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陈星的感悟

陈星看书看的入神,都忘了自己正在和李青青视频。

准确来说,他潜意识以为对方已经挂断了。

于是当陈母进来收拾碗筷的时候,他也就忘了遮掩。

“星星,怎么不多吃点。”

“咦~~,你手机上这女娃好俊。。。咋还会动嘞。”

本来受陈星感染而正在审稿子的李青青,突然就听到了来自手机里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随后她就看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头像越凑越近。

陈星的手机被她妈拿在了手里。

李青青顿时手忙脚乱赶紧把视频挂了。

“呼~~”随后她长舒了一口气。

完了,刚刚才在“么么哒”这个问题上释怀,这下感觉自己更难受了。

陈母随后才发现,自家儿子是在和某个女生视频。

“这女娃,是你耍的朋友?”

“不是。”

“不是?那人家女娃咋乐意跟你视频的,白给你看?”

“只是我朋友。”

“星星,你过完年也26了,不小了。放在老家早就抱孩子了。加把劲,你跟人家说,咱家马上就买得起房了。”

陈星很无语,以他对李青青浅薄的了解,怕不是自己入赘人家都看不上。

“妈,我知道了。好了,好了。你先出去吧。”

总算把老娘哄出去后,陈星才给李青青发了条消息,“刚刚不好意思啊,我以为你已经挂掉了。”

“我也以为你已经挂断了,早点睡啊,别看太晚。”

不知怎得,李青青此时不想和陈星多聊,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好在很快她就被龙小凯拉去打王者隆耀了,于是一大一小两个人屁颠屁颠一块坑队友去了。

-----------------

知道自家儿子今天回来,陈父特地七点就到家了。

刚一进门,就被陈母神秘兮兮拉到了后厨。

“我跟你讲,我们儿子耍朋友了。我刚刚去他屋里看到了,那女娃可俊了。”

陈父当即面色大喜,可随即又面露难色,“有多俊。”

陈母想了下,“放在老家,我估摸着,怎么也得50万彩礼。”

陈父悲喜交加,“星星,咋,咋找了这么好的闺女嘞。不知道能不能讲讲,把彩礼降到30万。毕竟咱家还得买房不是。”

“要不我再出去送会儿外卖。”

陈母不置可否,脸上也是一副喜忧参半的神情。

“爸,你回来了。”陈星在房间里听到声响,已经下楼了。

“我从苏京给你带的茶叶。”

陈父这下自然不好再出门了,因为他知道儿子肯定不会答应。

“哎,你买啥茶叶嘛。省点钱留着娶媳妇用。”

说是这么说,但陈父很快就去泡了一杯。

茶香四溢,盈满四周。陈父欣慰地抿了一口,感慨自家儿子不但懂事还能干。虽说还读着书,但学费和生活费都不问家里拿,而且过年回来还知道孝敬父母了。这可比亲戚家的孩子强多了。

“咱家儿子不赖。”陈父放下茶杯喃喃道。

陈母微微点着头,“星星就是太优秀了。咋找了个那么俊的女娃,真要50万彩礼可咋整。”

“咦~~,你这话说的。哪有当妈的嫌儿媳妇太俊的。彩礼的事情以后再说。”

陈父嘴上虽这么说,可眉头却是皱着的。

陈星则在自己房间里独自看书,完全没有意识到父母的忧心之处。

第二日,陈星早早起床,熟练地履行起“老陈饭店”少东家的身份。帮着父母掸灰尘、贴花纸、擦匾额、挂灯笼。

虽说时间宝贵,但是家庭活动还是要参与的。爸妈不在乎陈星实际帮了多少忙,而是一别半年的儿子回来了,享受这一刻的家庭团聚。

陈星是从小干惯了家务的,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家里开始经营早餐路边摊。那时他就要帮着收钱和打包,干完活后才能去学校。因为爸妈两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后来生意小有起色,租了处地方开起了小餐馆,之后一步步积累,终于拥有了如今“老陈饭店”的完整产业。

陈父当初把一家小餐馆取名为“饭店”,是真的指望有朝一日能做大的。可是陈父陈母的认知和运气终究只适合做做小生意,于是“老陈饭店”实际上就是一家只有六张桌子的小餐馆,并且已经保持这个规模很多年了。

