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晚霞,绮丽又绚烂。
这座从嘉靖二十九年就存在的互市之地,在宣府、大同二镇一半以上的火药爆炸下,几乎给翻了过来。
本来存在的酒楼、临时搭建的棚子……地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手给抹去了。
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残肢断臂,鞑靼军骑引以为傲的躯体,强劲的战马,终究是血肉之躯,被撕裂地厉害。
前一刻,还是人间的热闹,下一刻,就成了炼狱的恐怖。
过半的鞑靼军骑和战马,葬身于猛烈地爆炸之下,剩下的人、马,也遭受或重或轻的伤势,失聪、失明,让许多活着的人茫然,恐惧,而不知所措。
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在千里镜中,活着的鞑靼军骑,就像一只只无头苍蝇,在宣大军的围剿下,结束所有的痛苦。
步兵,对骑兵。
一营,敌一军。
以少胜多,百世之功。
大明朝两百载,从未有之,堪称万世之功。
王崇古披着里红外黑的大氅,目光不看四处鏖战的人群,只是望着日月相接的远处。
炮声,吼杀声,兵刃碰撞声,仿佛都离他很远。
大明军制,一营五千六百人,阳和堡城的一万多人,只够两个大营。
其中一个大营,的确前往了山西南部平阳、蒲州二城,而率领者,也真的是王崇古……假的。
这不是王崇古会什么神仙手段,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却有轮廓、枝蔓相近的树叶,人,亦是如此。
大明朝武将有“三好”,一好玩物,二好聚财,三好养生。
玩物、聚财,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财哪能去琢磨玩物,总督府的汉朝铜镜,隋唐古画、宋朝古本、今朝永乐、宣德、成化瓷器,哪个放出去都是天价。
王崇古是文臣,也是武将,文臣好的,他好,武将好的,他也好,而那第三好,养生,不如说是怕死。
该吃的、喝的、练的,他跟着养,同时为了安全,特意准备了个“分身”。
前去平阳、蒲州的“王崇古”,其实长相不怎么像,但骨架太像了,稍微经过易容,便浑似王崇古,远瞧,根本瞧不出来是假的。
鞑靼人如此相信他离开堡城,不外乎是那些商人、细作“眼睁睁”看着“他”率领营军离开,确定无法及时返回,才毫无顾忌地奔来洗劫。
却不想,互市这早就设好了圈套。
上万名军骑,这可以说是鞑靼土默特部本部以外,所有的精锐了,连人带马的损失,以当今塞北的“寒冷年岁”,二十年也恢复不了元气。
但能钻进来这么多猎物,显然不是守株待兔能达到的效果。
为此,他几乎倾尽了王家之财。
日月更替,那遥远的地方,王崇古隐约看到了一车车金、银、烈酒、茶叶、丝绸……凡是草原所没有的东西,无所不包运向了丰州滩的“汗廷”。
这些奢侈、享受的汉家东西,太能腐蚀人心了,作为俺答长子,僧格以骁勇著称,士马雄冠诸部,曾是草原五勇士之一。
是反抗大明朝的头等存在。
不知道多少违抗汗令,游走在和议边缘,领着兵马,扰乱两族边境。
在俺答入中原为质后,仅两年时间,僧格,黄台吉就强抢、掳掠有了二十多个“哈屯”。
甚至,还盯上了俺答的阏氏,自己的庶母,鞑靼的“三娘子”也儿钟金。
当然,如果以伦理来说,也儿钟金,还是黄台吉的外甥女。
王崇古不太想理清这复杂的关系,总之,这是草原风俗,与汉家不同。
很早以前,王崇古就与黄台吉保持着联系,互通有无,这次的“动一动”,王崇古许诺给了黄台吉家财,并承诺,在顺利入阁拜相,进入京城后,会“解决”俺答。
让黄台吉正式得到大明朝廷的承认,继任鞑靼土默特部首领,称“可汗”,并以尊重草原风俗为由,让其与庶母三娘子合婚。
在其父俺答死后,第二代“顺义王”,会归给黄台吉。
财、权、名、色。
能给的,不能给的,王崇古都给了,或者未来会给。
与杨博等山西势力官员的乐观不同,一次举荐不能入阁拜相,就两次,就三次……总会有机会的。
王崇古却不这样认为,陛下的一次次留中,就表明了心意,不许山西势力继续膨胀。
以黄台吉那被酒色财气掏空的身子,要是没有大的诱惑,两族恐怕再无大战。
无大战,就无大功,此生,怕是再无入阁拜相的机会。
为此,王崇古堵上了所有,黄台吉照单全收,长城内外的两个最高存在,合力埋葬了草原最后的精锐。
与杨博,与杨俊民,与张四维……与晋人认为的一样,世间万物,都有价格,黄台吉把鞑靼卖了个好价钱!
也让陛下再也没有拒绝他入阁拜相的理由!
……
乾清宫。
杨博的声音在所有人耳边响了起来:“西北一炬,冰山消融,一驱我大明朝二百年之乌云,王崇古之名,当共天日而同辉……”
大殿里的君、臣,默默地望着变脸如翻书的当朝天官,是谁刚才高喊攘外必先安内,是谁把白莲之祸放在鞑靼叩边之上?又是谁以四十多年仕途做注,主意从无悔改。
在御前出尔反尔,食言自肥,这是欺君啊。
“百世之功!”
“万世之功!”
“……”
杨博逐渐没了夸赞的词汇,但更多的,是意识到这诡异的气氛。
何谓反复无常?何谓小人?
杨博让一干君臣看到的反复无常小人的模样。
声音息了。
“崇古,崇古,古者,贤也。”
朱翊钧一行一行看着捷报,“不世之功,当有嘉赏,对此古之贤人,你们怎么看?”
庙堂的大学问就在应对,张居正的学问此时显露出来,“回陛下,宜授爵,当拜相,纳天下贤才于彀中,另外,合择一人于夕月坛分祭夜明之神和天上诸星宿,以告天地之功。”
“既如此,内阁、吏部拟个侯爵呈奏入宫,准王崇古入阁,分祭夜神、星宿之事,就交给杨卿了。”
朱翊钧给出了嘉赏,也点了杨博,“王崇古之后,接任宣大总督者,起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