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利国利民的划时代之物

他盯着慢慢走过来的朱允炆,眼中闪过失望之色。

历朝历代之中,也少有像眼前这位如此拟人的皇帝。

别的皇帝,不是蠢就是坏,庸碌之辈居多。

但眼前这个小畜生,简直是又蠢又坏,还自以为高明。

一番心思,全都用来坑蒙拐骗了,装了十数年的正人君子,一上位就本性暴露。

从某种角度上看,这小畜生和他的二儿子秦王朱樉,有异曲同工之处。

假货也许能瞒得了一时,但终归是无法瞒住一世。

历史上的朱允炆使了哪些手段,朱元璋不清楚,史书上并无记载。

至少眼下这一碗面,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能够在这个时候,卡着这个时间节点送一碗素面。

不得不说,朱允炆的确下了功夫!

在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家中的孙辈,亲自煮了一碗面,只为抚慰他的心灵。

先不说隔辈亲的老传统,单纯是这样的行为,就足以让人感觉到心暖暖的。

假如他还是历史上的朱元璋,势必会对这一碗素面,感到无比满意,并由此对朱允炆好感大增。

这样一来,在秦王朱樉这个类人生物,以及皇孙朱允通这种纨绔子弟的衬托下,平平无奇的朱允炆,都会显得英明神武起来。

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

可现在的他,从后世而来,熟知历史,知晓朱允炆这小畜生,未来会捅出多大的篓子。

这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中央对地方一败涂地的皇帝!

而且,还是在他打下了坚实基础,留下精锐军队的前提之下。

二代皇帝能够被藩王起兵掀翻的,纵观历史,仅此一位。

朱元璋心中思绪流转,迈出步子,高大的身体在烛火下投射下宽大的阴影,将朱允炆整个的笼罩进去。

一种难言的压抑气氛在空气中出现,朱允炆张着嘴,忽然感觉到有些难以呼吸。

眼前高大的朱元璋,在他眼中,就好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死死地压在他的头上。

尽管朱元璋没有说话,连呼吸声都不曾有太大起伏,朱允炆仍旧感觉到心中惊惶。

名为恐惧的潮水逐渐的涌荡而来,像是无缝不入的阴森寒风,将他的心脏一点一点的攥紧。

朱允炆脑海中所构思出的底稿,此刻直接化作空白,久未曾休息过的大脑,更是一团浆糊。

眼前的东西他逐渐看不清了,耳边的声音他逐渐听不清了,手里端着的面碗,在摇摇晃晃中,“咣当”一声坠地。

“啊!”

他尖叫一声,气喘吁吁的跌坐在地上,地面上素面打翻,汤水四溅,破碎的面碗落得四处都是。

朱允炆喘着粗气,抬头去找朱元璋,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朱元璋已经头也不回的离开。

听到灵堂内的声响,太子妃吕氏和其他人,快步走了进来,见朱允炆傻傻的坐在地上,所有人都面色一变。

再联想到朱元璋走时的阴沉面色,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暗中猜测刚才那电光石火之间,灵堂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

早朝在一片沉寂中结束。

朱元璋精力旺盛,规定每日都需要进行早朝,但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形式主义。

天下的事情虽然繁多,可每日的奏本基本都将事情言明,只需要他处理即可。

早朝,更多的便是君臣之间,对一些难以处置的问题,进行商讨处理。

不过这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能够参与讨论的也只是部分臣子,诸如六部堂官,侍郎之类。

更多官员,其实都成了早朝的背景板,苦逼哄哄的来,一脸懵逼的走。

除去宣扬帝威,展示君王勤奋,臣子刻苦的政治作用之外,早朝作用并不太大。

不然,也不会午朝、晚朝的说法,甚至于事态紧急或者皇帝心血来潮,半夜三更朝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早朝结束之后,工部尚书秦逵留了下来,两日前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

图纸上的神秘物件,秦逵亲自在工部督造,期间遇到不少麻烦。

好在工部匠人都是心思灵巧手脚麻利的人,连续赶工之下,诸多麻烦都被克服。

秦逵随身带过来的箱子中,就是图纸上所绘制的神秘物件。

构造虽说简单,可作用实在不明,至少秦逵问了那么多工匠,都没人能准确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大家只是心底猜测,这物件或许是用来刷墙的东西,毕竟上面还有个滚筒,拿来刷墙倒是不错。

进了文楼,秦逵见礼之后,道:“启奏陛下,微臣幸不辱命,两日时间,已经将陛下所赐图纸上物件,成功制造出来。”

“遵照陛下吩咐,这件事情只有微臣以及一干工匠得知,并未走漏半点消息。”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本,迈步走了下来,道:“秦爱卿不愧是国之栋梁,能够如此快的把咱交代的事情办好,花了不少心思吧。”

他扶起秦逵仔细一瞧,又道:“眼下黑黑,手指甲中还有些许黑泥,看来秦爱卿这两日时间,受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

秦逵心中惶然,距离朱元璋如此近,还被如此亲切地对待,他一时间慌了神,结结巴巴的道:“能……能为陛下分忧,是……是微臣的荣幸,微臣……不敢居功。”

“秦爱卿如此谦虚,这本就是你勤勉有为的功劳,怎么能说不敢居功呢?”

“咱历来就是有功就赏,有过则罚,如今你替咱办成了这一件事情,咱自然要赏赐。”

朱元璋稍作思索,想起来一桩事情,便道:“咱听说你本定在六月为儿子娶亲,但标儿早逝,你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这样吧,咱下一道旨意,为你儿赐婚,仍定在原日,如何?”

秦逵大惊失色,慌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太子殿下丧期未过,怎可为臣犬子破例,微臣万死不敢承受陛下如此恩典啊。”

“事在人为,咱不下这道旨意,你还能等上半年不成?你能等,你儿子和儿媳呢?”

朱元璋拍了拍秦逵肩膀,“这件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咱即刻下旨,莫要误了良辰。”

秦逵感动不已,两眼中泪花闪烁,跪地叩头,山呼万岁:“陛下圣恩,微臣铭感五内,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无需多礼,起来吧,先看看那物件。”

秦逵抹了抹眼泪,命人将箱子抬了上来,打开之后,不免疑惑,问道:

“陛下,微臣愚钝,敢问陛下,此物到底有何用?”

他心里实在好奇得紧,这么多工匠都捉摸不透的玩意儿,朱元璋竟然能够画出来图纸。

而且,严丝合缝,没有半点错漏,简直叫他心中惊异。

眼下终于得到了机会,他内心里的疑问,有了解答的机会。

朱元璋看着箱子中静静躺着的机器,神色中多出几分回忆。

“秦爱卿,此物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它名为……”

……

注1: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在京,停大小祀事及乐,至复土日而止。停嫁娶六十日。(《明史》卷五十九志第三十五礼十三(凶礼二))