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卖炭翁
- 大明:这南明忠臣我不当了
- 灞水行者
- 2059字
- 2025-04-02 00:01:12
而街道两边儿,各种各样的店铺酒楼也大开迎客,酒菜的香味从中飘出,令人垂涎欲滴。
“这些大店大楼,大都挣的是富人的钱,而小商小贩,挣的是普通百姓的钱。既然我上边儿的路线暂时不通,那就往下看看。”张蕴如此想着,开始观察起来。
这时,一位老人满面黑灰,吃力地推着老牛,老牛拉着车,上面堆满了煤炭,缓缓地走着。
“挖煤卖煤?可是我现在没什么人啊?”张蕴咂巴着嘴巴,突然听到身后有马蹄声逐渐靠近。
定睛一看,原来是宫中的内卫,身着黄衣骑着大马,得意扬扬地大喊着,驱逐开了挡路的商贩,很快来到了卖炭翁面前。
下马后,二人从胸口取出了一道文书,高声朝对方念道。
“宫中煤炭紧缺,皇上特命我二人前来采购!”
说完,其中一人取出半匹红纱和绫布,塞到老人的手上,随后驱赶着牛往宫里走。
但幸好,这不是大唐的卖炭翁,这些日子红纱和绫布的价格很高,勉强可以换这车煤。
老人紧赶慢赶地跟在牛身后,等卸完煤,他还得把牛拉回去。
待侍卫们离开,街道又恢复了刚才的喧闹,而张蕴的眼神,定格在老头负在背后的那双手。
这个时候,大明的百姓尚不知道,人的手上有很多的细菌。
为什么医疗知识普及之前孩童的死亡率那么高?
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注重卫生的习惯。
在结合想到的,张蕴的脑中灵光一闪。
“对啊,我怎么把和香水齐名的赚钱法宝给忘了?哎呀瞧我这脑子!”
拍了拍脑袋,张蕴数了数身上剩余的银两,还好当时有太岳补贴,买材料是够了!
大多数时候,华夏的京师都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只要是同时代有的,这里基本有。
在无数店铺中穿梭,张蕴按照脑海中的记忆,开始收集材料。
“草木灰、猪油羊油、黏土、模具、套碗、铁锅、勺子、蜂蜡、沉香......”
很快,基本材料就齐了,但是到了香味这步,张蕴有些迟疑。
花儿的话......
啧!摇摇头将脑海中的倩影搅浑,张蕴暗自叹了口气。
哎!只好选梅花了。
谁让这个季节就它多呢!对吧?
没办法的事情嘛,要是有牡丹啊、菊花呀、玫瑰之类的,我才不会选梅花呢。
这是迫不得已,是条件限制,没办法!
梅花,就梅花了,别想那么多了,快干吧,都下午了,时间真不多了。
回到自己的小屋,张蕴紧锣密鼓地开始手搓。
花了好长时间,张蕴看着手中散发着熟悉香气的洁白硬块,不由得扬起笑容。
皇天不负有心人啊!
将其装入盒中,张蕴收起后,看了看窗外。
“时间差不多,我也该出发了。”
黄昏时刻的京师街道,一位年轻人迎着夕阳,不断地向前奔跑,期待见到自己的第一个队友。
“不知道那个李老三李龙井,好不好相处,智商如何?
还有那个李探春,能力和见识明显超越常人,她到底想要什么?
唉不管了,曹国公府——南京城的第一国公府,我来了!”
随着夕阳落下,夜色渐起,张蕴远远地看见了曹国公府的大门——
还有一道熟悉的身影......
步伐缓缓减慢,张蕴满脸复杂。
走到了大门口,看向着雪白的倩影,许久才开口。
“你——怎么在这儿?”
林潇玉紧了紧狐裘披肩,抬起清亮的眼眸,回应道。
“我是你的介绍人,当然要过来。”
“额,这样啊。”张蕴眼神飘忽,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嗯,是这样。”
尴尬的气氛再度弥漫在二人身边,张蕴实在没想到,自己的话都说到那份儿上了,对方居然放下身段过来了,还说是自己的介绍人,这实在让他有些尴尬。
“等很久了吧?”张蕴缓缓开口,微微欠身,想和对方对视。
“刚到。”潇玉转过身,眼神飘忽。
这时,早就在看戏的老管家王伯嘿嘿一笑。
“张公子,林小姐在这儿等你很久了,还不快带她进来?”
“哦哦好,那——”张蕴走到林潇玉身边,仿佛之前什么都没发生过。
“麻烦你带路了。”
林潇玉偏过螓首,嘱咐道。
“跟着王伯就好,他是这里的大管家。”
“原来如此,那就拜托王管家了。”
张蕴看向这位面带笑容,身材不显,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老人。
“张先生是贵客,请随我来。”王伯微微弯腰,随即带着二人走进曹国公府。
曹国公府占地巨大,张蕴便跟着林潇玉的脚步,一边观看着府内各种奇观古物,一边回忆着关于曹国公府的历史记录。
初代曹国公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侄子李文忠,以老朱那悲惨的身世,找到这么个侄子不容易,而且能找到李文忠这样文韬武略兼备的侄子更不容易。
大明建立之后,李文忠同徐达一样,同为开国六公,只可惜天妒英才,不久就去世了。
而李文忠的儿子,怎么说呢?
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知名度上,远远超过了其父亲。
二代曹国公李景隆,大明第一代战神,在燕王朱棣奉天靖难时期,率领大明最精锐的六十万大军,包围了对面大本营北平,北平城中只有燕王之子朱高炽带着一万多人守城,结果硬是没打下来!
其中的具体操作更是让人怀疑这小子就没想打。
最可笑的是,待燕王朱棣打入南京后,这家伙居然伙同藩王把大门给打开了!
这下更是坐实了这小子的演员身份。
之后,李景隆虽然没得到什么重用,但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即使朱棣迁都北平,也没跟着去,安安稳稳地在南京度过了后半生。
而曹国公府,仗着太祖与成祖两份“从龙之功”,一直昌盛到现在,即使是一门双国公的徐家,也只能甘拜下风。
走过青石铺陈的结实道路,最后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树林,三人终于来到了曹国公府的主院。
见到客人来到,一位身材中等,身着华丽的男子笑着走了上来。
“哈哈,张状元,久仰久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