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棣回京,道衍之思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监国
- 吟游沧海
- 2108字
- 2025-03-23 21:53:03
“你们三个也要下乡?”
刘三吾满脸的古怪之色,瞧着黄观、张显宗、吴言信三人。
其他人避如蛇蝎的事情,竟然还会有人上赶着去做?
刘三吾不明白,问道:“你们的才具天赋,在整个翰林院,都极为难得。”
“尤其是你,黄观,连中三元的美誉,当初多少人为之惊叹。”
“你们都是状元之才,又在殿试中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职,理应潜心经典,研究学问。”
“怎么会想着去乡下农村,同那帮老农一同受苦?”
“他们是没办法,只能去,你们不一样,可要做好考量。”
吴言信嬉皮笑脸的拱了拱手:“刘学士,这不是要以身作则吗?”
“种地种的好,能当官诶,这不是天大的好事!”
“凭我们的本事,种上半年地,就回来,还能直接入朝为官,这可是陛下天大的恩典,我们可得抓住机会。”
张显宗也附和道:“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这点农活对我们不过是小菜一碟。”
“同付出的辛苦相比,未来的回报明显更为丰厚,值得我们去走一趟。”
刘三吾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看向黄观:“你呢?你是当之无愧的状元郎,只要沉下心在翰林院熬上三年两载,前途不可限量。”
“你也要去跟着一起胡闹?”
黄观正色道:“刘学士,学生并非是胡闹,而是想要去求证一些东西。”
“还希望刘学士能够应允。”
刘三吾有些无奈,不过多劝告,只道:“你们有自己的想法,老夫也不便阻拦。”
“你们三人的出身,老夫都有所了解。”
“既然寒窗苦读十数年,才走到如今的位置,何苦要自甘堕落?”
“老夫言尽于此,你们若是坚持要去,明日就跟着一起下乡吧。”
黄观、张显宗、吴言信三人拱了拱手,道一声感谢后离开。
见几人离开,刘三吾眼睛微微一眯。
他身为翰林学士,翰林院中发生的事情,自然会有所注意。
黄观、张显宗、吴言信三人被朱元璋传召的事情,他已然得知。
传召之后,三人前后相差之大,实在叫他匪夷所思。
刘三吾不免好奇,这短短的一次传召,朱元璋到底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能够让三个前途无量的状元之才,竟也心甘情愿的下乡。
“陛下,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
数日后……
“吁!”
朱棣一拉缰绳,胯下骏马发出唏律律的响鼻声,前蹄跃起足有半人高,随即稳稳地落在地面。
尘灰一时飞扬,随着风儿飘散。
远处宏伟的城郭带着几分悲凉,挂在城门楼上的白色格外醒目。
朱棣手掌遮挡住刺目的阳光,眯着眼望着远处的应天城,颇有些兴奋的道:“老和尚,紧赶慢赶,我们终于是到了天子脚下了。”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道衍和尚也揽着缰绳过来。
“自从十年前在这里遇见殿下,老衲已经有十年没有回来过了。”
“如今旧地重游,老衲心中还有些慌乱,不知殿下感觉如何?”
朱棣手紧抓着缰绳,嗤笑一声:“有什么好慌的,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老和尚,你是出家人,该看得透生死,你们和尚不是常说什么因果,什么来世。”
“怎么?临到头了,你还害怕了?”
道衍和尚念一声佛号,反驳道:“不知生焉知死,老衲还有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如果就这样死了,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来之前袁施主为殿下起卦,卦象大吉,老衲觉得,此行必行大有收获。”
“哈!你这老和尚奸猾,为了让我不拿你这颗脑袋向老爷子请罪,心思倒是不少。”
朱棣笑眯眯的,“老子可不信命,命就该抓到我自己手里。”
“当年,我随着徐达大将军北上,与那帮鞑子杀了个来回,手上的刀都快握不住了。”
“那时候,徐达大将军告诉我:小崽子,刀就是你的命,刀没了,命也得没,拿稳咯!”
“袁珙那番话,骗一骗其他人还行,对我,不管用。”
“老爷子如果要怪我,要治我的罪,我可要借你的脑袋说事了!”
道衍和尚有些无奈,他是完全不怀疑朱棣说这话的决心。
他心里清楚,朱棣的性格,同那位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简直如出一辙。
一样的雄心壮志,一样的猜忌多疑,还有十足的狠辣和果断。
北平之时,他便能够感受到朱棣沸腾的杀心,如果不是这些年的密谈建立起了深厚情谊,他连那封信都见不到。
原本,袁珙算命之说,不是给朱棣看的,而是给燕王府上的其他人看的。
但为了保命,为了稳定朱棣的情绪,袁珙这一招棋,他提前动用了。
效果虽然有,但并不多,关键还在于他之后同朱棣交锋时说的一句话:如果陛下真的要治殿下的罪责,无需这么麻烦。殿下莫非忘记秦王之妃邓氏之故了?
秦王朱樉,正妻是胡元大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
但朱樉并不喜欢观音奴,对其态度十分冷淡,反而格外宠幸侧妃邓氏。
这邓氏,乃是卫国公邓愈的女儿,邓愈劳苦功高,是开国元勋。
在明初,这样的政治联姻再正常不过,朱元璋依靠这样的方式,加深这群老伙计和自己的关系,以此稳定各方局势。
由于朱樉在封地西安荒淫无道,耽于享乐,甚至有僭越之举。
再加上他冷落了正妻观音奴,一味宠信邓氏,惹得朱元璋不快。
几次警告无果之后,朱元璋直接下令,将邓氏处死,断了朱樉的念想。
道衍旧事重提,便是为提醒朱棣,假如朱元璋是问罪而来,他的脑袋早就装在盒中了。
尽管如此,朱棣的杀心依旧很重,若不是道衍机智应对,朱棣还真的是捧着人头前来谢罪。
多年情谊,加上袁珙忽悠,以及道衍本身机智应对,他这才见到应天城门。
至于朱元璋真实的想法,密信上语焉不详,他未能参悟出太多,只希望这一次会是一件好事。
否则,不仅是他的脑袋要掉,连带着北平袁珙的脑袋,也得在地上打滚儿。
朱棣嘿嘿笑着,双腿轻轻地夹了夹马腹,慢腾腾的往前走。
“来了!老和尚,随孤,一同面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