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三论打破世家垄断

“子安,请坐。”荀彧轻声说道。

重新落座后,荀彧开始细细体味曹彦之前说的这番话。

他感觉,自己在这一刻钟受到的精神冲击,比之前三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但这未尝不是开拓思路的好机会。

于是,荀彧很快问出了自己的第三个问题,

“子安所言振聋发聩。然,你可有应对之策?”

曹彦沉思片刻,反问道:“文若可知大汉举孝廉之制?”

他忽然抛出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荀彧颔首道:“武帝设此制,本意是打破世卿世禄,引导民间形成重孝尚廉的风气。”

曹彦点头道:“汉武帝初设此举时,确实为大汉人才选拔开辟了新径,也成功打破了被世卿世禄垄断朝堂的桎梏。

可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察举已多为世族大家所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

甚至还有童谣传唱‘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所谓的‘举孝廉’,已然成为了世家豪门垄断统治阶层的工具。

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四世三公之盛况,便是举荐异化之果。“

说着,曹彦用手端起了茶碗,“就好比这茶盏,察举制是盏,寒门百姓是水。盏不破,水终不得出。”

荀彧盯着茶碗,瞳孔微微收缩,陷入了沉思。

“故欲破此局,当立三策。“曹彦竖起三根手指,继续说道:

“其一,设立科举取士制度,不论门第,唯才是举!

其二,在郡县设立蒙学,州府设立太学,使百姓亦能识字明理。

其三,改良造纸,广印典籍,令学问不再束之高阁。“

荀彧的指尖有些微微发颤。

作为颍川荀氏子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曹彦这番话的杀伤力。

厅外偷听谈话的曹老板,

此刻也忍不住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嘴,

生怕自己会因为再听到什么震惊的事情而惊呼出声。

片刻之后,荀彧忽然问道:“蒙学师资从何而来?寒门、百姓即便入学,终究难敌世家百年积淀。”

“问得好!”曹彦微微一笑,放下手中茶盏,说道:“可将蒙学分作三级。

幼童学《三字经》启蒙认字,

少年习《九章》明理,

优异者入太学专攻经义、算科、工科。

至于师资,

可令太学毕业学生先赴蒙学执教三年,方得授官。”

荀彧倒吸一口凉气,而曹操则把嘴捂得更紧了。

这一招,不仅是要改革察举制,更是要挖世家的根啊!

“那造纸之术,如何改进?”荀彧嗓音发干,但还是继续问道。

“蔡侯纸质脆难存,是因用料不当。”曹彦说道,“若改用楮树皮配破布麻头,加以蒸煮捣浆之法,再以重石压制成型,可得坚韧如帛之纸。”

言罢,曹彦拿起桌案上的一卷竹简,说道:

“新纸若成,这卷竹简中的内容,只需巴掌大小的纸张即可记载完成。

而且纸张可以装订成册,一本书,甚至可抵得一车竹简!”

荀彧现在不只是手指了,整个身子都开始颤抖起来。

曹彦却还在继续加码,

“为了方便大量出产,可将文字刻成单个泥字,用时排版成版。

一版便可印成百上千册,字迹工整如抄本。

我叫它,‘活字印刷’!”

“待新纸与活字印刷制成,我等便能将所有书籍铺满市井街巷。

不论出身,不论富贵,

人人皆可读书,

人人皆可受圣人教化!“

茶盏突然倾倒,竟是荀彧失手碰翻了茶水。

油腻腻的茶汤在桌案上晕开,像极了世家即将崩塌的版图。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细微的衣料摩擦声。

荀彧眼角瞥向门口,心知可能是曹操在门面偷听。

因为每天这个时候,曹操都会来找他谈天论地。

荀彧佯作不觉,继续追问:“如此一来,世家岂会坐视不理?“

“所以,我们需要一位敢于正锋相对,敢于破除积弊,开天辟地的雄主!”

曹彦顿了顿,继续说道:“然后就是刚刚说到的太学生组织。

同窗之谊,同年之契,自会结成新的势力。

待二十年后,朝堂上便是科举派与举荐派相争。”

“再过二十年,世家垄断将被永久性的打开一个缺口,寒门、百姓,将会有一个稳定的晋升通道。“

窗外的曹操此刻恍然大悟,为何曹彦总让曹昂去巡视田垄、工地,这是在借机拉拢寒门、百姓的心,为将来开举取士,做铺垫啊!

曹操双眼缓缓睁大,随后满是愧疚的说了一句:“是为兄错怪你了。”

荀彧的玉簪不知何时歪了,几缕发丝垂落额前。

这个永远仪容整肃的名士,此刻竟显出几分狂士模样。

“开科举,教万民,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可入仕!!

世家明知是毒酒,却又不得不饮,因为故步自封只会逐渐衰落,远离权力的中心……”

他突然大笑起来,说道:“好个阳谋,好个曹子安!“

笑声渐歇时,荀彧郑重说道:“请子安许彧两个要求!”

曹彦点头道:“请讲。”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必须由主公完成!”

“第一批新纸,要印《荀子》!“

曹彦怔了怔,旋即会心大笑。

这才是荀文若,既要掀翻格局,又要给自家留足余地。

等曹彦笑过之后,荀彧忽然轻声道:“子安,你可知今日我们这番话传出去,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所以需要文若先生啊。“曹彦双手一摊,道:“有些事,由荀氏出面会成为革除弊端的英雄。

而我曹氏出面,则会世家联合抵抗起来,群起而攻之。

您可以对外宣称,您遵循圣人之言,教化万民,故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

可不等曹彦说完,荀彧脸色猛地一变,当即打断道:“你把我荀文若当做什么人了?某岂可强占你的功劳?”

换一个人恐怕恨不得把这青史留名的机会独占了,

但荀彧这种真正的君子,却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要求曹彦在第一批新纸推广的时候印刷《荀子》,已经让他愧疚难当了。

再让他强占曹彦造纸和活字印刷的功劳,那可能会让他终身受尽良心的煎熬。

厅外曹操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他心中暗叹: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与吾弟子安教化万民之功相比,

简直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