而且,近些年在互联网经济的狂风暴雨之下,小餐馆的生意与这个时代脱节了。

陈父陈母实在应付不了接入好团等平台之后的那些复杂佣金规则,以及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小餐馆的好团平台评分竟然只有3.2。于是陈父陈母干脆就不接入了。

于是小餐馆就拖了这个时代的后腿--生意下滑了。

既然打不赢互联网浪潮,陈父只好选择加入,于是陈父成为了外卖大军中的一员。

陈父经常自嘲:做了一辈子开大饭店的梦,老来从柜台干成了跑堂。(原本小餐馆经营不错的时候,陈父只需要守在柜台。如今却要送外卖跑腿,跑腿送餐被他类比成了饭店跑堂)

所以,陈星很早就认知到了一点--技术的进步并非对所有人群都是正面的。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父母属于被时代淘汰的那个人群。他也理解互联网经济的好处,时代总是要往前进的。但是小餐馆生意下滑后,对他生活的影响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陈星读研不问家里拿钱的缘由就来自于此。

对道理的明晰,并不能化解生活带来的苦楚。

陈星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是他明白技术前进是必然的趋势,另外一方面,父母这类被技术进步淘汰的人群又让他不禁展开对技术的深度思考。

因为父母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是勤劳的,至少在身体上是勤劳的,早出晚归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996对他们来说真的是福报。

那他们是思想上的懒惰?也谈不上,更准确的说法是:他父母不具备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不想学。

所以陈星时常在想,技术进步之后,能不能尽量温柔一些的对待世人呢。

当然,他这种想法放到如今的互联网上肯定会招致一堆狂喷。肯定会有很多人喷他的父母是因为自身原因被时代抛弃了。诸如什么:身体的勤奋不能代替思想的懒惰之类的。。。

但是陈星显然想的更加深入。

假如把技术的进步扩大化呢?如今AI的苗头已经显现了,三年前对岸的鹰国已经创立openai。

那假如有一天AI带来的技术能淘汰掉绝大多数人的时候,那些此刻的喷子显然也是要被淘汰的。但当技术的屠刀砍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还能接受“身体的勤奋不能代替思想的懒惰”这类说辞吗。

陈星长久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他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因为父母的遭遇而对技术进步有成见。

直到他觉醒了系统。

他发现系统貌似也并非是一味的技术进步鼓吹党,因为系统从来就没有不停刺激着他搞各种黑科技,而是以一种促使他去以“布道”为目的的方式,让他更多的关注知识落地后给人带来的影响。

所以,哪怕陈星并没有给夏冷冷传授什么技术,仅仅是给予对方温暖,也能收获到星光点。

因此陈星的脑中渐渐浮现一个答案--技术只是手段,而生活才是目的。

更进一步的思考是:技术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技术打破“一铺传三代”的不公之时,也把如他父母一样的这些勤奋的小个体户们给斩了。

所以,陈星觉得自己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技术,且冷静地分析利弊。

‘系统,我刚刚想的对吗?’

【你想什么了?】

‘你不是能听到我心声吗?’

【靠,心声不等于意识。你要在心里想象对着一个人默念,我才能听得到。】

‘好吧。’陈星这时才发现系统真正的设定是这样,于是他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和感慨在心里默念了一遍。

【你的理解没错。】

【我甚至在想,你会被选中,是不是就有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世界的技术疯子太多了,他们以为只要发明、发明、发明,不停地发明,这个世界就能变好。】

【等等。。。】

【。。。】

‘怎么了?’

【规则被触动了。】

‘啊?’

【log:[太极]。】

陈星的脑海里呈现出了一个旋转着的太极图案,他有些不明所以。

很快,来自规则的log日志继续显示。

【log:宿主自主意识到了技术的双面性。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如果非要笼统概括,那就是世间有阴阳。】

【log:宿主没有陷在父母的遭遇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跳脱了出来站上了一个高度。请宿主记住此刻心中的“温暖”,因为这是驾驭冰冷技术的唯一秘诀。】

【log:奖励宿主1000个储备星光点。】

【当前星光点:189】

【储备星光点:1000】

当陈星看到“奖励”二字的时候他是激动的,当他看到“1000”这个数字的时候他是兴奋的。

可是。。。

‘储备星光点是什么鬼?’

