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微博空间内北京官方账号中呈现出的北京城市形象

(一)北京官方微博账号选取情况

本文选取了微博平台上粉丝数量及活跃度综合排名前50位的北京官方账号,对其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所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了全部抓取,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解北京地区影响力最大、活跃度最高的官方账号所关注的领域及对北京城市形象建构的相关影响。

微博平台上影响力最大、活跃度最高的50个北京官方账号主要为北京市各机关、机构,北京市各区政府、机构等相关组织单位的官方账号,包括“平安北京”“北京消防”“北京丰台”“国家博物馆”等,发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此次抓取时间段内,50个北京官方账号共发布了105773条内容,平均每个官方账号发布约2115条。

(二)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的词频分析

本文对上述50个北京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北京官方账号所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分词处理,按照地名、人名、机构团体名以及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分别进行归纳统计,提取其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整理出词频地图(见图7),以此为基础,对这些官方账号在微博平台上的发布特点及情感传递倾向进行分析研究。

图7 微博空间内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词频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制作。

1.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中的主要领域

通过将微博内容中的名词词频(见图8)和动词词频(见图9)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领域,包括民生、环境、气象、交通等内容,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内容发布较少。

图8 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7000次的名词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图9 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7000次的动词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统计范围内所有微博内容提及的名词次数总计3391769次,其中提及次数超过7000次的词共计41个。在此41个提及频率较高的名词中,关于社会生活领域的词语共25个,如“社区”“街道”“交通”等相关名词,以及“我区”“市民”“北风”“交警”“家庭”等。微博内容中提及的动词次数总计2249064次,其中提及次数超过7000次的动词数量共计30个。“活动”一词在提及次数超过7000次的动词中位列第一,“服务”“播报”“整治”等词语也频繁出现。此外,微博中与文化教育领域相关的词语也经常出现,如“文化”“项目”“新闻”等名词的提及频率均在7500次以上。

2.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的主要地点

通过分析微博内容中的地点词频(见图10),可以看出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所涉及的地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北京下辖区以及北京市内知名地点、景点。

图10 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600次的地点名词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在所有50个北京官方账号所发布的微博内容中,总共提及中外国家、地区、城市、州县、街道等地点相关名称226000余次,其中提及次数超过600次的地名数量共计42个,包括:中国相关地名40个,占比95.2%;外国相关地名2个,占比4.8%。其中提到与北京相关的地名29个,分别为北京、通州、门头沟、石景山、中关村、长辛店、亦庄、长城、回龙观等,且“北京”一词在提及次数超过600次的名词中排名第一位。

3.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中的人和机构、团体、组织层级

分析微博内容中的人名词频(见图11)和机构团体词频(见图12)可以看出,北京官方账号发表微博内容中所涉及的人名主要为毛泽东、周恩来、马克思等伟人、政治领袖以及孔子、李白、莎士比亚等历史文化名人;涉及的机构、团体主要为央视、联合国、党中央、新华社等党政机关、国家机构、国际组织、文化传媒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以及中国队、少先队等组织团体。集团、公司等企业系统出现频率较低。

统计范围内所有微博内容提及的人名次数总计7000余次,其中提及次数超过30次的人名共计34个。在此34个提及频率较高的人名中,关于伟人、政治领袖的有6个,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有10个,“毛泽东”在提及次数超过30次的人名中排名第一位。微博内容中提及的机构、团体次数总计10521次,此范围内提及次数超过40次的机构团体数量共计36个。其中,党政机关、国家机构共12个,高等院校5个,文化传媒机构2个,且“央视”一词在提及次数超过40次的机构、团体中排名第一位。

4.微博内容中北京官方账号整体情感传递倾向

从北京官方账号微博内容中提取的形容词词频分析来看,传递正向情感的词语居多,且发布频率远高于负向情感词语(见图13)。统计范围内所有微博内容提及的形容词总计430000余次,其中提及次数超过2000次的形容词共计27个。在这些形容词中,“安全”“精彩”“美丽”“健康”“及时”“积极”“快速”“有效”等正向情感词语共17个,“危险”“严重”等负向情感词语2个,“正式”“具体”等中性词语8个。

图11 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30次的人名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图12 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40次的机构、团体、组织层级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图13 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中提及次数超过3000次的形容词排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北京官方微博发布内容整理绘制。

(三)北京官方账号整体微博使用和内容发布特征

1.北京官方账号微博使用率较高,发布内容多为与北京相关社会生活

综合分析北京官方账号微博发布内容与内容词频,不难发现北京官方账号对微博的使用依赖度较高。除少数官方账号在数据抓取期内发表微博数量不足100篇外,超过半数北京官方账号微博发布数量多于500篇,其中有25个北京官方账号微博发布数量多于1000篇。“平安北京”发布数量排名第一位,为10800余篇。50个北京官方账号的平均发博量为2115篇左右,微博使用率较高。

