秦”呢?因为制传国玺的玉出自楚国,故言“家住江南”,在秦朝制成,故言“本姓秦”。
贾宝玉就是传国玺,也解释了贾宝玉身上最广为人知的怪癖:吃胭脂。《红楼梦》中多处描写了宝玉对胭脂不可遏制的冲动:
(袭人道)“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第十九回)。
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说。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掠着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说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第二十一回)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第二十三回)
便猴上(鸳鸯)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第二十四回)
宝玉影射玉玺,胭脂象征印泥,所以宝玉吃胭脂就是他的天然本能。
《红楼梦》书中许多小人物都有名有姓,好多小人物还有字有号,唯独没有出现过贾宝玉的名字。这是《红楼梦》的一个谜团,作者在此也必然所隐喻。有的猜测贾宝玉应该叫贾璋,他的胞兄贾珠、胞姐贾元春合起来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的猜测贾宝玉是玉玺,所以该叫贾玺......
笔者认为贾宝玉很有可能叫贾璧。
首先,“宝玉”二字连读,发音非常接近“璧”,尤其南方人经常难以区分“i”和“ü”。
其次,传说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刻成,与和氏璧齐名的是随侯珠。二者合称为“春秋二宝”,颇有得此二宝既得天命的味道。由此衍生的成语有“珠联璧合”“随珠和璧”“珠璧联辉”等。贾宝玉的哥哥叫贾珠,所以贾宝玉的大名很可能与贾珠呼应,取名贾璧。
当然,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脂砚斋所言“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还有一层寓意。宝玉是玉玺,象征皇权、道统,宝玉是个泛爱之人,是凡与宝玉互生情愫的女子,黛玉、宝钗、妙玉、袭人、香菱等,影射的人物必定与皇权有瓜葛,是历史上的帝王。又或宝玉的至亲、族亲,贾母、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巧姐、贾环、贾敬等,也都是影射帝王或者与皇权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便是《红楼梦》整部书的大纲目、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