【额,,,】系统反应了一会儿,【我也不造啦。我不能主动寻问规则。我猜,,,应该是“规则”为了表示对你刚刚那番认知的认可,但是呢,又怕你骄傲。】

【是的,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规则”就像一个关心孩子的父母一样,给了一笔奖励金,又怕你拿来乱花,所以先给你存着了。】

陈星很无语,‘规则,你是个老6。’

‘所以?这笔储备星光点什么时候能用呐。’

【不造。】

‘靠!’

玩笑归玩笑,但陈星依旧有一种被认可的快感。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在经历了刚刚觉醒系统的兴奋之后,渐渐恢复了冷静。并没有陷入对技术的狂热崇拜之中。

很显然,这获得了来自“规则”的认可。

他不禁回想起了系统说过的那句话--保持对升级的渴望,但是不要陷入这种渴望。

陈星虽然此时依旧对很多事情不明白,更对系统和规则的由来一头雾水,但他的心中已经渐渐有了些轮廓--这个金手指之所以叫布道系统,而不是什么XX黑科技系统,或许就是为了让宿主不要成为技术的奴隶。

思考片刻之后,陈星也收回了思绪。

‘对了,储备星光点是不是就像存银行呀。’

【差不多吧。】

‘那利率几个点。’

【你,,,我不想和你说话。】

‘好吧,好吧。开开玩笑还不行吗。’

闹了半天陈星还是要想办法去收集星光点。哎,系统的AR全景计算机好用是好用,可是网费也实在太贵了(陈星已经把使用系统全景AR功能调侃成了上网)。

‘看来我得多用用周成阳这个免费的小系统。’

‘对了,街坊邻居们家里的小孩不知道有没有报辅导班的计划。我可以免费给他们当老师呀。不但帮助了街坊邻居,感谢他们平日里对我爸妈的帮助,我还能同时收集星光点。’

‘哇!系统,你干脆改名叫:好人好事系统得了。’

【本系统不支持重命名。】

‘不过还是等过完年吧。要是年初八之前我去给孩子们补课,他们会不会记我一辈子,人生阴影的那种一辈子。’

-----------------

整整一个上午,陈星帮着父母把小餐馆里里外外的卫生彻底搞了一遍。

吃过午饭之后,他就立马躲回小房间看书去了。

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前提是你先要拿得起这把剑,这可不是偷懒不学习的借口。

陈星打算今天把《算法导论》第二部分--排序,整个收尾。

他此时正看到“快速排序算法”。

学知识首重方向,有了提纲挈领的大方向指引,就能事半功倍。

陈星本想找周成阳请教下,但是由于昨天刚刚用过对方,他有点不好意思。陈星还是有素质的,他不想把周成阳往死里薅。还是先一天隔一天的薅。

于是他就只好求助于系统。

系统对于这类简单问题也并没有狮子大开口,在1个星光点的微薄花费之下,系统给出了答复。

【快速排序算法其实就是冒泡排序的改进啦。1个星光点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想听详细的,得加钱。】

【表情包:加钱居士。】

‘你特么什么时候学会用表情包的。’

【我一直有在迭代啦。】

陈星自然没有选择加钱。技术学习吧,很多时候一句提纲挈领的提点就能让你少花很多精力。就比如眼前:陈星自然是掌握了冒泡排序的,而系统的这句“快速排序算法其实就是冒泡排序的改进”,就让陈星瞬间在这个小问题上找到了方向。

有了方向之后呢,就可以带着目的性地去深究。

所以,陈星很快就get到了快速排序算法的核心,就在于引入了“分界值”的概念。

冒泡算法那种遍历的方式还是过于粗狂,其时间复杂度最好的情况是:O(n)。

但特么计算机的世界就没有什么“最好的情况”,是必须要考虑“最坏的情况”的。而冒泡算法时间复杂度最坏的情况是:O(n²)。(PS:根据大O表示法定义,n²和n²/2虽然差了一倍,但是其增长趋势是一致的。大 O表示法忽略常数因子和低阶项,只保留最高阶项。所以写成:O(n²)。下文就不再额外解释了。)

而快速排序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虽然也是:O(n²)。但是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吊打冒泡排序--O(n log n),而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还是:O(n²)。

所以,陈星飞速明白了这个知识点。

‘系统,你真是我亲爹。’

【。。。】

【未发现本系统与宿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任何联系,展开迭代。。。】

‘好吧。。。’陈星也没想到,一句玩笑话又把系统干宕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