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财务危机

“哗啦啦”钥匙插入门锁开门的声音响起。

刘志远惊诧地看向门口,只见一位风韵犹存的女子出现在门前。

女子显然也看到沙发上的刘志远。

“宝新,这位是?”

沈宝新笑着起身上前,接过女子手中的菜篮。

“这位是刘先生,刘先生,她是我的内人。”

原来是沈夫人,刘志远灵机一动,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好方法。

他迅速起身打招呼。

“嫂子好。”

相互认识一番后,沈夫人知情识趣地进入卧室。

现在,客厅内再次只有两人。

重新坐好,刘志远重复刚才的话题。

“沈先生,如果你愿意加入我的报社,我可以做出承诺,只要报社经营良好,我可以送你一套千尺豪宅。”

“咚”卧室传来掉落东西的声音。

沈宝新显然也听到了。

他苦笑着望向刘志远。

“看来我不答应也不行喽!”

刘志远开玩笑地说:“如果沈先生你不答应,我以后每天都来烦你,逼得你答应。”

沈宝新哈哈大笑。

刘志远担心中间发生意外,他出言催促说:

“我听说沈先生上周从《大公报》辞职了。正好,成立新报社千头万绪,很多事我这个外行都不懂,沈先生不如今天就加入工作?”

沈宝新稍有迟疑。

“沈先生,难道你怕今天我不给工资?”

刘志远装出土豪样,掏出钱包,牛皮哄哄地说:“沈先生,你可以看着拿!”

沈宝新被逗得哭笑不得。

“刘先生,主要是我今天还需要……。”

还没等沈宝新说完,一直待在卧室偷听的沈夫人忍不住了。

她直接推开房门,满脸歉意地对刘志远说:

“刘先生,宝新现在就跟你去工作。”

一旁的沈宝新忍不住了。

“给儿子的数学题,我还没有出完……。”

沈夫人瞪了一眼,吓得沈宝新立马住嘴。

“宝新,你还是先跟老板去上班吧!题目的事情,我来解决。”

几分钟后,沈宝新和刘志远被送到了楼下。

“刘先生,我家宝新就有劳您照顾了。”

刘志远能说什么呢?

只能随声应和。

汽车都驶离几十米了,依旧还能看到沈夫人在挥手。

“前世大名鼎鼎的沈宝新,在家原来是个‘气管炎’啊!看来以后有了拿捏他的方法。”

刘志远心中偷笑。

沈宝新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刘先生,我们现在去哪?”

“当然是去采购办公用品,毕竟我们的报社什么都没有,只能先从最基础的开始。”

刘志远说着朝驾驶位的刘晶说:“先施百货还记得吧!我们先去那里。”

“收到,志远哥。”

来到先施百货,花费了几十分钟,终于将全部的办公物品采购完毕。

留下刘全送货。

刘志远和沈宝新继续采购。

望着正在与代理商谈判的沈宝新,刘志远心中十分得意。

前世的1959年,金庸刚离开长城电影公司,正寻求自立门户。

恰好遇到老同学沈宝新,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结合金庸的报业经验与沈宝新的经营能力,创办一份报纸。

金庸出资8万港元,沈宝新出资2万港元,合计10万港元,作为报社的启动资金,成立了七八十年代大名鼎鼎的《明报》。

“金大侠,你的左膀右臂现在到我手里了。我看你明年怎么办?”

提到金大侠,刘志远想到了他的武侠小说。

《明报》创刊初期,报纸每日只出版一张,内容以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连载为核心,辅以社评和市井新闻。

然而,因资金紧张、报纸定位模糊,《明报》的销量长期徘徊在千份左右,第一年亏损严重。

金庸甚至需要典当家中的物品,以维持报社的正常运作。

当时幸亏《神雕侠侣》的连载,逐渐为《明报》积累了人气,才使得报社度过起初的难关。

“我要不要借鉴一下,向金大侠约稿呢?”

至于如何约稿,刘志远转头看向沈宝新。

你也想让报社经营好吧!

正与代理商激烈谈判的沈宝新,可不知道就在不远处,正有一个家伙惦记他的同学关系。

下午两点,刘志远和沈宝新两人跟在三辆货车后面,缓缓靠近工厂。

得到消息的刘三,早已和刘全清扫好一楼的印刷车间。

于是,代理商派来的十来位安装工人,只是进去看了几眼,便开始了安装工作。

至于刘志远和沈宝新。他们俩正在视察隔壁的办公室。

“沈主编,这里怎么样?”

“就是面积太大了点,人少显得空旷。”

刘志远大手一挥。

“那就多招点人,我可不是要小打小闹。报社未来将是我旗下产业的喉舌,必然会享受到资源的倾斜。”

沈宝新一愣。

“老板,你旗下还有其他产业?”

刘志远尴尬地摸了摸头。

“额!我的第一项产业正在装修,一个月后正式开业。”

沈宝新满脸无语,他感觉自己被坑了。

刘志远刻意岔开话题。

“沈主编,走,我带你去看看分配给你的房子。”

两栋工业大厦,分为A栋和B栋,每栋顶部都有三栋房子。

但考虑到B栋未来用作制药厂,A栋用作药厂的仓库和报社的办公楼。

刘志远直接为沈宝新选择了A栋,与自己同住一层。

乘坐独立电梯,两人来到顶层。左拐进入老一套精装房,露出空旷的客厅。

“沈主编,房子是四室两厅一厨一卫,应该可以满足你跟家人的生活需要。”

沈宝新连连感谢。

他没想到老板提供的住房面积如此之大,比他先前租的房子宽敞多了。

而且,楼下就是报社,每天回家上班都很方便。

刘志远通过沈宝新的表现,意识到香江人对住房的渴求。

“看来日后拉拢人才时,可以每人送一套房。

前世有大刘送房子拿下美女,今生有我送住宅拉拢人才。

光是想想就很有意思。只是……。”

刘志远摸着有点空空的口袋,钱还是不经花啊!

当初得到的130万美金,其中100万买入了小麦期货。

剩下的30万美金,按照1:5的比例,兑换成了150万港币。

只是,购买工业大厦花费了50万,订购制药厂的设备和材料花费了60万,二者相加支付了110万港币。

再加上大厦装修的费用,以及今天采购的花费,兜里面已经没剩下多少钱。

刘志远原本还想帮沈宝新购置一套家具,现在看来,只能放弃。

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