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国术新声

民国元年春,上海精武门的演武场焕然一新。陈墨站在《国术月刊》创刊号的样刊前,指尖划过“振兴国术,强种保国“的发刊词,耳边回响着霍元甲的临终遗言:“武术当为国人之精神脊梁。“

“陈门主,印刷坊的老张说,洋人不肯卖油墨。“霍青桐抱着一叠稿纸走来,双刀在腰间叮当作响,“那些洋商摆明了要刁难我们。“

陈墨冷笑,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告诉老张,去买国产的松烟墨。咱们中国人,不靠洋人也能办大事。“

三日后,《国术月刊》创刊号在上海滩街头热销。陈墨亲自上街派发,西装革履的青年、长衫布鞋的武者纷纷驻足。当看到杂志中“武术科学化训练““格斗与军事结合“的文章时,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叹。

“陈门主,这杂志办得好!“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模样的人挤到跟前,“我叫蒋中正,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校长孙中山先生提倡尚武精神,不知能否与贵刊合作?“

陈墨心中一动,正要答话,街角突然传来惊呼。他转头望去,只见几个洋人水兵正在调戏卖花姑娘。陈墨大步上前,抓住水兵的手腕:“放开她!“

水兵挥拳打来,陈墨侧身避开,顺势将其摔倒。其他水兵见状,拔出刺刀围上来。陈墨施展开真武三十六式,拳脚生风,片刻间将水兵尽数击倒。

“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陈墨的吼声引来围观群众的掌声。那个叫蒋中正的年轻人眼中闪过异彩:“陈门主,黄埔军校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

当夜,陈墨在精武门设宴款待蒋中正。酒过三巡,蒋中正忽然压低声音:“陈门主,孙先生正在筹备北伐,急需武术人才训练新军。不知您...“

陈墨放下酒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陈某愿尽绵薄之力。“

次日清晨,陈墨正在编写第二期杂志内容,门房来报:“有位自称杜心五的先生求见。“

陈墨心中一凛。杜心五是自然门大师,传说轻功冠绝天下。他快步迎出,只见一个灰袍老者负手而立,目光如电。

“杜老前辈,晚辈陈墨有礼了。“陈墨抱拳。

杜心五上下打量他:“你就是那个融合古今的真武门主?老朽今日来,是想印证一下你的武学。“

两人来到演武场。杜心五脚尖轻点,跃上屋檐,如狸猫般掠过陈墨头顶。陈墨施展开“惊龙无影腿“,腿影重重封锁杜心五的退路。

杜心五轻笑,双掌如流水般化开陈墨的攻势:“你的招式刚猛有余,灵动不足。“他突然欺身贴近,手掌虚晃,陈墨只觉腰间一麻,竟动弹不得。

“老前辈手下留情。“陈墨苦笑。

杜心五解开他的穴道:“你的根基扎实,但过于依赖招式。自然门讲究'动静无始,变化无端',你可明白?“

陈墨沉吟片刻,忽然顿悟:“武学之道,当如流水,随势而变。“

杜心五抚须而笑:“孺子可教。老朽观你胸怀家国,若不嫌弃,可与老朽共创'中华国术研究会',将各派武学融会贯通。“

陈墨大喜,正要答话,霍青桐匆匆跑来:“师父,黄埔军校的蒋先生派人送来聘书,邀您担任武术总教头!“

陈墨接过聘书,望向杜心五。老人微笑点头:“去吧,年轻人。武术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三日后,陈墨带着霍青桐登上开往广州的轮船。甲板上,他望着滔滔江水,想起赵铁柱、梁启超,想起那些为家国奋斗的人。他知道,真正的武道革新,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