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剑走偏锋,行刺金帝

若论与东厂的纠葛,自然要数当年朱府灭门一案,乃是由东厂大档头率领皇城司人马亲自动手。

除此之外,李宣实在想不出还有何牵连。

【当年赵无视救走“朱家幼子”一事,以东厂的手段,想必早已查得水落石出。至于“朱家幼子”后来“化名”为李宣,曹正淳是否知情,却不好断言......

但从眼前这人的态度来看,怕是已有所察觉。然此事究竟是东厂自行查探所得,还是赵无视有意泄露,尚难定论。】

他心念急转,只能想到这一种可能。

若曹正淳已然知晓,如今的“李宣”便是昔日的“朱彬幼子”,借宣旨之机派手下前来试探,那眼前这宦官的态度,便说得通了。

想到此处,李宣已有计较。

吕文德神色尴尬,似是担忧李宣年少气盛,会与京城来的贵人起冲突,却又不好出言相劝——

他深知眼前这少年看似温和,实则手段何等凌厉!

一旁的郭靖则面露愠色,心想这些阉人难怪自古声名狼藉,行事如此嚣张跋扈,无故折辱他人,实在令人生厌。

他为人刚正不阿,纵使年近不惑依旧秉性难移,当即便要出言驳斥。

然不待郭靖开口,李宣已抢先一步将二人拉至身侧,暗中催动内力,激起周遭气流翻涌,风声猎猎,恰好遮掩三人密谈。

对那轿中之人,竟是置若罔闻。

他将声音压得极低:“眼下情势危急,我决意潜入中都,行刺金国皇帝!”

此言一出,郭靖顿时忘了愠怒,吕文德也顾不得尴尬,双双怔在当场。

二人万没料到,他竟会生出这般胆大包天的念头。

“我与你同去!”

郭靖略一迟疑,出人意料地未加劝阻,反倒主动请缨。

“师兄竟不拦我?”

李宣颇感意外。

他原以为以郭靖沉稳的性子,听闻此计必会极力反对。

岂料非但毫无劝阻之意,反倒直言要并肩而行。

“为何要拦?眼下十万火急,固守不过是权宜之计。若能刺杀金国皇帝,纵不能令金国覆灭,也足以使其阵脚大乱,解燃眉之急。”

郭靖淡然一笑。

李宣忽地想起,眼前这位敦厚持重的师兄,当年也曾夜闯皇宫。

且非是孤身犯险,更还带着黄蓉,以及那时重伤未愈却仍贪嘴的洪七公。

对郭靖而言,夜闯临安皇宫与潜入中都皇城,想来难度相差无几。

甚至行刺皇帝,他自忖也未必不能得手。

但这些年来始终未曾付诸行动,实因他深知刺杀皇帝或许不难,难的是事后如何全身而退!

纵以郭靖如今的武功造诣,也不敢说能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将戒备森严的皇帝毙于掌下而不惊动旁人。

一旦惊动守卫,千百禁军合围而上,再辅以密如飞蝗的强弓劲弩,纵是五绝高手亦有陨落之危!

郭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但他深知即便皇帝驾崩,一个王朝也难顷刻覆灭。

情形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激出更大祸端——

金国旧主若亡,新君登基首要之事,必是举兵为先帝复仇。

不论能否查明真凶,这罪名终归要落在南宋朝廷头上,继而挥师南征。借外患平息内忧,此乃自古帝王惯用手段。

何况对当年强盛的金国而言,吃饭睡觉打南宋,简直如同家常便饭。

如此盘算下来,与其赌命行刺金国皇帝,倒不如留着这有用之躯镇守疆土更为划算。

郭靖熟读兵法,又有黄蓉这位女中诸葛常伴左右,岂会参不透其中关窍?

但李宣不同,郭靖深知这位师弟的修为,如今已凌驾于恩师之上。

潜入皇城行刺帝王,于他而言绝非难事。

最要紧的是,如今金国气数将尽,内忧外患之重更甚大宋。

朝中诸皇子明争暗斗,塞外蒙古铁骑虎视眈眈。

若此时金帝暴毙,皇位传承必起波澜,那些皇子为夺大位,怕是要斗得你死我活。

哪还有余力挥师南下?

届时金国各方势力再难同心,纵使蒙古来犯,他们多半也会选择保存实力。

否则一旦自家实力折损过重,岂不正给了其他皇子可乘之机?

其实自李宣在万军之中斩杀忽必烈与兀颜仲宽得手后,郭靖便已在思量行刺金帝的可行之处。

更与黄蓉商议过,二人皆觉此计可为。

只是近来妻子刚生产,他不得不暂将此念按下。

不想金国竟去而复返如此之快,更未料到李宣先一步道出此计。

说来倒是英雄所见略同。

“且不说襄阳防务还需仰仗师兄与吕安抚同心协力,单论行刺之事,从来便不是人越多越好。”

李宣斩钉截铁地摇头,神色坚毅如铁。

“再者,师兄莫非忘了小弟的看家本领?”

说着,他轻点自己面颊。

郭靖顿时恍然,再不坚持。

他忽端正抱拳,郑重道:“此去务必谨慎行事,纵使行刺不成,也定要全身而退。宣弟之才学武功,胜我十倍有余,你对汉家江山的重要,远非一个金国皇帝可比!”

他心知李宣所指乃是易容之术,这些年亲眼所见其神乎其技,不仅容貌,连声线体态都能模仿得真假难辨。

实则郭靖不知,李宣最大的依仗尚不是易容术,而是那永续不衰的“和光同尘”神通。

“既如此,军情如火,刻不容缓,小弟这便启程!”李宣当即就要动身。

吕文德急道:“那圣旨如何处置?”

李宣淡然一笑:“吾等舍生忘死赴国难,岂是为求一官半职?何况本就是一介布衣,未食君禄,何须对皇帝唯命是从。吕安抚自行定夺便是!”

这番话说得颇有离经叛道之意,但听在吕文德耳中,心下却真正添了几分敬重。

这世间能有几人,敢言舍生忘死却不为功名利禄?

郭靖更是心生知音之感,朗声赞道:“宣弟真豪杰也!”

“告辞!丐帮事务有劳师姐费心!”

李宣对吕文德反应浑不在意,将打狗棒交给郭靖,身形骤然拔地而起,转瞬间已踏足屋檐,蓦然回首望向那轿子,沉声冷喝:

“阉狗,有胆便跟我来,莫要在城内动手,伤及无辜百姓!”

在旁人看来,分明是李宣遭那宣旨宦官羞辱,愤怒已极。

自襄阳大捷后,关内百姓谁人不识李宣威名?此刻见这位大英雄竟遭朝廷鹰犬折辱,无不义愤填膺。

同时也对李宣盛怒之下,还能顾及百姓死活大为感动。

“不愧是逆贼之后,果然目无君父!胆敢侮辱钦差,看来是真不想活了!”

轿中之人闻言不由阴恻恻冷笑,雄浑内力骤然爆发,轰然冲破轿顶,直追而去。

便在此时,后方马车内忽传出一道清越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