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为书童

天宝年间的长安,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大唐的版图上熠熠生辉。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这座宏伟的都城,给鳞次栉比的宫殿、楼阁镀上一层金黄。朱雀大街作为长安的主干道,宽达百步,笔直地贯穿南北,此时已热闹非凡。

街边的店铺纷纷卸下门板,伙计们忙碌地摆放货物。糕点铺里,热气腾腾的胡饼、软糯的桂花糕散发着诱人香气,伙计们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高声吆喝:“刚出炉的糕点嘞,又香又甜!”不远处,香料店的老板正仔细整理着从西域运来的香料,乳香、龙涎香、檀香等散发着浓郁而神秘的气息,引得过往行人纷纷侧目。身着艳丽服饰的贵妇们在丫鬟的簇拥下,悠闲地穿梭于店铺之间,挑选着心仪的绸缎、珠宝。

长安的街头,杂耍艺人正在卖力表演。一位身材精瘦的男子,双手熟练地抛接着七八个彩球,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眼花缭乱;旁边,一位柔术艺人将身体扭曲成各种不可思议的形状,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惊呼。卖艺场地周围,孩子们嬉笑奔跑,手中拿着拨浪鼓,眼睛紧紧盯着艺人的一举一动,嘴里不时发出兴奋的叫声。

而在城中心的酒肆,更是热闹得如同鼎沸。酒肆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酒旗上绣着的“醉仙楼”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店内,酒客们三五成群,围坐在桌旁,推杯换盏,高谈阔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香,混合着菜肴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

李白,这位在长安诗坛声名远扬的人物,自然也是酒肆的常客。这一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醉仙楼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李白一袭白衣,长发随意束起,腰间挂着一把长剑,迈着洒脱的步伐走进酒肆。他的出现,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酒客们纷纷投来敬仰的目光,低声议论着。

“看,那就是李白李公子,听说他昨日又作了一首绝妙好诗。”

“是啊,李公子的诗,那真是无人能及,每次听他吟诗,都让人热血沸腾。”

李白对此浑然不觉,径直走到角落的一张桌子前坐下,大声喊道:“小二,拿酒来!要你们这儿最好的女儿红!”小二满脸堆笑,迅速端来一壶酒和几碟小菜。李白拿起酒壶,仰头便灌,不一会儿,一壶酒便见了底。他的脸上泛起红晕,眼神却愈发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诗意。

随着酒越喝越多,李白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他站起身来,摇晃着走到酒肆中央,大声说道:“今日,我李白心情大好,定要赋诗一首,为各位助兴!”众人纷纷叫好,围拢过来。李白闭上眼睛,沉思片刻,随即开口吟道:“长安繁华醉人心,酒肆歌楼笑语频。且把豪情付美酒,诗韵悠悠传古今。”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充满了感染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让在场的人沉浸其中。吟完诗,李白哈哈大笑,又拿起一壶酒,继续畅饮。

然而,这一次,李白似乎喝得有些过头了。他的脚步开始踉跄,眼神也变得迷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他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酒客们纷纷上前,想要扶起他,却又不知所措。此时,李教授恰好走进酒肆,看到这一幕,心中一惊。他急忙挤过人群,来到李白身边,将他扶起。

李教授看着昏迷不醒的李白,心中充满了担忧。他环顾四周,发现酒肆的伙计们也面露难色。原来,李白醉酒后时常这般,身边又没有个得力的书童照顾,每次都让酒肆的人头疼不已。李教授心中一动,他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与他朝夕相处,如今或许是个机会。

就在这时,酒肆老板走了过来,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公子,您有所不知,李公子才华横溢,可就是爱喝酒,每次喝醉都让人担心。他之前的书童受不了他这脾气,前几日刚走,如今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李教授听了,心中暗自思量,犹豫片刻后,他说道:“老板,我倒是愿意暂时充当李公子的书童,照顾他几日,不知可否?”老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有您照顾李公子,我们也放心。只是这书童的活儿可不轻松,李公子有时候性子急,您得多担待。”李教授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您放心吧。”

于是,李教授便在酒肆伙计的帮助下,将李白扶回了他的住处。李白的住处是一个简陋的小院,院内种着几株翠竹,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房间内,摆放着一张木床、一张书桌和几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诗稿。李教授将李白安置在床上,为他盖上被子,又打来一盆水,轻轻擦拭着他的脸。

待李白稍稍清醒一些,李教授轻声说道:“李公子,我是您的书童,以后就由我来照顾您。”李白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李教授,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又闭上了眼睛,嘟囔着:“书童?罢了罢了,只要有酒喝就行。”说完,又沉沉睡去。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白的房间里。李白缓缓醒来,头还有些隐隐作痛。他坐起身来,看到李教授正站在一旁,手中拿着一件干净的衣服。李教授微笑着说道:“李公子,您醒了。来,换件衣服,洗漱一下吧。”李白看着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他没有说话,接过衣服,开始洗漱。

洗漱完毕,李白来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他看着眼前的翠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诗意。他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纸上挥毫泼墨。李教授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李白,心中充满了好奇。只见李白笔锋游走,不一会儿,一首诗便跃然纸上:“翠竹青青映晨光,昨夜宿醉梦一场。醒来方觉尘世妙,诗韵悠悠岁月长。”

李教授看着李白的诗作,不禁赞叹道:“李公子,好诗啊!这诗中既有清晨的清新,又有对人生的感悟,实在是妙极了。”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你这书童,倒是懂些诗词。”李教授说道:“我自幼喜爱诗词,对李公子的诗作更是钦佩不已。能在您身边伺候,也是我的荣幸。”

从那以后,李教授便正式以书童的身份跟随在李白身边。他每日早早起床,为李白准备好洗漱用品,然后陪着李白一起读书、写诗。李白外出参加诗会、酒局时,李教授也总是寸步不离,细心照顾。在与李白的相处中,李教授逐渐发现,李白看似放浪不羁,实则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深沉的情感。

在长安的街头,时常能看到李白和李教授的身影。李白身着白衣,潇洒自如地走着,口中不时吟诵着诗句;李教授则跟在他身后,手中拿着笔墨纸砚,随时准备记录李白的灵感。他们走过热闹的集市,看着小贩们的叫卖,感受着人间烟火气;他们来到城外的河边,看着潺潺的流水,李白望着远方,思绪飘向未知的地方。

一日,李白带着李教授来到长安的大雁塔下。大雁塔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李白仰头看着大雁塔,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他说道:“这大雁塔,乃是我大唐的象征,承载着无数的文化与历史。今日,我们便在此赋诗一首,如何?”李教授连忙点头。李白闭上眼睛,沉思片刻,然后开口吟道:“巍峨雁塔入云霄,岁月悠悠史韵飘。墨客文人齐聚此,诗心一片寄今朝。”李教授听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也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的诗作:“追随李公游胜景,塔前思绪万千重。愿将诗韵传千古,不负今朝此际逢。”

在这盛唐的长安,李教授以书童的身份,开始了与李白的一段奇妙旅程。他不仅见证了李白的才华横溢,更深入了解了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李白,也在李教授的陪伴下,继续着他的诗意人生,在这繁华与喧嚣的长安城中,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