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阴沉。
像是笼着一层黑障。
让人心情没来由的感到压抑。
刘禅坐在偏殿中,虽还是一身丧服,但眉宇间已没了最初的稚嫩跟彷徨,多了不少从容跟自如。
他最近背地并未闲着。
作为少主,作为蜀汉新君,他对永安的情况其实了解很少,因而借着守灵,故作沉寂,私下通过各种接触试探,将刘备留在这座行宫的侍从、宦官都笼络了过来。
现在行宫侍从领将是陈式。
这是刘备从微末中提拔上来的寒门将领,汉中之战初露锋芒,入了刘备的眼,这次则被委以重任。
宦官则由自己的随行中官,李进忠负责。
通过陈式跟李进忠,刘禅得以成功掌控整座行宫,并有了足够的人手去打探城中官员的情况。
刘禅很谨慎。
他知道自己人生地不熟,根基不稳,对底下的官员又不了解,因而动作很小心,即便派人去调查,也多是打着送吃送喝犒劳的名义。
一来借此笼络人心,二来是通过不断的接触了解,摸查一下这些官员的情况,了解这些官员的性格。
同时为了解的更细致。
他还派人去私下打听,这些官员的过往出身,以及在军中、官吏口中的口碑和名望。
正是靠着日拱一卒的打探,在闭门守灵的三四天,他基本已将永安以及大军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
心中彻底有了底。
城中内政官员以诸葛亮为首。
而军权最重的是冯习,现担任的是大督,为军中前线指挥官,军中地位仅次于刘备。
其次是张南,前部督,也就是所谓的先锋将领,接着是傅肜,军中别督,这两人是刘备,这次有意提拔培养的指挥将领。
水军由黄权掌控,除此之外,军中还有王甫、杜路、刘宁等中生代将领,都掌有一定兵权。
这些将领中有一人最特殊。
吴班。
四舍五入,这人还算是外戚。
他是现在蜀汉穆皇后的兄长,还有个兄长吴懿被任命为关中都督,就给了个虚职,并没有给多少兵权。
刘备对外戚还是多有盯防。
刘禅整体看下来,蜀汉这次东征的将领,大多都出自寒门,或者起于微末,也都数次征战沙场的过往。
基本都能信任。
毕竟这些将领,都是跟着刘备一路东征西讨,出身入死的,纵是性格有问题,但忠诚度都很高。
这种情况,刘禅在打听出来时,还有些惊诧,但略一思索,就想明白了缘由。
刘备这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什么形形色色的人没见过?上至天子王公,下至贩夫走卒,流民贼寇,基本都接触了个遍。
因而根本就不看重出身,就唯才是举,唯能是用,加上刘备不怎么得士族青睐,自不会去刻意讨好士族。
在用人上,刘备还跟诸葛亮有过冲突,刘备认为,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唯才是用。
诸葛亮则更建议德才兼备。
不过最终结果显而易见,在识人用人方面,明显还是刘备更高一筹,最主要用寒门、底层的人,他们是真的效死于前。
士族,还是寒门、底层,哪个更好用,哪个用起来更放心,刘备跑了大半生,还能不清楚?
这就是蜀汉忠义的底层逻辑。
这是刘备赋予的。
在这个士族呼风唤雨,掌控天下权柄的时代,也是被未来誉为得士族得天下的时代,刘备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仅大肆打压士族,还大肆的重用提拔底层的寒门、底层,这种举动,在当下时代无疑是股清流。
刘禅很认可刘备的做法。
他们需要的只是愿意坚定跟随自己的世家子弟,而不是世家本身。
因而蜀汉很容易团结。
不过现在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所谓的托孤重臣李严。
对李严,刘禅也很无语。
这个人的小心思太多了,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后,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试图在朝堂争权!
就这几天,李严对他就有劝进,还有请令,诛杀为刘备看病的御医,在议会时,还公然想分权。
除此之外。
昨天又弄出了个争功。
争的这个所谓功,就是最终跟东吴达成协议的功,李严一直在积极推荐人选,争抢这几乎是明牌的功劳。
不过附和李严的官员很少。
诸葛亮虽性情略显严肃,但在负责内政后勤时,一直都没出过问题,对人对事也一直是秉公处理,刚正不阿,因而即便有将领对诸葛亮的铁面无私有情绪,但还不至于因此生怨。
如今城中情况已摸透。
也该干事了。
刘禅缓缓站起身,舒展的伸了个懒腰,轻语道:“李严啊李严,你这让我说什么好呢?”
“心思太多了!”
“你这托孤大臣,本就名不副实。”
“不过刘璋留在蜀汉的势力,的确已越来越难当大任了,若非陛下需要借你们来平衡朝堂,这个托孤大臣的重担,如何能落得到你头上?”
刘禅摇头。
所谓的东州派已成昨日黄花。
随着法正、董和的病逝,许靖年迈,孟达降魏,吴懿身为外戚,又不能让其做大,而董允、费祎又官职太低,资历太浅,难以维持朝中局面,这才将托孤重任,交到李严手中。
这明显是矮个子里拔高个。
无奈之举。
结果李严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在这几天里,到处兴风作浪,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让刘禅都有些厌了。
也就李严命好,刘备当下又不太敢重用益州士人,担心蜀汉内部益州势力做大,最终会绑架朝廷政治,加上东州派实在没可用之人了,不然又岂会轮到李严?
现在城中虚实都摸清了。
刘禅准备亲自出手,将内部的问题给解决掉。
同时彻底扶正诸葛亮,让诸葛亮提前‘掌控’蜀汉军政,借此让自己能安然身居幕后,不为孙权和曹丕注意。
从而麻痹魏吴,让他们放松警惕,减弱戒心。
至于李严,戴个高帽,供着就行。
刘禅指尖轻轻敲击着漆案,沉吟片刻,又在脑海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什么问题,朝殿外道:“来人,去将丞相和李中都护请来,孤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