北京官方账号在微博上发表的内容多为与北京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包括民生、教育、交通、气象等多方面,如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的北京市社会公共安全与人身安全相关内容,“@首都网警教防骗”“网警蜀黍告诉你,网上遇到这样的信息该怎么办”“不是只有110才能报警!记住12110,关键时刻发短信能救命!”等;又如“北京发布”发布的与北京市社会民生相关的内容,“什刹海电子市场拆除增绿”“南苑机场外最大违建群开拆”“市委出台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等。涵盖北京相关社会文化生活的多角度、多方面。

2.北京官方账号自发提及的“北京”相关内容较多

北京官方账号多数为北京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在微博平台上的对外宣传账号,因而这些官方账号自主发布的与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

在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内容的地点词频统计中,“北京”一词以81000余次的发布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地点词语发布量,如“新北京人公租房专项配租试点登记踊跃,近期启动第二批项目试点”“16时北京空气质量预报”“#北京国际电影节##旅讯怀柔##北京交通#2017年4月16日、23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闭幕式期间部分路段将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而丰台、通州、朝阳、顺义、中关村、长辛店、亦庄等北京下辖区域名称也以极大比重出现在北京官方账号发布微博中,如“通州将推民政‘一卡通’”“【聚焦】昌平印发《昌平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补助规定》”“#美丽房山 文明行动#为国家电网首都电力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点赞”等。此外,与北京市相关的知名文化、教育、宣传机构,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词语的发布频率也较高。

3.在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建构和宣传上,北京官方账号的影响较显著

由于北京官方账号微博使用频率及活跃度较高,关注对象主要为北京市及北京相关议题,且粉丝数量较多,与粉丝互动相对频繁,因而从抓取的微博信息来看,微博空间内的北京官方账号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建构和宣传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是北京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方式。

北京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作为微博空间内北京官方账号的使用主体,其本身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而借助微博这一媒介平台有利于以上内容更好地传播,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宣传有一定促进作用。借助微博平台,发挥北京官方账号宣传优势,助力北京城市形象宣传,是北京城市形象塑造与构建的有力助推器。


[1] 李星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内容与媒介传播;李子,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告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内容评估和数字营销传播。

[2] 〔美〕施拉姆:《人类传播史》,游梓翔、吴韵仪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第105页。

[3]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第64页。

[4] G.J.Ashorth and H.Vood,“Marketing the City:Concepts,Processes and Dutch Applications,” The Town Planning Review,No.1,1988,pp.65-79.

[5] 〔美〕菲利普·科特勒:《品牌:城市营销之魂》,陈小玮整理,《新西部》2005年第10期。

[6] 〔日〕竹内郁郎编《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7] 〔澳〕斯科特·麦奎尔:《媒体城市:媒体、建筑与都市空间》,邵文实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 〔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的城市文化》,载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 范小军:《城市品牌塑造机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0] 叶南客:《城市形象塑造战略新论》,《学术研究》2000年第12期。

[11] 韩隽:《城市形象传播:传媒角色与路径》,《人文杂志》2017年第4期。

[12] 陈映:《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新闻界》2009年第5期。

[13] 肖荣春:《城市的想象:网络传播场域中的城市形象展演——以天涯论坛宁波版为分析对象》,《新闻界》2010年第1期。

[14] 王振源、陈晞:《全球性媒体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国外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为例》,《科技与出版》2011年第11期。

[15] 张健:《从传播学角度看影视剧中的北京文化符号与城市形象传播》,《戏剧之家》2014年第7期。

[16] 欧亚、熊炜:《从〈纽约时报〉看北京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对外传播》2016年第6期。

[17] 徐翔、朱颖:《北京城市形象国际自媒体传播的现状与对策——基于Twitter、Google+、YouTube的实证分析》,《对外传播》2017年第8期。

[18] 赵永华、李璐:《国际受众对北京城市形象的认知与评价研究》,《对外传播》2015年第5期。

[19] 曲茹、邵云:《北京城市形象及文化符号的受众认知分析——以在京外国留学生为例》,《对外传播》2015年第4期。

[20] 张超:《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以“北京发布”为例》,《新闻世界》2013年第8期。

[21] 詹骞:《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政务微博——以“平安北京”龙年春节期间的微博为例》,《当代传播》2012年第9期。

[22] 王毓琦:《从“政能量”到“正能量”——基于新浪微博“平安北京”的个案分析》,《新闻世界》2013年第6期。

[23] 周颖:《如何运用政务微博塑造城市形象》,《新闻世界》2014年第9期。

[24] 孙帅、周毅:《政务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响应研究——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的“北京发布”响应表现为个案》,《电子政务》2013年5月刊。

[25] 梁芷铭:《政府官方微博危机传播及其话语建构研究:以新浪微博“北京发布”为中心》,《新闻界》2014年第11期。

[26] 姚宝权:《突发自然灾害政务微博发布的实证研究——以北京7·21暴雨为例》,《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27] 孙振虎、张弛:《风险社会语境下政务微博的政府形象塑造——以“7·21北京大雨事件”中“@平安北京”微博传播为例》,《现代传播》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