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铁皮石斛

没多久,服务员端着两盘三杯鸡上来。

砂锅掀盖刹那,

鸡块裹着琥珀色酱釉在滚烫砂煲里滋滋作响。

而右边的那份所透出的香气明显胜于左边许多。

周天豪三人不约而同地将筷子伸向了右边那份。

伸出的筷子尖碰到鸡肉时。

三人似乎感受到了来自鸡皮那种胶质的弹性。

夹起时更是带出拉丝的酱汁。

随着鸡肉放入嘴里。

周天豪不可置信的停顿了数秒。

林薇薇和陈钊也是稍稍的瞪大了些眼睛。

这味道!?

作为锦荣的高层。

王大厨做的饭菜他们自然吃过。

好吃的没话说。

没有愧对他大厨的名号。

但这次的体会全然不同。

牙齿破开表层鸡皮地薄脆时,嫩滑地鸡肉在牙间弹动,热腾腾地酱汁又带着独属于鸡肉地鲜味充斥在整个口腔。

此刻,几人竟是不知该如何去形容这份美妙。

好半响。

陈钊从口中吐出个:“绝了!”

接着他们在想有没有可能是王大厨的厨艺进步导致的。

于是三人又不信邪地去尝了尝左边的那份三杯鸡。

怎么说呢。

在吃完右边那份后。

简直是味同嚼蜡。

“这盘可是许总带来的雁荡麻鸡?”

周天豪朝着服务员询问道。

“是的,周总。”

此时的许庸在周天豪眼中已经充满了奇幻色彩。

误打误撞研究出一个变异杨梅可以理解。

人都有运气好的时候。

无非许庸的运气更胜一些罢了。

哪怕你再研究出同种的其他变异型也能理解。

研究杨梅过程中有些意外发现嘛。

触类旁通,让人羡慕。

但雁荡麻鸡和杨梅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这也能做到更大更鲜更嫩。

这就有点厉害了。

周天豪心中对许庸的重视度提了又提。

此人必须交好。

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以后会不会还有其他更好的东西研究出来。

在右边的三杯鸡越夹越少而左边的没怎么变化的时候。

许庸脸上的笑意也是愈发明显。

他知道。

这场交易,稳了。

“不知许总的报价是?”

周天豪也没有墨迹,开口就是直奔主题。

普通的青脚麻鸡市场上的价格在4.4到4.7元每公斤。

虽然自己的雁荡麻鸡算得上各方面都比它强。

但许庸还是没准备贵太多。

它与云顶杨梅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作为水果。

人们还能安慰自己最近比较辛苦可以奖励下自己吃点好的。

但当饭吃的东西贵太多的话。

大多数人的想法还是选择换一个。

能吃的的东西这么多没必要贴死在一个东西上。

就像你会选择几十上百吃一顿kfc。

但你不会每顿都花几十上百去吃。

该回归十几二十的外卖甚至自己做饭。

还是得回归外卖、做饭。

“5元每斤。”

许庸报出价格后,周天豪确实也松了口气。

好在这价格在他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与正常在菜市场甚至超市等买到的价格不同。

销售时往往会以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

“陈经理,咱们大概一天的鸡肉日销在多少?”

陈钊简单的算了下。

“一天大概能在两百斤左右,但是考虑到客人可能会吃厌,我们正常是同一食材一周更换一回。”

“许总,每天两百斤持续送一周,我们先签这一年的,你看如何?”

“合作愉快。”

许庸直接答应了下来。

今年单独锦荣这一家就可以拿到7万左右。

何况除了锦荣酒店还有天沐甚至其他多家酒店可以去谈合作。

想来他们也是每个月能有一周是固定食材的。

不过暂时不行。

目前自己的养殖量还不够。

单供给锦荣这一家就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

总共2400斤左右的雁荡麻鸡。

这一周就被订去了1400斤左右。

也就是说400只的雁荡麻鸡他们一家就定了230多只。

剩下的那些他是准备拿来做种鸡用的。

后续等数量上来了,再去找其他酒店合作。

而且也说不准都不用自己去找。

等锦荣使用一段时间。

其他酒店自然就会主动找上来求合作。

在许庸满意离开后不久。

林海也是从锦荣酒店离开。

只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只是办一场同学会就得花掉二十万。

虽然他是赚了点小钱。

但也不想被酒店当凯子。

......

铁皮石斛生产基地。

许庸看着眼前那一株株根茎呈直立圆柱形,

有着狭长披针形叶子的植物。

同时认真的听着旁边老师傅对它的介绍。

铁皮石斛是一种别名为黑节草的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于华夏南方,亦见于东南亚部分地区。

它主要在春季开花,总状花序,花淡黄色或黄绿色,带有淡香。

果实为蒴果,种子微小如粉尘。

极具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上有着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

而现在的医学通过研究发现铁皮石斛的成分为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以现在的说法,按照它的药理作用。

它是可以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护肝的好东西。

临床上更是被用在了辅助放化疗后调理、慢性胃炎、糖尿病辅助治疗。

这次他准备选择瓯海有名的中草药铁皮石斛上面。

全是因为他上次吃到了卡系统bug带来的好处。

这次他同样准备利用系统这一bug为自己省去许多费用。

原本许庸以为铁皮石斛是种在地里的。

但是现在老师傅确实告诉他目前国内其实有三种培养技术。

不过首先其中的水培和大棚被他排除在外。

水培虽然生长周期更短,但需要配合营养液。

这意味需要足够的技术成本投入。

环境设备的安置也是个问题。

对想要种在山林的自己来说是个负担。

而大棚虽然产量稳定又大,每亩能产出300到600公斤。

但它因为依赖化肥、农药,可能影响产品品质。

而且对他来说还有个致命的点。

大棚栽培的话常被视为“人工种植”,价格低于仿野生品。

因为带上‘人工种植’,现在只能卖100元每公斤了。

“老师,您能否再讲解下活树栽培吗?”

“活树栽培其实就是活树浮生原生态的栽培技术,属于仿野生套种。”

“虽然需要5年才能成熟,但是品质比大棚高。”

“而且以目前的研究来看自然共生环境下多糖、生物碱含量更高。”

“您可以考虑包下一片果园,因为它并不需要额外的土地,能跟果树共生。”

“不过它的产量没有大棚栽培高,每亩大概产量在100-200公斤。”

“时间也比较缓慢,需要3-5年才能稳定产出。”

许庸的眼神越听越亮。

“老师,那价格方面,活树栽培它一般能卖到多少?”

“目前世面上来看一斤大多是500元左右。”

活树栽培好啊。

这不全为他设计的种植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